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8月刘希颜老师答疑

 供需相应 2016-03-02

刘希彦老师2014年8月3日讲课
    我们这个群就要破一千人了。我感到很高兴,因为真正的传统中医能团聚这么多人。可大家是不是真的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考中医呢?我知道很多人都觉得后世有后世的道理,博采众长总是没有错的。我说点个人的体会吧。我学中医分两个阶段,前半个阶段学后世,后世很好学,比较简单。后半个阶段学仲景学伤寒,比较难学。可是我在后世中医那里学了那么多年,纠结痛苦了那么多,疗效真的一般,看好一个病高兴好久。等到我学经方学伤寒,论疗效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但是我,古今很多先贤大医家都有想同的体会。后世的有些方子有些药物还是可取的。但如果你在大的思维方式上,在辨证体系上,在对人体的理解上,不是真正传统的,那学医的道路就太难了,就是后世说的,三代也未必出一个名医。这个名医还指的是有一些经验,在有限的一些病上有那么些经验。而学经方学伤寒,胡希恕先生说过,三年期满,皆能行道救人。而且是全科医生,不是只能治某些病。以我的经验,我的学生里,用功的,天分高的,半年就行道救人的也有。这群里有很多经方高手,我恳请你们也出来分享分享医案和经历,带带后学者,为真正的中医正名。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好,闲话少说,进入《伤寒论》的学习。
    这两堂课学的是去饮的方子。这套方子很重要。临证上极为常用。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人食肥甘而少运动,所谓饮证湿证多。今天学的这个方子很重要,五苓散。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五苓散方
猪苓 十八铢(去皮)  泽泻 一两六铢  白术 十八铢  茯苓 十八铢  桂枝 半两(去皮) 
    这一条讲了两种渴证。一种是大汗出后胃中干的渴,这种渴只要喝点水就好了。要少喝,因为很渴的时候不要喝太多,容易伤脾胃,很饿时候也一样,所以“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中医讲人体都讲个适度。反观医院里面,只要一进去,不管大人和小孩,一天往身体里吊好几瓶水,且不管吊的是什么,这个方式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另一种渴是胃里有湿气的渴。有湿气为什么还会渴?因为水湿囤积不气化,也就供应不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自然就会渴。这种渴是更常见的。在临证上因为缺水的渴其实很少,因为渴了我们自然就会喝水,所以多数的渴是水湿囤积。现在的医生一见渴证就用麦冬生地滋阴,反助其湿,这是不对的。
    这个问题讲了很多遍了,还会反复讲,因为中医大法则就这么几条,《伤寒论》本身也在反复强调这些东西。可见今之弊古也有之。五苓散的方证,后面还有更详细的讲解,这一条讲的是“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脉浮和微热是有表证,有表证用桂枝。很多人会问,那没有表证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桂枝呢?不能这么理解。因为水湿的气化是往体表气化的,桂枝是走体表大循环的,不用桂枝如何能气化水湿?再说,对于表证不能这么狭隘的去理解,不是发烧体痛有感冒症状才是有表证。我们前面说过,人体其实有很多慢性的表证,比如颈肩痛、腰痛、肌肉酸、浮肿、头痛头晕、汗出异常、烦热,诸如此类都是。很多人对经方里很多方子都有桂枝不理解,其实表证的体现形式远比我们想象的宽泛。五苓散的主证是“消渴”。消渴就是总想喝水,喝了又渴,也就是说胃里头虽有饮,却不寒,还有点微热,如果胃里头寒的话,是渴而不欲饮的。胃里头微热,说明气化能力还不太差,所以这个方子相比苓桂术甘汤,桂枝用得少,只有半两;白术用得也少,只有十八铢。茯苓和白术等量。关键是另加了两味偏寒的淡渗药:泽泻和猪苓。泽泻和猪苓的性味是淡而咸寒的。淡说明没有粘稠物质,所以下渗;咸也是下行的,能走肾开水道。这两味药微寒,所以适合微热的湿证。猪苓比泽泻更偏寒些,作用也更偏下。后面有个治下焦湿热的方子猪苓汤,就是以猪苓为主药的。在五苓散里,泽泻的用量最大,近两倍于其它药的剂量。五苓散的方义是重用向下淡渗利水的药,轻用气化药。也就是说这种水湿囤积是以水湿不下行为主的。水湿下行了,等于是北窗开了,南风也就进来了,无须重用桂枝,表气也就能通了。所以说,方药就是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只要和人体匹配,能帮助人体回归正常循环,病自然就会好。
    我曾经用五苓散为主方治好过一例黄斑病。黄斑病号称眼部癌症,是眼球后部黄斑区的一种病变。病人先是找的北京协和医院的眼科,号称中国最权威的眼科。协和的专家说这个病是治不好的,就算花十几万手术了,很快就会复发。我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一个星期,病灶就缩小了;治疗一个月病灶就消失了。现在好几年了,没有再复发。当时这个病人在脉证上主要反应为中焦有湿气,脉弦缓,身重乏力,却又口渴想喝水。他是一个演员,爱漂亮,听信了美容专家的话,要多喝水,于是不渴也喝。五苓散里没有一味药是所谓专门治眼睛的。为什么能治好这个病呢?说明药不是用来治病的,是用来协调人体的,而治病的是人体自己;同时也说明中医无绝症,因为真正的传统中医是开免疫力这把锁的,只要人体免疫力能抵抗的病,中医都能治。既然癌症有自愈的,艾滋病也有终生携带不发病的,那么理论上癌症艾滋病传统中医都能治,而且用这些简单的经方就可以。黄斑病事实上是黄斑区积液,因为患病位置多以成为所谓的绝症。积液无非水饮而已,用中医祛湿的办法,其实很好治。有人觉得中医能治艾滋病是天方夜谭,其实不然,大多数病毒感染类疾病,比如肝炎、疱疹,一旦得了,病毒都是终生携带,所谓的治愈就是携带而不发病。如果以此为标准,艾滋病当然也是可以治愈的。
