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海昏侯刘贺攒的那些钱,了解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真如书屋如如 2016-03-04
2016-03-04 中国印钞造币

先挖出10吨铜钱,再挖出两箱金饼

海昏侯真是——

攒钱高手!


海昏侯墓出土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



10余吨五铢钱有200万枚!

中国古代“千文一贯”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而这次发现的五铢钱,是我国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早起源于西汉。这一发现将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000多年。

这样的马蹄金,考古工作者在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的一个床榻下发现了一盒,共25枚,25枚啊!


这盒马蹄金大小不一,单个在40克到250克之间。


除了马蹄金,还发现了两盒金饼,共285枚。其中大金饼284枚,约重250克;小金饼1枚,约重40克。马蹄金是皇帝的赏赐品,而金饼则是财力的体现

汉代的饼金是一种称量货币,以斤为单位。两汉史籍中有多处文字记载提到当时的饼金,如《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金一饼。”

知道这是什么吗?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质地,一套共有12枚,最轻可以称到2克。

汉朝有“称钱”制度,规定在社会流通的钱币必须经过政府称重校验。那么称量钱币的砝码就更得精准啦,所以西汉时期,对砝码就已经有了专门的部门和规范的检测标准——敢缺斤少两?你看砝码饶过谁!

墓内藏金还不止于此……

随海昏侯墓葬出土的麟趾金。为汉武帝下令铸造并赏赐。

马蹄金和麟趾金都是黄金称量货币的一种形制。专家认为,这两者是古代帝王颁赐给诸侯王的奖励,有祥瑞之意,不能在市面中流通。

海昏侯刘贺是何许人?

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

据史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是汉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19岁即位,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分封到了今天的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又被贬到江西省永修县做海昏侯,史称汉废帝。刘贺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身份极为复杂。


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底部刻有“上”字,专家分析有两种可能,?代表“上币”,在西汉时期,黄金属于上币,青铜铸造的五铢钱属于下币;?代表这批马蹄金是由上林三官铸造,上林三官是汉武帝时期铸造钱币的机构。  

上林三官与中国最早的铸币厂

汉武帝时期由于下属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飞涨,中央财政地位摇摇欲坠。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下诏废除汉初所定的郡国制币权和以前使用的各种钱币,改由中央统一铸币;在上林苑设立“上林三官”,指定由“上林三宝”铸钱,即由掌上林苑的水衡都尉所属钟官(主管铸钱)、辨铜(主管原料)、均输(主管制作钱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官署,负责铸造五铢钱。所以上林三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铸币工厂。

小贴士
为什么叫五铢钱?
一铢是多少呢?古时候,人们发现粮食种子的大小比较统一、均匀,遂以一定数量的谷物种子作为货币重量的计量标准,一铢相当于144粒粟(小米)的重量,一两 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而十二铢才当半两。以前半两钱的话,数量一多就重,不利于携带。而五铢的重量就比较适中,所以就叫五铢钱。

说到这五铢钱,就一定要讲讲汉武帝的六次币制改革啦!

刘邦建立的汉朝基本上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秦始皇的穷兵黩武,连年用兵;秦末的农民起义;后来的楚汉争霸;以及立朝后的一些叛乱与匈奴入侵...可以说中原大地几乎是一片千疮百孔,根本经不起大折腾。

在这种情况下,汉承秦制成为了必然。一是秦朝制度完善,二是本着不折腾休养生息的原则。但是其中一些比较超前的制度还是经过了修改:就比如行政制度上,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经济上打破官方垄断,允许民间铸币。

汉高祖的这个措施效果是卓越的——货币不足的情况得到了缓解,民间流通的铜钱货币又多了起来。但是私铸钱币的不良后果也凸显出来,而且还在不断的侵蚀汉王朝的根基....

刚开始,民间铸币还有点样子。但是发展到后来,谁又能敌得过金钱的诱惑呢?

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或者缺斤少两轻的;又或者往里面添加铅其他的一些金属,最终货币更加混乱,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老百姓用钱,在郡县之间就有所不同,有的因用轻钱,一百个钱还要贴补上若干。


西汉时期的荚钱,偷工减料十分严重

从吕后至武帝的七十多年中,政府采取措施,先后九次调整铜铸币的法定重量,改镒为斤,逐步实行黄金、铜钱复本位制,即大额支付使用黄金、小额交易使用铜钱。黄金与铜钱的比价为一斤黄金值铜钱一万。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铁钱。

汉武帝登基后,曾多次进行货币制度改革,但前期均未成功。

汉武帝币制改革
一方面钱币混乱已经开始动摇汉王朝的经济基础了,另一方面汉武帝时期连年对外佣兵也缺钱。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汉朝流通货币(ps.有什么能比自己造钱,来钱快呢?)

