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市及各县、区、市名称的由来

 西窗听雨 2016-03-03

济南,商周时期为谭国;684年,齐灭谭,设平陵;春秋战国时称泺邑、历下邑;秦属济北郡。济南之名,始于汉代初年,“高后二年(前186),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史记》这说明在此之前,已设有济南郡。


济南,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在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并成四渎。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济水河道,济水消失,成为黄河下游的一段。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设历城县;其后,历经北朝、隋、唐,或置济南郡、或称齐州、齐郡;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始称济南府;元改称济南路;明复置为府;明洪武九年,山东行中书省官署由青州迁至济南,以后又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此为济南升格为省会城市的开始。清光绪三十年(1904),济南自开商埠,1929年7月,把旧历城县和城外商埠合并设立济南市;1948年9月,济南解放;如今,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章丘一市,平阴、济阳、商河三县。


历下区,因位于历山之下,历史上曾有“历下城”之称,故取名历下。它由原来历城县老城扩展而成。1960年,层建立历下人民公社,1966年改为红卫区,1973年起复称历下区。


市中区,因位于市区中心而得名。辖区系开埠后,由西关外逐步拓展而成。1959年一度撤销,1960年恢复并成立市中人民公社,1967年更名为红旗区,1978年恢复为市中区。

天桥区,以辖区内有横跨津浦、胶济两大铁路干线的立交桥——天桥而称为天桥区,范围主要在铁路以北地区。1960年建立天桥人民公社,1967年改为向阳区,1978年恢复为市中区。


槐荫区,以辖区内有槐荫街,即古大槐树庄而得名。槐荫区早年为历城县乡区,解放初曾为第七区。1960年建立槐荫人民公社,1966年成为东风区,1973年复称槐荫区。

历城区,系由原历城县和郊区合并调整,1987年4月设立。历城一名,仍沿用古历城县名。历城县为山东首县,有2140多年的历史。

长清区,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地。秦设立卢县,隋开皇五年(585)置长清镇,隋开皇十四年,始设长清县。《太平寰宇记》载:隋置长清县,因清水以为名,又县东南三十里即齐长城距防之地,兼取其义云。1978年10月,长清县由泰安专区划归济南市。2001年,长清撤县设区,成为济南市的第六个区。

平阴县,春秋属鲁地,战国属齐邑,秦代为济北郡卢县地。隋初,属肥城郡;隋大业二年(606),以其地处东平(古称东原)之阴而设平阴县。1985年3月,平阴县由泰安专区划归济南市。

济阳县,商代为诸侯逢伯陵、蒲姑氏之地,春秋时为犁邑。金天会七年(1129),割临邑的故著县及章丘一部分置县,因地处济水之(今黄河)之北(阳),故名济阳县,属济南府。1990年1月,由德州地区划归济南市。

商河县,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麦邱邑,秦属齐郡地。隋朝建立后,于商河流域置商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设县治于商水镇,因地处商河,故名。1990年1月,商河县由德州划归济南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