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花朝”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3-04

节趣

思“花朝”

作者:卢恩俊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04日 16版)
小蓟上的云粉蝶。 李元胜/摄影

  “焙出新茶煮,帘垂老酒招。春和民气乐,几日是花朝”。品着早春茶,读着宋代诗人李曾伯的诗句,不由得想起,花朝节快到了。然而,仲春二月,谁都知道有个令人兴奋的“龙抬头”,但不一定知道古代还有个芳香四溢的花朝节。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诗中提到的“花朝”,就是指的仲春二月半的花朝节,而“秋月夜”是指八月半的仲秋月夜。诗人将“花朝”与“秋月夜”并列,可见花朝节在当时是很重要的节日。这让我想起明朝进士田汝成《熙朝乐事》中的话:“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再早还有晋人周处《风土记》中的话:“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仲秋(民间称为中秋)古时又称“月夕”,也正因为花朝与仲秋并提的“世所常言”,进而形成“花朝月夕”或“花朝月夜”的成语,用来形容良辰美景,流传至今。

 

  花朝节最早在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古人将仲春月半民俗中的花神生日,定为花朝节,也称“花神诞”“百花生日”“百花仙子节”。据有关文献记载,花朝节在全国盛行始于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后被列为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唐代仲春月半的花朝节,一直是和元宵节、仲秋节并列的三个月半佳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宋代更为重视,又为其增添了节日内容,节俗逐渐扩大至社会各个阶层。节期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有的地区提前在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二过节,有的推后至二月十八过节。至明清时期,花朝节逐渐完善形成祭奠花神、游春踏青、赏红护花、挑菜尝鲜、花神庙会、扑蝶会、簪花、花诗、花绘、对歌、蒸百花糕、饮百花酒等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花朝正值草木萌青、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古人围绕花神生日,形成了一个花香四溢、万般美好的节日,难怪唐代诗人徐凝在《二月望日》中咏唱:“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可见那时的仲春月半花朝节,比起仲秋月半的仲秋节来,在人们心目中更胜一筹。

 

  然而如此高雅美好的传统节日,为何如今却难觅芳踪?有说是被二月二的龙头节和之后的清明节所替代,一些节俗活动也随之转移了过去。可好端端的花朝节,怎么就让龙头节给“吃掉”了,让清明节的雨水、泪水给“淹没”了呢?想来让人抱憾不已,如今亦难究其缘。现在,花朝节仅仅保留在港澳台地区和云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内陆有些城市近年来虽然也举行美其名曰的花朝活动,但已然没有了原先的含意,而多以广告宣传、经贸往来为目的。

 

  中国是花的国度,是世界上拥有花卉品种最多的国家,也是爱花、护花、尊敬生命、热爱生活的民族。古有花朝节,赏花、护花、乐花、祭奠百花,那是中国古人珍爱春天、崇尚自然、热爱美丽的象征。又一个春天到来了,那艳丽芬芳的花朝节,何时才能被唤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