好,大家先休息一下。
继续讲课。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 二两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 一两(炙)  生姜 三两(切)
    之前我们学了两个祛中焦湿气的方子: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现在再学一个茯苓甘草汤。怎么区分这三个方子呢?主要是从“渴”这个证上来区分。有渴的是五苓散。以微寒的泽泻猪苓为主,泽泻用量最大。不渴的是茯苓甘草汤。不渴说明胃里面有寒,以生姜为主,生姜用量最大。之前学过的苓桂术甘汤没有提及渴与不渴,说明在寒热问题上居中,所以既没有泽泻猪苓,也没有生姜,只是重用茯苓桂枝,行散利水而已。我们学经方难就难的搞清楚每样药和方证的关系;更难的是搞清楚每样药和人体的关系。但只要搞清楚了,我们就能像张仲景那样灵活的加减变化。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前面我们讲了,五苓散的主证是“消渴”;这里讲了五苓散的另一个主证,“水逆”,也就是喝水下去会吐出来。人体有水饮湿气,又有热,就会很想喝水,只是水喝下去胃接受不了,于是要吐出来。有时候人胃口特别好,吃下去又胃胀不消化,也是这个道理,说明胃里有宿食积滞,且偏热性反应。这里说“有表里证”,里证指的是有里饮。表证明显也是引起水逆的原因。有表证的话,津液就会往上往表走,人体本身就是上逆模式,自然也容易将不能接纳的水通过呕吐的方式走上焦排出体外。前段时间,有一个八十多的老人找我治疗,已经垂危,喝水就吐,水谷不入。西医诊断为皮革胃,疑为胃癌。顾名思义,胃皮革化了,不接纳饮食了,西医说没有办法。这个病名很吓人,西医的本事就是制造病名,却不能治病。因为病人在外地,岁数又太大,不方便来面诊,于是用网诊的方式填了个问诊单。我就是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的。家属告诉我说吃了几剂药明显有改善,喝水吐的情况缓解了,胃的烧灼感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做中医不要被西医的病名吓到。至此,几个重要的祛湿的方子就讲完了。回顾一下,主要是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这几个主要是去中焦水饮的,何为水饮,就是有形的水。如果是无形的湿气,苔白腻,胃饱闷,后世常用的一些芳香药,如果藿香、佩兰、白寇、砂仁更合用。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年8月3日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2:19
今天已经破1000人了。为了庆祝,为了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先请我们一个叫劲草的群友为大家弹奏一段古琴。
漂泊の心(314072181) 20:13:05
 
澂玄子(923758179) 20:14:10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4:43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5:16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6:38
感谢劲草,我们群真是藏龙卧虎。劲草是学古琴的,也是我面授的学生,感谢有这么热爱传统文化的人。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7:04
好的,进入正题,今天先答疑,然后讲伤寒论。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7:38
先分析一个群友的医案。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8:37
这是毛毛群友发上来分析一个医案。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8:58
有位江西的朋友,大老远来济南调理身体。先在某医处调理了几个月,无明显效果,某医倒也直率,请这位朋友另请高明。
   这个江西朋友的一个亲戚在济南,也见过吴老师,便推荐他去找吴老师试试。这个情况是两个胳膊干燥脱皮,而且痒的严重,已有多年,看其部位,重点在双臂阳明大肠经。诊其脉,则右寸独大,两尺微弱。吴老师问他有无腰痛,双腿无力等表现,他点头称是。
   后来吴老师告诉我,这是很典型的阳明不降,然而阳明不降的根源在于两尺微弱,肺脉独大,则肺部有热,肺气不降,自然引起阳明之不降。而以前治疗方案皆是以麻黄连翘赤小豆之类,自然难效。
   吴老师依旧处以养肺阴降气之方,以天冬、黄芩、熟地、肉苁蓉、怀牛膝、当归、白芍调理之。
   四天后,该朋友前来,询问之下,得知,双臂阳明部位吃了第一付药就不再痒了,而且干燥脱皮的现象消失,只剩下皮肤还有点暗红,与第一次来时干燥起白皮相比,已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服药后腰部没有再痛。
     普通之医,见皮肤问题,总喜欢调以发表,然此等脉象,明是肾阴虚引起的阳明不降,再以发表处之,自然无效,而养阴以降上焦之气,宛如去其郁堵,则上焦之气自然顺降,不调皮肤而皮肤自调。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9:59
希望老师能从表里循环层面来来解说这个病例。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3:59
这是后世中医的思路和方法,我说过,六经体系的辩证思路是可以统后世的方法的,只有有疗效的方子应该都可以用统一的辨证思路来解释。下面我就来解释一下。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5:43
