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0922-26《经典中医概论》06

 思考的蚂蚁qq 2016-03-02
140922-26《经典中医概论》06


东方与西方

不少学者,站在自己固有的学术研究表述体系,从文化异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现代研究。常常有误解。

很多年前,看过一篇西方学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他们眼中,中国遵循了几千年的孔孟之道,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伦理,似乎太简单,西方早就有了。

不错,孔子所述确实有大量关于生活伦理的内容,但不仅限于此。

中国古人关于日常、文化、家庭人伦、社会秩序的背后,是内化的精神追求。能够让你自净其意,让你从日常生活中反观自心,调柔身心,既合乎人伦,又自适自立。

这个过程,如孔子、老子所言,慢慢恢复到柔软单纯,知人知己的状态,渐渐“不惑”、“知天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回到像“婴儿”、“山谷”一样纯粹,广大的状态,自然跟天道相通,这个过程,是在日常生活中层层递进的。

所以不要小看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东西。中国的东西它看起来土气、质朴,但是它又很深刻、很广大,直截了当,知行合一。

现代人熟悉的的理论哲学,往往喜欢构建复杂完整的体系,甚至人为制造艰涩缠绕,但很多是个人意志和思想的产物。

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留心鉴别的部分,我们接触的各种艺术和知识的源头,是来自局限的自我,情感的宣泄,思维的变构,概念的搭建……这些后天意志的造作?还是来自一颗质朴宁静的心灵,与大自然,与天地万物共感后的结果?

留意我们的心,在接触后的感受,是更宁静安心,还是反之。这是入手点。

 

烦恼与镜子

很多病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仅仅是这么一个原因,就会让我们慢慢地生病。

如果人的一生,常常在这样一个“身心意”受限扭曲,或者说“神气形”压抑不正的状态运转,以此与外界沟通,就像一个程序冲突、接口封闭、内存不够的电脑,跟外界是没办法顺畅沟通的,也就无法自动升级、杀毒、内部整理。

一个内在心灵状态不佳的人,也会吸收不到需要吸收的好东西,也不能有效学习、自我更新,那么慢慢就会堆积很多处理不了的东西。

一个中医在看诊的时候,既在看肉体上的症状,也会看能量水平的混乱、堆积和堵塞,同时,他也会观察体会这个肉体和能量之上的,精神部分的混乱、堆积。

这个部分,是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仪器、量表,就是用医生自己的经过训练的感受力、觉察力、判断力。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让自己慢慢地变得简单、简单、简单……,就像如果你每天都喝各种各样的茶,喝了很多年之后,你的心,在喝茶这件事,会相对简单一些,直截了当一些,少些做作和紧张担忧,嘴里茶的味道,不会被思想情绪欲望和外界的一切干扰、歪曲。然后,你的身心就建立了关于茶的常态是什么。

知道了“常”,就具备了坐标系的原点。就可以品味世间万象。

为什么说平常很重要呢?当你的身和心相对平常一点,相对简单一点,然后你有机会意识到自己身心上,新出现或者已经存在很久的杂质:那些多余的、复杂的、混乱的东西,这个“意识到”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觉”:那面镜子。

那面镜子你擦得稍微干净一点,然后再看自己,看别人,看得会清楚一点。这里面完全不是玄学,它是精神领域的实用科学。按照鲁道夫.斯坦纳的观点,这是关于灵魂的,关于生命的非常精细的科学。

 

用心与用脑

女同学:除了修佛的人,很多修行的人,都有素食的习惯,您对吃素有什么的看法?

李辛:第一,相对来说,吃素确实能让身体干净一点。这个道理很简单,烧汽油的跟烧煤一样吗?烧煤的话会有煤灰,会有油烟,对吧?汽油、液化氢就不一样了。所以第一点,吃素确实对我们的肉体、能量和精神确实可以更干净一点,在印度也是这个观点。

第二,对于专业修行者,因为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奋斗,跟人讨价还价,斗心机,欲望情绪也相对小一些,没有那么多消耗。吃素没问题,应该的。如果你还在世俗中生活,精力体力又不足,如果吃荤能够帮助你,这种情况需要吃一点,不然到时候那个坡爬上不去,你得加柴油啊,但是吃太多又是适得其反。

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现实,而不是根据一个外在的标准,量力而行。

女同学:您说体形薄的人要锻炼肌肉,能够增加容量,那怎么锻炼肌肉?

李辛:重点是平衡。就是回到平的状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上海的柯小刚老师,研究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会看病,而且会画画、写字。他学习书画的目的,其实也是补其不足。西方哲学过于思辨,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柔软心地、畅意抒情。心智的习惯,是强化最强的那个东西,最强的东西再强化,其他部分就更弱了。

我们现代人,用脑用意过度,又没有肢体方面的劳作和运动,气都容易淤在上面,那么从平衡的角度讲,身体的运动,尤其是下肢的运动就很重要。

推荐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每天走路一个小时以上,加上练习缓慢的下蹲。五十岁以下,至少蹲五十下,每天如此。再有就是俯卧撑,俯卧撑做不到就斜着撑,还有太极、八段锦,或者瑜珈……都可以选择。

女同学:关于道家的思想,您谈到意志和魂魄,后天的识神和先天的元神,是一个对待。那么,如何从识神的用脑状态,切换到元神的无为自然,每个人可能情况不一样,如果中间发生这种“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心脑打架的时候怎么处理呢?

