分享

景颇族洞巴

 侗乡人1961 2016-03-02

景颇族洞巴

2009-10-13 17:31:32 作者:56china 来源: 浏览次数:126 网友评论 0 条

\

 

洞巴,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

 

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组成()。规格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5 2厘米左右。管身用质地较软的木料或铜制,民间多采用当地所产的小米果木或盐水果木,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管长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径2.5厘米,管尾外径4 厘米左右,管身上开有五个或六个圆形按音孔,均设有一个背孔,现多为六孔洞巴。簧哨用麦秆或稻秆制成,上扁下圆,外形似扇,长2厘米左右。芯子木制,呈空心圆锥体,上端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上端,也有用空心鸡毛管作芯 子的。喇叭口是洞巴的共鸣筒,用牛角或木料掏空制成,一般长10厘米15厘米,木制者呈 稍粗 的锥形,套接于管尾下端,起扩大音量的作用。牛角喇叭口的洞巴,景颇族又称厄阿茸洞巴,“茸”是牛,“厄阿”为角,意即牛角洞巴。

  

景颇族民间较古老的洞巴,全长62厘米74厘米,管身木制,上细下粗,呈管状锥形体,由三节 组成,下端不设喇叭口。各节间由铜制插座连接,不使用时可拆卸保存。管首和管尾两端镶有铜箍,铜插座和铜箍之上刻有图案花纹或精美雕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