伤寒论》的原则是表里原则,病在表从表解,病在里从里解。这个病人是两个胳膊脱皮,所以理所应当从表解,于是第一个医生就用了治表的方式来治疗,就是典型的麻黄连翘赤小豆这一类的方子,可是没有治好,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6:25
第二个医生用清热和滋阴的方法,他的方子主要有三类药:滋阴药,清热药,然后是下行药(牛膝  白芍),大家来思考一下,为什么用滋阴清热下行的药就治好了呢?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8:31
首先我们看,这个病的症状是:两寸的脉大,尺脉无。尺脉无说明津血虚少,寸脉大,说明有热,阴虚而有热,很明显这是虚热症状。我曾经讲过,只要是虚证,就首先要补津液,补津液的话,如果说胃是寒的,没有生化能力,那就要用生姜草枣“脾四味”来补;如果说胃有生化能力,而这个人体的主要矛盾是阴虚阳亢,这种情况则可以直接用滋阴药来补,这其实也是一种补津液。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1:51
也是一种补津液。
  说到底,我们讲桂枝汤的姜草枣也好,还是此方的滋阴药也好,他们都是一种补津液的方法。所以这个方子里用滋阴药还是津液原则,这不脱离《伤寒》的原则,《伤寒》最大的原则就是阴阳,津血的盛衰是阴阳的指标。任何的治疗必须以津血盛衰为第一位,也就是人体自身的功能和免疫力。六经里分阴阳也是以津液盛衰来分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3:35
这个病并没有明显太阳表证,比如汗出,体痛,低烧之类,而是以阴虚阳亢,上盛下虚(腰腿无力),津液失调为主要矛盾,所以用滋养阴液平衡阴阳的方式就能治好。所以用六经的思路是可以统一切方和一切病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6:22
 我们治病是需要抓大方向的,当这个人体的局面是以阴虚阳亢为主要矛盾的时候我们用滋阴药把津液补足了,人体津液有了,自然就能解决表症。其实《伤寒论》里也有很多方子,并不是直接去治病。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小柴胡便是,小柴胡只是调达上下,而调达上下先要建中,建中参姜草枣四味用齐,整个小柴胡才七味药,事实上就是补津液。并没有拿哪一味药针对某一种病,但是,却非常有效,病就好了。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8:09
所以我们之前说过,真正好的辨证体系,是可以统摄其余辨证体系的,甚至说是可以解偏方的,所以我们用六经的方式解也一样可以解释清楚。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9:28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很排斥后世的滋阴派,甚至排斥一些用滋阴药治病的医生呢?因为后世的滋阴派所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理解人体的辨证体系,尤其不讲究表里病位,他们只管阴虚阳虚,容易滥用滋阴药,很多症状都一概而论为阴虚,为阳虚;阳虚便用人参黄芪,阴虚用生地麦冬。我们知道,人参黄芪生地麦冬这些都属于阴柔的药,附子姜才属于阳性的药。所以滋阴药不一定不治病,滋阴派的问题在于他们缺少了一个整体表里阴阳的概念,也没有一个人体辨证能够行之有效的概念,而是完全依赖于滋阴药。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3:02
九九骗骗:“老师我有个问题,温病是不是太阳病。温病不恶寒,好像不符合太阳病的提纲,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4:04
九九骗骗问温病是不是太阳病?这个问题也问得很好,你要说温病不是太阳病它也有一点表证,要说它是太阳病它又有里热证,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临证,表证也好,里证也好,它不是那么的清晰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5:36
我们学六经只是学一个归纳方法。打比方,就像我们去临摹一个画像,我们要在上面摆个几宫格,然后一格一格的去临摹它。我们也是一样,六经就是六格,用来看清人体,像温病这样的病,你要说它是阳明证,阳明这个区域指的是胃和肠这个“里”,它胃和肠也没有太热,也没有实证,实证就是里面堵住,便秘热结。那你要说它是表证太阳证的话,它又多一点里热反应,事实上这是偏向于热性的表里兼有的病。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7:39
那最典型的就是麻杏石甘汤这个方子所主的病。它没那么的怕热,也没那么的“里”。当然,也有“里”的温病,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客观的方式来看待人体,而不要局限于去追究到底是什么。人体他就是一个客观存在,他就是有的时候不是那么的绝对的。六经只是一个坐标,并不是所有的病都在正坐标点上,有的偏左有的偏右,兼而有之是很正常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50:47
在下半堂课我们要讲《伤寒》条文里的栀子豉汤,我先将条文贴上来大家预习一下。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51:17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侬(竖心旁加个农字),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 十四个(擘)  香豉 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 十四个(擘)  甘草 二两(炙)  香豉 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 十四个(擘)  生姜 五两(切)  香豉 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滞者,栀子豉汤主之。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51:49