汉武绝对是个果断的男子,说干就干,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改革,并且最终确立了五铢钱


汉武帝
1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三铢钱”是西汉武帝第一次直接以“铢”重入钱文的方孔圆钱的一次大变革。这也是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

三铢钱
2
由于三铢钱与四钱重的半两钱等价使用,于是又导致盗铸盛行,因此到了建元五年春“废三铢钱,行用半两钱”。
3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从新铸造三铢钱并造皮币和白金(银)币,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

白鹿皮,顾名思义,就是白鹿身上的皮。这些白鹿原本是汉武帝在长安城外上林苑里豢养的宠物,它们繁衍得越来越多,不但全然丧失了物以稀为贵的宠物争宠资本,而且靡费饲料,成了宫廷财政的巨大负担。

宠臣张汤就真给出了个好主意:把白鹿宰了,鹿皮硝好后切成一尺见方的小块,画上彩绘,然后,这些连做双童靴都不够的小块鹿皮,就成了标价40万文的顶级钱——白鹿币。
这个主意看上去真的不错:一方面,白鹿皮能做钱,上林苑的白鹿数量就会得到有效控制,不再糟蹋粮草;另一方面,原本令人头疼的白鹿繁衍速度,如今反倒成了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可以说,倘这招好使,等于从一头白鹿身上,硬剥下两张皮来用。

可汉武帝君臣千算万算,漏算了物价这个最要紧的因素。
汉武帝时,通胀现象已经出现,物价比“文景之治”时涨了很多,但总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居延汉简里记载“小奴二人”只值3万文,“牛车二辆”只值4000文,“田五十亩”也不过值5000文,这是边远地区的物价。长安一带价格最高,一石粮食价格不过100文,《汉书》记载,名将李广的哥哥、汉武帝时代曾当过丞相的李蔡,私下盗卖了京郊阳陵墓葬土地三顷,总地价也才40万文——即一张白鹿币的标价。一亩这种当时“顶级墓地”,价格也就1500文上下,而同时代的文献显示,“一类地区”顶级农地的价格,一亩也不过3000文,一张白鹿皮,居然堪比100多亩最好的农田。可想而知,如此“大面值钞票”拿出来发行,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接盘”,如此大的“面额”,又如何能在市面上流通?汉武帝君臣千算万算,唯独漏算了“市场用不起”这一道,只得“强买强卖”,规定诸侯朝觐必须进贡白鹿币,也就是说,他先把白鹿币按40万文一张的价格卖给诸侯,再让这些诸侯把白鹿币原物奉还,等于白讹人家一大笔钱。可这诸侯的数量,怕还比不过上林苑中白鹿的数量多。这些白鹿币又不断在皇帝和诸侯间循环打转,“鹿皮积压”问题,是无论如何无解的了。

在中国货币史上,西周的“里布”,春秋战国的“傅别”、西汉的“白鹿皮币”、唐朝的“飞钱”和“便换”、五代十国时长沙的“契券”,都是中国纸币的雏形,对北宋中国第一张纸币——“交子”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



汉武帝“白金三品”

公元前119年,因长期对匈奴用兵,财政困难,就用上林苑少府积存的银锡,铸造了中国钱币史上著名的“白金三品”。金、银、铜被称为古代的“三金”。《史记·平准书第八》云:“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黄指黄金,白金即白银,“赤金”为铜。白金三品是三种银币,一是圆形龙纹币,重八两,值三千铜钱;一是方形马纹币,重六两,值五百铜钱;一是椭形龟纹币,“肉圆好方”(即方孔椭圆形),重四两,值三百铜钱。白金三品是中国最早铸有文字和图型的银币(白银铸币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如赵国银刀布、中山国银质贝币),均为银锡合金,无纯度比例,存世很少,龟币尤稀。白金三品银币因作价太高,民间纷纷私铸,四、五后年即废止。

4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
为扭转上述“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 的被动局面,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俗称紫绀钱,也就是一种制作十分精美的五铢钱,一枚值郡国五铢钱五枚。
6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由于下属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飞涨,中央财政地位摇摇欲坠。武帝采用桑弘羊的建议,下诏废除汉初所定的郡国制币权和以前使用的各种钱币,改由中央统一铸币;在上林苑设立“上林三官”,指定由“上林三宝”铸钱,即由掌上林苑的水衡都尉所属钟官(主管铸钱)、辨铜(主管原料)、均输(主管制作钱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官署,负责铸造五铢钱。汉武帝始开中央铸币权的先河。这是继秦统一六国货币后,汉朝著名的“铜本位”第二次货币统一政策。

五铢钱
五铢一成传千年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古代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废止,行用开元通宝钱,但旧五铢继续在民间流通。以后各代铸铜钱无不以五铢为标准,离开这个标准就意味着无法长期流行。五铢钱的发行,解决了汉代长期困扰中央财政的货币混乱问题,稳定了中央集权和社会经济。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