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处寻找韩伯休

 圆角望 2016-03-03

1
 
  今天这幅画有味,估计很多人未及细看先发笑。那个银发银须的老角色走神了。他的目光像一条线,被喂奶的少妇特殊部位所牵起,从老花镜边哧溜就翻越而过,蜻蜓一样立在那里了,与吃奶的孩子争这个小荷的尖尖角!
  显然,画家是揶揄某些心术不正者。你手在把脉,就应该全神贯注地透过指尖细细辨析病人的脉象,岂可想些饱暖所思的别的题材?何况还有“非礼勿视”的祖训,一不留神就全然抛却了。其实,这里并不是讽刺这个老者色眯眯,主要讽刺当今社会一些干着高尚职业者,自己的心术与职业全然不相配。即便一旁没有这个喂奶的少妇,也是一样会走神的。
  画中背景中堂两边,悬挂着极其高大上的对联,曰:山耕宜让孙思邈,市隐何惭韩伯休。好大的口气嘛?是自我激励,还是卖狗肉时挂的羊头?
  关于孙思邈,人们都知道,他是唐代的药王,几乎赶得上尝百草的神农氏,一生致力于医药学。连当时朝廷征他去做国子监博士都被他谢绝。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是德艺双馨的杏林贤士,估计如果是今天,绝对就是那个拿诺奖的屠呦呦。而这个韩伯休知之者就少了。这个人身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话说汉代有一个姓韩名康的人,字呢,叫个伯休,这就是韩伯休。他是个卖药人,在集市上卖药很本分,不搞虚头,先抬高价再打折,而是说一不二。其实他是个有大才的隐士,淡薄功名利禄,就做点良心生意。可是有一次,有一个女子向他来买药,要韩伯休让价,而韩是个实在人,不肯让,那个女子也许就用了苏州女子的激将法,说:“碰到个赤佬了,你牛是牛得来,还没有一点点还价的余地,你以为你是韩伯休啊!”韩伯休听了这一番抢白,叹一口长气自言自语:我本来就是为了要躲避名声才到市场上做做小贩,不想现在连普通的买药女都知道我了,可见我的低调还是未能奏效,那么这个药我还有什么卖头?于是,他药也不卖了。但他有真本事,朝廷屡次去征召他,他也不肯出去。宁可过着平淡的生活。
  这两个先贤是真的不稀罕名利。请看看这个韩伯休的先生,他的低调老实出了名,不胫而走,在拥有了口碑,拥有了无形资产后,他立马远远逃离。而那些自我标榜韩伯休的人,岂不是反其意而行吗?一摒弃,一追逐,高下立马显现。这些自诩为韩伯休的人,真该面对诚实的韩先生反思,深感惭愧,问问自己:羞也不羞?
  真做学问,是要板凳不嫌十年冷的,要全神贯注的,走神,就会出大乱子。
  绘画/谢友苏配文/枸杞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