好,先休息十五分钟,再接着上课。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19:37
发汗后,胃弱了不接纳,所以水药不得入口,入口即呕,此为逆证。要是再发汗,胃更弱了,大肠也不吸收了,于是会腹泻不止。在发汗和吐下之后,会发生“虚烦不得眠”的情况,为什么呢?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2:50
因为人体如果津血虚了,首先会烦躁,这是人体在亢奋起来加速津血的生成和运行;津血更虚的话,人体出于自保,是不会进入深睡眠的,深睡眠时血的循环极慢,各脏器,尤其是大脑容易因缺血而受损。这就是为什么血虚的人都容易失眠多梦,白天则疲倦,想午睡一会儿,躺下却又睡不着的原因。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5:11
当然,栀子豉汤方证还没有虚到这么严重,只是“必反覆颠倒,心中懊侬”,指神魂不安,心里老有事翻来覆去放不下,老是很郁烦,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津虚的虚烦。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6:24
“反覆颠倒”这个证很形象,可以引申开来理解。比如有的人喜欢碎嘴,喜欢唠叨个没完;有的人遇事喜欢思来想去,决断不下,在生理上都是属于血虚而烦的范畴。时下流行的一个词“纠结”亦是这个,可见现在的人血虚而烦的居多。成天熬夜、打游戏、吃辣、喝酒,贪眼目口腹之欲,消耗阴精,强调阳气,不虚烦才怪。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9:25
我总结所有关于栀子豉汤这个方子的条文,将其方证归纳为四句话:心中懊侬,虚烦不眠、胸窒身热、心中结痛。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1:17
从这四点可以看出,其所治为偏热的虚烦。我们知道阴虚阳亢是用生地麦冬的,这里能不能用呢?不能。因为这里是以热为主虚为辅,生地麦冬这样的药物太滋补了,属强壮剂,无异于火上浇油。那这种情况用什么补虚呢?用豆豉。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4:47
这里的豆豉与我们以前做菜用的霉豆豉是一类东西,做菜的时候放在油里一炸,很香。有香味就有疏散之性,能发散上焦的热,后世医家解表常会用到它;又为豆类发酵而成,具和中滋养之性,却不滋腻温补,在这里恰好合用。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7:03
栀子豉汤的方证还有“胸窒身热,心中结痛”,说明这个热是在胸中这个位置,也就是比表略深一点,又比里略浅一点的位置。这个方子治食道的病变很有效果。食道是什区域?胃属里,食道连着胃,在胃的上面,主上亦主表,那就比胃更偏一点表了,所以病位正合。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9:59
综上所述,这个方子所主的区域是里向表去的一个过渡区域,就是“胸中”,又略微区别于半表半里证的“胸肋”。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0:51
那这个区域的热用什么来解呢?栀子。栀子就是栀子花的果实,形状像个小灯笼;其气微凉香,其味苦;凉而香则能往表走,苦则能往里走,两头都跨着一点,正合这个区域。栀子后世说它利三焦湿热清心火。三焦、心,事实上也是在这个区域里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4:09
所以,我们说学六经辨证,六经只是坐标,我们要用六经这个坐标来灵活的客观的来看待人体。有的人辨证非要弄清楚到底是少阳还是太阳,非此既彼,这就陷入了偏见和主观。有时候就是少阳太阳都有一点,那用药上就兼顾,用柴胡桂枝各半汤。治病就是应该这样灵活圆融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6:39
下面说的是加减法。“若少气”,加炙甘草。炙甘草建中,中运自然气补。“若呕”,胃不接纳了,则用生姜。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7:46
好的,今天就先讲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刘希彦老师2014年8月23日讲课内容
大家晚上好。今天讲真武汤。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 二两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发汗后病不解,还发热,而且出现了“心下悸”,“头眩”的反应。我们知道,这两个证是津液虚造成的。津液虚有阴证的津液虚,也有湿证的津液虚(因湿而水饮不气化成津液)。这里是二者兼而有之。“心下悸”是水饮在中焦。“身瞤动”,肌肉会动,湿气在肌肉里游走,这个跟表证是有关系的,如果没有表证,湿气不会跑到肌肉里来。“振振欲擗地”,就是站不稳了,要倒下去的感觉,“振振”是身上颤动,这是有湿气,且津液大虚了,湿多血少。综合来说,这是一种湿气在全身游走,且津液大虚的证。茯苓和白术去中焦水饮;炮附温全身之阳救津液;生姜健胃兼发表。合而用之,既救津液又去肌肉之湿。
