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破译大肠癌

 渐近故乡时 2016-03-02


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视频~




如今,在上海,平均每天就会新诊断出16个大肠癌患者,大肠癌已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生活的第二大恶性肿瘤。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大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谈癌色变,现代医学发展至今,癌症依然是笼罩在人类健康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数据,最常见的癌症前三名,分别为肺癌、乳腺癌和大肠癌。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医生们说这是一种“富贵病”。


晶莹剔透的红烧肉、入口即化的猪蹄、香味诱人的咸肉,获取食物早已不是现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新的难题往往来源于选择太多。


然而,美味的背后往往潜藏危机。


2015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将香肠、火腿和热狗等加工肉制品列为1A级“一类致癌物”,牛羊肉和猪肉等红肉类被归类为“疑似致癌物2A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如果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患直肠癌的几率将提高18%。


现在,我们不妨来做几道选择题。爬楼梯和坐电梯,请选择;步行和坐车,请选择;早睡早起和无规律的作息,请选择。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另一方面,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却大大增加了现代人类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近二十年来,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的同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其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死亡率以每年2%-3%的速度下降,大肠癌五年生存率从55岁提高到了66岁,二十年来成效斐然。


那么,如果检查出来是大肠癌,又该怎样积极应对呢?有的人说,跟其它癌症相比,得大肠癌相对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一些上了岁数的人眼中,肠镜,可不是一个可爱的名字。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肠镜检查早已不是一件及其痛苦的事。何况,它是捕获大肠癌病变的最佳猎手。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大肠息肉,它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种隆起。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20%的人做肠镜检查时都会发现大肠息肉,这无须惊慌。因为息肉本身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即使是恶性的腺瘤,平均5-10年会最终发展成癌,而通过肠镜能够发现早期的癌前病变,这可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


在总体的息肉中,大约有70%的息肉是腺瘤性息肉,也就是说,随着岁月的累积,这样的腺瘤性息肉会由小变大,慢慢演变成癌。而肠镜检查,医生不仅可以发现息肉,并且清楚地看到它的大小和形状,还能通过内镜将小的早期病变摘除。




在做肠镜检查时,医生如果发现息肉较大,一般会取一块组织做活检,送入病理科做病理分析。如果是小的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直接摘除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把病灶去除的目的。取下的组织,再送到病理科做病理诊断,如果诊断结果为良性,就阻断了癌变的发生。


生病就医,这是常识。在生病之前,我们的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但是人们往往视之不理,既然不影响正常生活,也许就不会有何大碍,然而病魔往往不遂人愿。


除了对病症的置之不顾之外,也有人会“自作聪明”,甚至病急乱投医。


然而癌症毕竟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它能让七尺男儿折腰,也能让妙龄少女哑然失笑,甚至还能让一个身经百战的战士卸下武装。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未知和不确定,人生才变得有趣。而现代医学,为这场人类与病魔的战斗保驾护航,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从肠镜下取出的组织都需送入病理科进行检验,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制作成病理切片。


病理医生通过病变形态的观察,最后给出病理诊断。这份病理诊断将帮助外科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分期以及癌变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可以说,病理诊断是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




根据癌细胞侵犯的深度,大肠癌主要分为四期。当癌细胞开始慢慢生长,但是并没有侵犯到肌层时,这是大肠癌一期,也就是早期大肠癌。当癌细胞侵犯越来越深入,穿透肌层到达浆膜层,但并没有淋巴结的转移,这是大肠癌二期。而如果癌细胞开始转移到淋巴结,那就是大肠癌三期,如果癌细胞有远处的转移,侵犯到肝、肺等其它地方,这是大肠癌四期,也就是晚期大肠癌。


而手术是根治大肠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手术之前的放化疗,可以缩小肿瘤的范围,从而减轻手术的难度,提高治疗效果。而手术后的放化疗,可以进一步地巩固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然而,最好的猎枪,也只有碰上富有进取心的主人,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