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寒器 2016-03-03

1948年11月,国共内战白热化,国民党节节败退。此时,国民党政府决计撤迁台湾。根据蒋介石密令,除把黄金和银元秘密运台外,科学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并以唯一的公立大学台湾大学为科学教育基地,力图站稳科研脚跟。

但就在这时,台湾大学自1945年接收以来的第三任校长庄长恭竟然离职开溜了。

新任校长人选,让当局颇费思量!最后,国民党政府决定任命傅斯年来担任校长。

原来傅斯年在抗战时,曾在西南联大任职。抗战胜利后,他曾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一年,在接收和复原北大方面,贡献颇大。而且,原本就是任命他担任北大校长的,但被他拒绝了。此时让来他当台大校长,再合适不过。

可是,就像拒绝任北大校长一样,傅斯年这一次也拒绝当台大校长,也不想当什么代理校长。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当时傅斯年掌管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为了迁台也忙得团团转,有时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根本没有精力去整顿那个残破不堪的台湾大学。更何况傅斯年有高血压,1947年6月曾短暂赴美治疗。除了生理因素外,傅斯年也因为国民党连连失败,多次萌生自杀念头。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架不过多方轮番游说,傅斯年重拾教育理想,于是不顾个人健康状况,于1948年11月,正式接受国民党政府委任,出任台湾大学第四任校长。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傅斯年在学界、政界的名望甚高,他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翘起二郎腿叼个烟斗的人,可见蒋介石有多么礼遇他。

傅斯年资历丰厚,号称"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在学生时代,他曾是"五四运动"学生总指挥,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后来他留学欧洲七年,归国后促成设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担任所长,随后主持挖掘了殷墟甲骨,为中国考古学奠定基础。

在个性上,傅斯年嫉恶如仇,他曾写文章抨击孔祥熙、宋子文家族贪腐集团,硬逼蒋介石将他们从行政院长的位置上拉下来。但傅斯年议政却坚持不从政。

这一次,他自己形容接下台大校长,像是"跳火坑"。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傅斯年接手台大之前,校长之位已是三易其人,三位前任皆是因为事情难办,撂挑子走人。台湾大学可谓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上任伊始,就要面对汹涌的入学潮!1949年过后,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家属大批撤到台湾,在这里面,大学生、中学生人数众多,要求入学就读的人数,一下子多出好几倍,台湾大学根本难以负荷。尤其是还有一些权贵人物的子女,明明成绩很差,却也要求进入台湾大学,一旦遭到拒绝,这些人就会横生枝节、吵吵闹闹,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极大困扰。

但别忘了,傅斯年有个外号,叫做"傅大炮",任何特权分子要对他施压,都行不通的。

傅斯年在1949年夏季招生前,在校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公布严格的招生考试制度,强调绝对按照考试成绩招收新生,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从命题、监考到阅卷,傅斯年开了台大严格考试的先河,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招生录取之际,傅斯年则在校长室门旁写了一行大字,"有为子女入学说项者,请免开尊口"。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为了保持台大的学术地位,让聘任教师等用人制度走上正轨,傅斯年也制定了一套聘任及升级标准。傅斯年在用人上,不以人的声望、功名为依据,而是以学术造诣、尤其是其将来的造诣为标准。傅斯年还告诉各位老师:“不定在哪一天,我也许跟教务长,跟你们贵院院长、贵系的系主任到你的课室来旁听,请你不要见怪。”结果傅斯年真的跑去旁听,在第一年的寒假他就"听"掉了好几位教师。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傅斯年认为,无论任何一个大学,要想办得合乎理想,首先要养成研究学术的风气。所以傅斯年非常注重成绩考核,成绩优良的给予奖励、不好的予以惩处;平时功课加紧进行,尤其是大一的功课,会使人有应接不暇的趋势。此外,各种比赛、各种征文轮番进行,学生必须兢兢业业,朝夕与书本为伍,从早上到晚上,图书馆一定是坐满了学生。

他要求名师都要给大一新生上基础课,从学术的立脚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学术的初始训练,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得到学术熏陶。

在台大,傅斯年真正落实了民主的真义,学生的意见只要合理,没有不采纳的。对于学生提的问题,傅斯年还会写公开信答复。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傅斯年有校长的威严,却没有校长的架子。在学生心目中“傅校长不但是台大同学的严父,并且也是台大同学的慈母。”

1950年,有两位台大、师院的学生共骑一辆单车,不服取缔遭到警察殴打及拘留。事件越演越烈,最后引发学潮。4月6日,时任台湾地区行政部门负责人的陈诚下令出动军警镇压,进入校园搜捕。一时间肃杀气氛笼罩台大校园。傅斯年对当局不经法律程序,强行进入台大校园内逮捕师生高度不满。他亲自找国民党最高当局交涉,要求逮捕台大师生必须经过校长批准。他甚至找上当时台湾警务部门副负责人彭孟缉,几乎是用身体抵住枪杆子。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傅斯年把台大慢慢撑起来,但他其实不应该再继续操劳下去了。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先出席一场会议,讨论农业教育改进和保送台大学生出国深造问题。午饭稍事休息过后,他赶往省议会厅,列席台湾省参议会第五次会议。大约下午5点40分左右,人称"郭大炮"的参议员郭国基突然蹦起来质询台大的问题。郭国基问政犀利、咄咄逼人,先是质问大陆运到台湾,并存放在台湾大学的器材如何处理;后又提出放宽台大招生尺度的问题,傅斯年听了非常生气,但还是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傅斯年坚持,奖学金制度不应废止,对于那些资质好、肯用功的学生,只是因为没钱而不能就学的青年,他万分同情,不能让他们被摒弃于校门之外。说完话,已经晚上6点10分,傅斯年走下讲台,就在返回座位时,脸色突然变得苍白、竟然晕了过去。台大附属医院立刻派人急救,经诊断确定是脑溢血。蒋介石闻讯 下令陈诚动员全台名医,务必要救回傅斯年,但仍然回天乏术。晚间9点30分,傅斯年离开人世,享年55岁。

第二天,台湾省议会副议长李万居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于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有个记者把"弃世"听成"气死"。于是消息传出,傅斯年被郭国基活活气死。

第二天11时,有200多名学生手持"痛失良师"的标语,列队到省参议会门口,要求郭国基出来说明情况。直到议员出来答复说明,学生才返校。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与其说,傅斯年被气死,倒不如说,傅斯年是积劳成疾,不堪负荷而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操劳校务之外,傅斯年为了不让妻子心疼自己,将"为自己做棉裤"当做赶稿挣钱贴补家用的借口;为了让穷学生安然接受他的馈赠,又撒了个善意的谎,将自己的积蓄称做不知所用的稿费。到了生命的最后,傅斯年惦念的仍是亲人和学生。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傅斯年去世后,台大校方为纪念他开创台大一代新风气之功绩,按照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为杰斐逊总统专门在校园内建造陵墓的成例,在台大正门旁的热带植物标本园,划出一块地建造希腊式纪念亭,庭中用大理石砌长方形墓椁一座。墓前立无字方尖碑一座,另有喷水池搭配,形成独特的景观。

台湾大学的椰林大道旁,还有一座"傅钟",是台大的精神象征。

傅钟每次敲21响,因为傅斯年有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就像傅斯年在1949年第四次校庆演说词的结语,"我们贡献这个大学于宇宙的精神"。如今台湾大学已经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名,成为世界百大名校之一,继续为人类创造福祉。

揭秘傅斯年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傅斯年

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今晚20:40厦门卫视

《两岸秘密档案》

为您揭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