    这个方子里不好理解的是白芍,历来争议很大。白芍无非两个作用,一是敛津液,二是泻下焦之实,在这里主要是引全身之水往下走。泻水可以用泽泻猪苓,亦可用少剂量的大黄,为什么要用白芍呢?因为泽泻猪苓咸寒,大黄太破,泻水之力都太强,白芍温和些;这里有津液大虚,苓术附姜合用是热燥的,将湿气化去之后,白芍兼有敛津液善后的作用。所以仲景用药并不局限于药物具体是治什么的,也没那么多死板的用药禁忌,什么白芍不能用于湿证,白芍伤肾阳,这都是局部的医学,背离了中医的整体精神。仲景是把药物看成一种能量场,以之平衡人体的能量场而已。
    此方以真武为名,真武者,北方水神也,名之以治水之方。
    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学了一整套祛湿的方子了。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我们以去中焦水饮的苓桂术甘汤为中心点,来归纳一下这些方子。比苓桂术甘汤更寒更阴证一点的,口渴而不想饮水的,是茯苓甘草汤,这里面加了生姜。比茯苓甘草汤更阴证一点的,就是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真武汤了。那比苓桂术甘汤更热更阳证一点呢?五苓散。五苓散桂枝这样的热药用量很少,而是重用泽泻猪苓这样偏寒的药。五苓散治的是中焦的渴欲饮水,且水逆,水入即吐。这是中上焦的反应。如果是下焦的反应呢,小便不利,下焦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炎症为主的,那就是猪苓汤了。猪苓汤也是治偏热证的,没有桂枝白术,有滑石阿胶,润滑下焦,利尿治尿道涩痛。如果热明显,还可以加大黄,大黄破一切下面的淤和热。如果比猪苓汤更热的证呢,还有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刚才讲了饮在中焦下焦,下焦也就是偏里,这些方子。那水要是在表呢?我们也学过两个方子:越婢汤,大青龙,这两个方子都是可以发越表之水的,这里面有什么?越婢汤是麻黄石膏,大青龙是麻黄桂枝石膏。当然,表水偏阴证的可以用我们刚才说的真武汤。里水用利尿药,用攻下药;表水用麻桂这样的发表药。这还是一个原则,病在表从表解,病在里从里解;病在上从上解,病在下从下解。所以我们现在看六经辨证已经可以看出一个轮廓了,无非是两个原则,一个是病位原则,就是刚才说的;一个是阴阳原则,阴证阳证落到具体就是津液的多少,这个脉象反应更准确。经方体系治病就是这两个大方向,说简单也简单。
    另外还有一个祛邪的原则作为辅助,就是我们常说的淤血、痰饮、水湿、宿食、气滞之类。无非就是身体的一些瘀滞而已。这套利水方剂就是祛邪的,但也要在病位阴阳的大原则里辨证选方。好,先讲到这里,休息十五分钟再接着讲条文。好,现在继续讲课。
    很多人都说《伤寒论》难读,好像东一句西一句没个条理,其实是有条理的。它不是按六经的顺序依次讲,而是穿插来讲,所以我们学到太阳病第二篇,事实上六经基本已经有个大轮廓了,阴阳的概念和区分方法 也已经有了。于是书里就开始讲一些治病的原则和禁忌了,下面的条文讲的就是这个。其实如果学得扎实的话,学完太阳病三篇就可以进入临证了。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此三条的原理一言以蔽之,就是津液虚的人不能发汗。
    先说第一条。“咽喉干燥”,注意这个“燥”字,以前提到咽干,却没有提到“燥”。“燥”比“干”更热,说明这里是热伤津的情况,不能再发汗以耗津液。
    第二条,“淋家”是指有尿道炎症,小便淋漓如膏甚至有脓的人。这种炎症反应也是消耗人体津液的,所以也不能发汗,发汗后容易小便带血。这是津液伤了,下焦之热反重,无津液来泻热,只能动血。
    第三条,“疮家”。长疮也会消耗人体津液,哪怕身体疼痛有表证,不可以发汗,发汗后就会“痉”。“痉”是偏亢盛偏热性的津液虚反应,人体的筋腱剧烈抽缩,严重的话人还会僵(角)弓反张。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就是经常出鼻血的人。为什么出血?是人体在排邪气,和汗出同理。既然和汗出同理,治疗也应该用桂枝汤类救津液为主的方剂,结果却用了发汗剂,津液大伤了。津液大伤发生“额上陷”,额头上瘪了,这是很严重的情况了。“脉急紧”。脉“急”,人体在亢奋起来以加快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以保证供应;发汗过了,津液伤了,反而更易感受外邪,于是脉“紧”。“直视不能眴”,津液伤了,人体的结缔组织因为里面血管少,更容易缺少津液。维系眼睛转动的是结缔组织,眼睛还需要泪液的润滑,所以眼睛对津液缺乏是最敏感的,于是发生了眼睛直视不能转动的现象。“不得眠”。津血少了,人体出于自保是不能深睡眠的,因为睡眠时血液运行减缓,人体组织会更得不到津液供应,所以人体就要保持亢奋。治失眠要找到失眠的原因,是火是湿是实是虚,各有不同。后世医家一见失眠就用安神药,见病治病,诸如合欢皮、夜交藤、远志、茯神、柏子仁之类都开在方子上,早年我也这样用,收效甚微。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亡血家”,就是经常失血的人,不能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就是打寒颤。喜欢打寒颤是津液虚的人,人体感受外邪时津液调集不够,便用寒颤的方式迅速调集津液到体表。有人爱打喷嚏也是同理。还有一撒尿就打寒颤也是同理,津液往下走,体表就不够了,于是用寒颤的方式往体表调集津液。这也说明人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外邪,表证是随时都可能会有的,感冒只是急性的表证而已。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方佚)
    反复发汗,那就是津液虚了。会“恍惚心乱”,这是津虚烦躁的范畴。“小便已阴疼”,津血虚的人小便后尿道、肛门、阴部会疼痛。这是结缔管道组织的一种少滋养不润滑的拘挛反应。
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头天喝了大酒,第二天早上起来想尿尿不出来,尿完了之后尿道涩痛不舒服。津液虚的人射完精,阴部或肛门会疼,亦是同理。

