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编辑
同义词 维吾尔族土陶一般指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维吾尔族土陶技艺所在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的喀什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地区。
维吾尔族使用的土陶制品,大到陶缸,小至碗、碟、纺线托,在生活中曾十分普及,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被新型生活物品和大量的机制用品所取代。后来生活中很少使用陶器,只在喀什市和吐鲁番地区尚存少数制作旅游纪念品的土陶作坊。
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类    别
传统手工技艺
地    区
新疆
遗产编号
Ⅷ-6
遗产级别
国家级
申报地区
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

历史溯源

编辑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维吾尔族的祖先曾是游牧民族,陶器因为笨重、易碎、不便携带,不是游牧民族常用的物品.公元九世纪中叶以后,维吾尔族的祖先西迁到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成为定居的农耕民族,承袭了当地古人的制陶技艺,开始大量使用陶器。由于受当地陶土质量和烧制技术的限制,维吾尔族制造陶器主要是土陶,还未见当地瓷器出土或传世。[1] 

艺术特色

编辑
从制作方式上,维吾尔族土陶器可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素陶器有花盆、花缸等,维吾尔族热爱花卉,居家多植花木,向有用花盆,花缸栽种各色花卉及无花果树、夹竹桃等观赏植物的习惯,故花盆、花缸很是普遍。维吾尔族大量使用木器,故未见瓦盆面世。
釉陶是单色陶器,主要为粮缸和储物缸。因维吾尔族没有在家中大量储水的习惯,所以基本上没有水缸。过去维吾尔族农民和一般市民照明用清油灯,故许多家庭中有用釉陶做的油灯。与日常生活密切的陶器都被着以彩釉,如盛食物和饮料的各种型号的罐,所有的碗、盘、碟、小盆等。
维吾尔族土陶器中还有大量的壶型器物,都用彩釉装饰得五彩缤纷。在造型上,各类缸与汉族地区的缸造型相似。而罐和餐具则形式多样,与内陆同类器皿相比,维吾尔族的陶器普遍夸张。独特的造型主要体现在各种壶上,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形制、色彩、造型如此丰富,说明了维吾尔族制作土陶器的技艺比较成熟,且自成一家。[1] 
与制土陶相关的器具制品有:陶土、陶轮、拍花木模、陶窑、彩釉、木制镂刻工具。土陶制品只有花盆和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各类壶、碗还在市场上有售。[2] 

传承流派

编辑

吐鲁番

吐鲁番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东部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吐鲁番维吾尔土陶技艺主要分素陶、素釉陶和彩釉陶3种。吐鲁番土陶器以各种造型的壶见长。近代吐鲁番维吾尔族土陶器中的壶型器物上的压花、刻花十分精美,彩釉陶盘和陶罐大都用彩釉装饰得五彩缤纷,以净壶为代表的壶形器皿在造型上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其对于古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特别是对中华文化一脉多枝的研究和说明提供了重要的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实用价值。
传统土陶已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大量制作土陶的工匠改行,吐鲁番土陶技艺原生态传承面临着严重濒危的境地。

英吉沙

英吉沙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及其乡镇的维吾尔族聚居区。英吉沙手工制土陶业历史悠久,由于土陶制品是维吾尔族民众家庭生活必不可少、应用广泛的传统用具,故土陶技艺主要由维吾尔族民间工匠传承。
英吉沙维吾尔土陶技艺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其原料取材于当地河岸特有的细质黄胶泥,其土陶制品基本为生活用具,分为罐、壶、盘、碗、缸、盆6大类。

喀什

喀什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喀什市恰萨街道办事处阔子其亚尔比西社区。喀什维吾尔土陶技艺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尤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其原料取材于当地特有的红胶泥,其土陶制品分为建筑用琉璃砖和生活用具两大部分,其中尤以罐、壶、盘、碗、缸、盆、灯等70多种生活用品最为突出。
用于洗手的“阿不都壶”(即水壶)可称作喀什土陶的代表作。这种壶的神妙之处在于,壶的两侧各有五个孔眼,看起来孔是相通的,实际上里面是封闭的,如果在壶内填上水,水一点也不会从孔眼流出来,只能从壶嘴里倒出来。[2] 

传承意义

编辑
维吾尔族土陶其造型、着色、烧制琉璃等工艺中蕴含了维吾尔族人民基于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文化观念,充分反映了维吾尔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富于想象的美学思维和创作才华,其中亦可见籍由古丝绸之路中西文化碰撞的影响和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其对于古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特别是中华文化一脉多枝的研究和说明提供了重要的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实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土陶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来越少,致使品种骤减,如吐鲁番就从百种减为寥寥数种,花色也由繁变简。除花盆、花缸以外,土陶器基本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因为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土陶匠人大都闲置了祖传手艺,年轻一代也无心学习和传承传统烧制技艺。1949年前,喀什市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从事土陶手艺的匠人有一百多户,后来一段时期仅剩11户,其中工匠只有17人。面对这种形势,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对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进行抢救和保护。[2]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国家级-非遗  传统技艺-非遗  非遗-非遗  科技  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