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开心辞典wxl 2016-03-03

认识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2015/12/10 20:26:47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韩朝

小孩子感冒后耳朵痛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由于多数是短暂的疼痛,往往被家长忽略,而其中很多其实就是感冒引发的急性中耳炎,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质是分泌性中耳炎,而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数小孩子在感冒消失后,中耳炎会自行好转,但是也有一部分会隐匿的存在,而不被小孩子注意,从而成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知道了上述过程,家长对于小孩子感冒后的一过性耳朵不适,应该记忆在心,在适当的时候到耳科门诊检查一下,以便排除分泌性中耳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及时治疗,防止慢性化。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药物一般以治疗鼻咽部炎症改善咽鼓管的功能为主,包括改善腺样体(也称为增殖体)的炎症,少数患儿因为腺样体肥大引起长期张口呼吸,影响发育,考虑切除腺样体。多数情况下腺样体不需要手术干预,尤其是时间短暂的腺样体肥大。

对于经过合理的适当时间长度的治疗,一般3个月至6个月,甚至1年的观察期,分泌性中耳炎仍然无逆转迹象,比如CT示中耳内充满了液体,没有任何气体,可以考虑中耳置管,也就是在鼓膜上做一个小切口,安放一个小的圆管,这样气体就会进入中耳,降低中耳的负压,从而改善咽鼓管的紧张度,渐渐的恢复原来的功能,液体顺着咽鼓管流走,疾病恢复,观察数月后(一般6个月左右)可以拔除置管,鼓膜基本会自行愈合。只有极少数患儿在拔管后会再次产生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反复置管,这种最终的结局就是鼓膜穿孔永久性的存在,这类可能适合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大多数听力下降是传导性的,随着疾病的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不会遗留任何影响。置管处理的,大多数也会恢复正常,对于反复置管的,后期的疾病迁延可能引发中耳上皮增生性疾病。

总之,分泌性中耳炎不是很可怕的疾病,小孩子可能会反复发生,但是最终的预后在合理的定期随访条件下,大多数都有好的结果。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导致不必要的过度干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