                            刘希彦老师2014年8月23日伤寒讲稿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5:17
大家晚上好。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6:18
今天讲真武汤。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 二两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18:42
发汗后病不解,还发热,而且出现了“心下悸”,“头眩”的反应。我们知道,这两个证是津液虚造成的。津液虚有阴证的津液虚,也有湿证的津液虚(因湿而水饮不气化成津液)。这里是二者兼而有之。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0:48
“心下悸”是水饮在中焦。“身瞤动”,肌肉会动,湿气在肌肉里游走,这个跟表证是有关系的,如果没有表证,湿气不会跑到肌肉里来。“振振欲擗地”,就是站不稳了,要倒下去的感觉,“振振”是身上颤动,这是有湿气,且津液大虚了,湿多血少。综合来说,这是一种湿气在全身游走,且津液大虚的证。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3:11
茯苓和白术去中焦水饮;炮附温全身之阳救津液;生姜健胃兼发表。合而用之,既救津液又去肌肉之湿。
这个方子里不好理解的是白芍,历来争议很大。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5:29
白芍无非两个作用,一是敛津液,二是泻下焦之实,在这里主要是引全身之水往下走。泻水可以用泽泻猪苓,亦可用少剂量的大黄,为什么要用白芍呢?因为泽泻猪苓咸寒,大黄太破,泻水之力都太强,白芍温和些;这里有津液大虚,苓术附姜合用是热燥的,将湿气化去之后,白芍兼有敛津液善后的作用。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28:08
所以仲景用药并不局限于药物具体是治什么的,也没那么多死板的用药禁忌,什么白芍不能用于湿证,白芍伤肾阳,这都是局部的医学,背离了中医的整体精神。仲景是把药物看成一种能量场,以之平衡人体的能量场而已。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0:11
此方以真武为名,真武者,北方水神也,名之以治水之方。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0:55
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学了一整套祛湿的方子了。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
我们以去中焦水饮的苓桂术甘汤为中心点,来归纳一下这些方子。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2:57
比苓桂术甘汤更寒更阴证一点的,口渴而不想饮水的,是茯苓甘草汤,这里面加了生姜。
比茯苓甘草汤更阴证一点的,就是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真武汤了。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5:10
那比苓桂术甘汤更热更阳证一点呢?五苓散。五苓散桂枝这样的热药用量很少,而是重用泽泻猪苓这样偏寒的药。
五苓散治的是中焦的渴欲饮水,且水逆,水入即吐。这是中上焦的反应。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7:05
如果是下焦的反应呢,小便不利,下焦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炎症为主的,那就是猪苓汤了。
猪苓汤也是治偏热证的,没有桂枝白术,有滑石阿胶,润滑下焦,利尿治尿道涩痛。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8:28
如果热明显,还可以加大黄,大黄破一切下面的淤和热。
如果比猪苓汤更热的证呢,还有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39:51
刚才讲了饮在中焦下焦,下焦也就是偏里,这些方子。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1:10
那水要是在表呢?我们也学过两个方子越婢汤,大青龙,这两个方子都是可以发越表之水的,这里面有什么?越婢汤是麻黄石膏,大青龙是麻黄桂枝石膏。
当然,表水偏阴证的可以用我们刚才说的真武汤。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3:06
里水用利尿药,用攻下药;表水用麻桂这样的发表药。这还是一个原则,病在表从表解,病在里从里解;病在上从上解,病在下从下解。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5:59
所以我们现在看六经辨证已经可以看出一个轮廓了,无非是两个原则,一个是病位原则,就是刚才说的;一个是阴阳原则,阴证阳证落到具体就是津液的多少,这个脉象反应更准确。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47:14
经方体系治病就是这两个大方向,说简单也简单。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50:30
另外还有一个祛邪的原则作为辅助,就是我们常说的淤血、痰饮、水湿、宿食、气滞之类。无非就是身体的一些瘀滞而已。这套利水方剂就是祛邪的,但也要在病位阴阳的大原则里辨证选方。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0:51:35