李辛:打架的时候,就像天平在晃,我们意识的习惯,是想赶紧稳住它,或者这里补一下,那里补一下,这就是“有作为”的状态。

当我们意识到在“颠倒懊恼”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先接受现实,不妄做妄为,先定一定,不急着逼迫自己下决定,不急于行动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平时练习的静坐、站桩或者太极、写书法等方法,就会发挥作用了。

平时就有这些传统的“功夫”练习的人,面对这些会容易些,但仍旧不可避免。

女同学:识神这个系统也是慢慢累积的,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能彻底把它抛掉,因为它会转到下一世作为心智模式的一部分。

李辛:它其实抛不掉,它是存在的一部分,就像电脑里的冲突程序一样,我们不可能全部清掉的。但是,我们要认清楚,思想其实是一个工具。因为我们会本能地把我们脑袋里出现的所有的想法,当作这就是我的想法,然后由此衍生更多,由此行动作为……这一点很重要。

女同学:可以这样理解吗?识神要配不上元神的话,它必须得提升提升到它配得上这个元神。

李辛:记住你是主人,电脑是你的工具,很多时候你需要用电脑,用就是了。

很多决定,你可能会借助工具来帮助,比如说你买房子,用电脑去查一下,周边的情况、价格、贷款情况,这是用工具。最后你买还是不买,甚至跟哪个人签,你不会让电脑来决定,对不对?

所以你要分清楚,不要只是把你的任何想法当作要去执行的命令,这一点很重要。

这个部分需要静坐,我们才可能慢慢分清楚:感受、情绪、思想,和觉察的区别。你的这一系列问题,就是由头脑思想而来的概念辨析。

我们不要过多的进入辨析概念的状态,而是退出来一些,静下来观察自己的心智运作,观察到什么是“想”,什么是“觉察”,什么是“感受”。

女同学:您刚刚还说了一点,现在的信息量太大,怎样能够确认这些信息是不是纯正的信息?

李辛:其实重点不是去判断这个信息,而是说你身心的感受。简单地讲,就是不管这个信息是哪里来的,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而是你在做选择的时候,你觉得比较安心。做完选择,付诸行动后,你不会再去想它。或者偶尔怀疑一下,不会“反复颠倒,心中懊恼”。这时候,这个选择就是对的。

女同学:那先天肝脏不好的人会不会就是魂魄会比较那个……

李辛: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我们既然是人,肯定会有相对弱的地方。

重要的是,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在思维喷腾的洪流中,努力地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就这些想法是不重要的。为什么不重要?前面已经说过。

从专业角度回答,你刚才那个问题,先天肝不足,然后魂魄不足,就会有一些症状。然后我们就要去治肝,要去治魂魄,或者处理相关的问题——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思维。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来说,第一,如果知道自己是魂魄不足的。我们就要去留意、观察、寻找规律:我是这样一个魂魄不足的人,会有哪些习惯性的反应?我可能容易受外界干扰,会怕人多的地方,可能睡眠不是太好,会被打扰,这些是我的一个状态。

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留意,自己的状态的起伏度,当我发现现在已经很震荡了,那我先避开吧。这件事看起来很好,能挣一万或一百万,可是我发觉一想到这件事,靠近这个人,我就很震荡。当你意识到之后,哪怕这事能挣一千万,也要离开,才是吉祥。这就是发展我们的觉察、初步的慧力和定力。而不是根据习惯思维和社会判断标准:哇,这事太好了,上吧。

第二,在生活当中,养成用心的习惯。体会平时哪些事情,会让自己失中、失平。然后,失中失平之后,会采取哪些条件反射式行动。

比如说,我观察到自己,当我受到了一些因素影响,不高兴或者失中了,我可能会跟大家一样,会在网上无目的地浏览,或者会去看电视。

如果没有觉察到,就会一直在这个状态,这就是一个耗散和混乱的状态。如果觉察到了,我可能还是继续看,继续浏览,我知道:我在耗散,我还想放任自己一点,不想那么严格。

如果是修行者,可能就把电视扔掉了。那我会说,嗯,我现在放任自己,但是只要有这个觉察,你就知“啊,差不多了吧,不要再放任了,要承担后果了,会睡不着觉了。好了,可以停下了。”

在生活当中,我们慢慢去留意观察,然后一点点地调整自己,这就可以了。

女同学:心里去留意观察觉察,它就挺消耗元气嘛,一般感知力很好的人,身体都会比较差。

李辛: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对大家都有用。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还是在思考。你现在看我的时候,是在用力思考呢,还是在用心呢?你还在思考的漩涡中。

你看到我就看到了,这是自然不费力的。

我的建议是,要留意你常常在不断思考的状态,还可以多加一些走路的习惯。

因为走路的时候,周围的东西在变化,你在跟自然在一起,魂魄这边的力量就会多一点,志意这部分自然就下来了。然后增加一些专门的训练,比如说打坐、站桩、太极,可以把强化志意的习惯断一断,那魂魄的部分会强一点,元神的部分会强一点。这样一点点、一点点地微调。

这就是中医讲的养生先养神,不仅仅是休息,也需要打坐,留意你每天精神的运作规律,留意你的神意是如何用的,留意跟外界的交接模式。
.

  人:李 
地点:北京 辛庄师范?
文字校对:甘露泉 青莲 甘草·巴比?
文字整理:定鱼知楽 昨夜西风 庞贝之石 蝶儿 采三影 窗外别名  黑猫三界 蓝色玫瑰 晓杰奕阳
编辑:光明丫
校对:李辛 
.
休息一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