好,先讲到这里,休息十五分钟再接着讲条文。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1:22
好,现在继续讲课。
很多人都说《伤寒论》难读,好像东一句西一句没个条理,其实是有条理的。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3:22
它不是按六经的顺序依次讲,而是穿插来讲,所以我们学到太阳病第二篇,事实上六经基本已经有个大轮廓了,阴阳的概念和区分方法 也已经有了。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5:16
于是书里就开始讲一些治病的原则和禁忌了,下面的条文讲的就是这个。其实如果学得扎实的话,学完太阳病三篇就可以进入临证了。
接着讲条文。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7:46
此三条的原理一言以蔽之,就是津液虚的人不能发汗。
先说第一条。“咽喉干燥”,注意这个“燥”字,以前提到咽干,却没有提到“燥”。“燥”比“干”更热,说明这里是热伤津的情况,不能再发汗以耗津液。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29:47
第二条,“淋家”是指有尿道炎症,小便淋漓如膏甚至有脓的人。这种炎症反应也是消耗人体津液的,所以也不能发汗,发汗后容易小便带血。这是津液伤了,下焦之热反重,无津液来泻热,只能动血。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2:22
第三条,“疮家”。长疮也会消耗人体津液,哪怕身体疼痛有表证,不可以发汗,发汗后就会“痉”。“痉”是偏亢盛偏热性的津液虚反应,人体的筋腱剧烈抽缩,严重的话人还会僵弓反张。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3:30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5:19
“衄家”,就是经常出鼻血的人。为什么出血?是人体在排邪气,和汗出同理。既然和汗出同理,治疗也应该用桂枝汤类救津液为主的方剂,结果却用了发汗剂,津液大伤了。
津液大伤发生“额上陷”,额头上瘪了,这是很严重的情况了。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38:30
“脉急紧”。脉“急”,人体在亢奋起来以加快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以保证供应;发汗过了,津液伤了,反而更易感受外邪,于是脉“紧”。
“直视不能眴”,津液伤了,人体的结缔组织因为里面血管少,更容易缺少津液。维系眼睛转动的是结缔组织,眼睛还需要泪液的润滑,所以眼睛对津液缺乏是最敏感的,于是发生了眼睛直视不能转动的现象。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2:01
“不得眠”。津血少了,人体出于自保是不能深睡眠的,因为睡眠时血液运行减缓,人体组织会更得不到津液供应,所以人体就要保持亢奋。治失眠要找到失眠的原因,是火是湿是实是虚,各有不同。后世医家一见失眠就用安神药,见病治病,诸如合欢皮、夜交藤、远志、茯神、柏子仁之类都开在方子上,早年我也这样用,收效甚微。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4:00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5:11
“亡血家”,就是经常失血的人,不能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就是打寒颤。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6:46
喜欢打寒颤是津液虚的人,人体感受外邪时津液调集不够,便用寒颤的方式迅速调集津液到体表。有人爱打喷嚏也是同理。还有一撒尿就打寒颤也是同理,津液往下走,体表就不够了,于是用寒颤的方式往体表调集津液。这也说明人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外邪,表证是随时都可能会有的,感冒只是急性的表证而已。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48:57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方佚)
反复发汗,那就是津液虚了。会“恍惚心乱”,这是津虚烦躁的范畴。“小便已阴疼”,津血虚的人小便后尿道、肛门、阴部会疼痛。这是结缔管道组织的一种少滋养不润滑的拘挛反应。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51:48
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头天喝了大酒,第二天早上起来想尿尿不出来,尿完了之后尿道涩痛不舒服。津液虚的人射完精,阴部或肛门会疼,亦是同理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54:11
禹余粮丸的方子佚失了。我们可以试着用经方的原则来组一个方。津液虚,姜草枣参炮附都可以选用;“小便已阴疼”,可以用阿胶滑石来润滑,亦可用白芍敛津液而下以救津止疼;至于“恍惚心乱”可以不用管,津液有了自然就好了,如果一定要用药,可以兼用一点牡蛎龙骨收敛浮阳。
经方-刘希彦(885477952)  21:55:51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刘希彦老师讲伤寒论2014年8月30日讲课内容
太阳病的第二篇已经快学完了,其实学到现在,伤寒论的治病方法大家应该也能总结出来了。第一是津液原则,这是关于自身能量,也就是自身免疫力的,这其中包括建中、滋阴、扶阳、清热等方法来救津液。第二是驱邪的原则,我们常说的湿、饮、淤血、痰、宿食之类就是邪。第三就是病位的原则,六经就是病位,是关于病从什么途径来解决的问题。病在表从表解,病在里从里解之类的话就是这个。经方再神奇,也无非就是依据这三个原则来组方的。
    以桂枝汤为例,五味药,桂枝、芍药、姜草枣。后四味药是救津液的。桂枝是驱邪出表的。桂枝里包含了驱邪和病位两个诉求。
    今天首先要讲的《伤寒论》90和91条,就是关于治病大原则的条文。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伤寒论》的原则,三阳病,先表后里;若先下,也就是先里后表了,那就是逆治。如果里病紧急,比如承气汤证,那属于特殊情况,要先下,如果先治表去发汗,也属于逆治。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下利清谷不止”,这是指虚寒腹泻,同时身疼痛有表证,应该先救里,因为这是三阴病的范畴,三阴病应该先里后表。用四逆汤。阴证是津液虚造成的,救里就是温脾胃之阳气来化生津液。传统中医是靠自身免疫力来治病的,津液的功能也就是免疫力功能。由此可见津液原则是首位的。服了四逆汤之后,腹泻止住了,只是身疼痛了,说明病不在太阴了,应该转为太阳了,那用桂枝汤救表就可以了。这里“急当救里”的“急”,不是紧急的意思,而是迅速的意思。三阴病就该先里后表。后文“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是迅速的意思,有表证就该治表,没有表证紧急不紧急的。
    这里讲一下三大临证原则,津液原则涵盖的方法主要有建中、滋阴、扶阳、清热下热等等,这都是救津液的方法;病位原则主要就是病在表从表解,病在里从里解,病在半表半里和解;驱邪原则里的邪是什么?诸如饮、湿、痰、气、淤血、宿食、痈脓、表里寒热之类都是邪。
    接下来我们要讲柴胡汤。我们知道,《伤寒论》是穿插来讲六经的,治半表半里的柴胡汤运用很广泛,所以我们还要接着深入的来讲。
好,先休息十五分钟,再接着讲课。好的,接着讲课。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肋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这一条又讲小柴胡汤。
    首先提出的是柴胡四证:“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前面已经讲过了的,这是最常见的四个主证。后面的证都加了个“或”字,说明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属于兼证的范畴。下面一一来分析这些兼证。
“或胸中烦而不呕”。上下不通则“胸中烦”;“不呕”说明胃逆和胃弱不明显。虽说不明显,一定是有胃弱的,半表半里证本来就是胃弱后运化不力造成的表里上下痞塞不通。方后的药物加减法说这种情况要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其实去半夏就可以,人参可去可不去。栝蒌实在这里是宽胸散结气的。方后的加减法应该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颇为在理。“或渴”,胃弱加之痞塞不通有上热。自然津液虚而渴,所以半表半里证常有渴证。 针对这个,方后的加减法是去半夏,增量人参和加栝楼根。半夏是降水之逆的,当然可以不用;人参是亢奋胃阴而生津液的,可增量;栝楼根就是天花粉,滋阴药,寒而润,既能润燥,也能清热,津虚而有热可以用到它。“或腹中痛”,上下不通,气化所余之津液不能回归于下焦,下焦津液不足,自然腹部筋腱挛痛。方后加减法是去苦寒之黄芩,加芍药引津液下行。“或肋下痞硬”,痞硬说明肋下结得很厉害。去掉甘壅之大枣,加散结且收敛浮阳之牡蛎。其实这种情况可以增量柴胡、黄芩和半夏,具体原理后面讲小陷胸汤的时候会讲到。 其实牡蛎不是治肋下痞硬最有效的药,牡蛎散的是坚结,比如肿块、肿瘤、增生之类,而肋下痞硬只是水和热之结滞。这种情况可以增量柴胡、黄芩和半夏——黄芩治热,半夏治水,柴胡疏散。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这个是中焦有饮。方后去黄芩,加茯苓利水.“或不渴,身有微热”,不渴,方后去人参;身有微热是兼有外证,加桂枝。“或咳者”,方后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五味子干姜治寒咳,原理第40条说过。至于说去人参大枣生姜,未必要去,如果津虚且有表证,留着效果更好。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于肋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此条讲的是半表半里少阳病的发病机理(前面第37条已经详细讲过了,可参看)。
    脾胃弱了津液虚了,“血弱气尽”,不能驱邪外出,于是腠理开了,邪气进来了。正气与邪气相博,互不能胜,在半表半里的位置僵持住了,便结在了肋下,其实是胸肋里面的三焦区域,于是胸肋苦满。 正邪交争,正胜邪退,病往表往阳走则发热;正退邪胜,病往里往阴走则怕冷,于是“往来寒热”,且“休作有时”,发作和停止有定时。脾胃弱,自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脏为阴为敛藏,腑为阳为传输,一静一动一阴一阳,其功能是相连的。少阳病为痞塞不通,脏腑运行自然也不顺畅,邪气上不能出表则为邪高,下不能通则会痛,此谓“邪高痛下”。胃为脾之腑,胃不降因此会呕。
以上为柴胡四证之原理。
    服了小柴胡汤如果很渴,说明兼有阳明病,此阳明为肺胃区域有热,条文中说“以法治之”,可以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小柴胡加生石膏汤这个方子用途很广泛,证属少阳的诸如高热、腮腺肿大、淋巴肿大、大脖子病、甲状腺亢进、乳腺的增生肿瘤类疾病,用之有奇效,往往几剂而愈。为什么呢?因为病发于上多为阳证,生石膏的不仅寒降,且辛凉而散上焦之热结。
好,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年8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