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贾政的焦虑和困境

 快乐老年435 2016-03-04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贾政的焦虑和困境

(按:作者百合,学医出身,心理咨询师,文史类专栏作家,现居山西太原。梦想成为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来一场无知却靠谱的人生游历。出版有红学随笔集《梦里不知身是客:百看红楼》。新书当当,京东,淘宝,天猫,亚马逊均有售。

本文采用了目前学界的某些猜测,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对贾政的来历和背景做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很有创意,值得一读。)

在红楼梦里,谁最难展颜一笑,总是心事重重,还动辄烦躁不安,永远一副“鸭梨山大”的模样?

如果用国际上通用的心理量表(SCL90)在荣宁两府里做一次心理状况普查,进行一下各项指数排名的话,抑郁及人际敏感指数最高的可能是秦可卿,黛玉紧随其后;在敌对指数上位居榜首的是赵姨娘;成天日理万机的凤姐忙完家里忙宫里,焦虑指数偏高,但不是最高,最高的人是贾政。

描写说话人的表情时,曹雪芹最爱用的两个字是“笑道”。而贾政,只有在第十七回,大观园刚建好,他带团视察时心情不错,还屡屡“笑道”。除此之外,这两个字他基本上就用不着了,枉他在书里出场那么多回。即使为数不多的笑,也大致分为三种:冷笑,心内不满;盛怒之下被逗笑,纯属意外;拘谨地陪笑,只是表情,和内心无关。

荣国府史太君有两个儿子,老大贾赦好色,用平儿的话说就是:一把年纪了,还贪多嚼不烂,略微平头正脸的都不放过,连母亲的贴身丫头都敢觊觎,不成之后还放狠话。也好古玩,为了几把破扇子逼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这些授人以柄的事老二贾政可从来不干,道德之墙垒得比他哥高多了。

然而“人不可无癖”,没有爱好的人,无趣得可怕。贾政就是这样的人,下了班就是钻屋子里锁着眉头看书,在妻妾面前永远不苟言笑,在儿女面前更没有好脸色,特别是对宝玉,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探春这个唯一能承欢膝下的女儿,全书中鲜见有正面交流,只听探春说眼里只有“老爷太太”,没听他说起这个女儿一言半语。远道而来投奔的林黛玉,初次登门拜见时他却去了庙里斋戒,初觉不近人情,再想想也不意外,人家对自家亲生女儿尚且不咋理睬,何况是个外甥女呢?

一个家,女人有个这样的丈夫,小孩子有个这样的长辈,真不啻是一种不幸。凡贾政在的地方,总透露着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第二十二回,一大家子人聚餐,因为他在场,大家都很拘束,连爱说话的湘云都缄口禁言。贾母见场子热不起来,就撵他离开。他也知道自己碍事,但是不甘心,就硬起头皮撒娇,赖着要猜个灯谜。这不猜还好,待一看见孩子们所写的灯谜,觉得个个都不吉利,心里很烦闷悲戚,回去后一晚上都翻来覆去没睡好。“进亦忧,退亦忧”真是何苦来的!他的焦虑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贾政的焦虑和困境

何以焦虑?这还得从他的身世说起。

还是那句老话,《红楼梦》是本写实风格的书,许多人物都是从现实中移栽过来的,“真做假时假亦真”,结合人物原型,许多谜团便可另有所解。如果对应到曹家,据某些专家考证,贾政的原型可能并非是贾母的亲生儿子,他原本只不过是一个清寒的宗族子弟,贾母的亲生儿子早夭,他是后来过继过来的。身上担着人家这一门兴衰荣辱,一个移栽过来的孩子,没有压力才怪。

在元春省亲时,他含泪说自己:“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这真是肺腑之言。后面一大堆的感恩表忠心,道出了自己的诚惶诚恐,总结起来是:我是哪辈子积了这么大德,该如何消受才好!

而在贾母面前,贾政也每每屏气凝声,恭敬有加,名为母子,实如君臣。也是,如果没有血缘之亲,没有养育之恩,一个半路上过来的继子,有何德何能,承袭着别人家的祖宗荣耀,享受着本应属于别人的富贵荣华,心里难免不战战兢兢,腰杆多少会有些直不起来。

他痛打宝玉时,贾母曾经这样说:“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不像”就是令人太难堪,这话犹如当头一棒,他双膝一弯就跪了下来。贾母又冷笑说:“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离了你,大家干净!” 在这里,贾母将他划在了圈外,因为王夫人这个正妻是贾母做主给贾政娶的。回过头又对王夫人说:“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老太太真是厉害,句句戳中贾政的软肋,这样一来,贾政由跪着变成叩头认罪了:“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

如果不考虑“原型”之说,单看这一段对话,便觉得似有许多不通之处。母子之间,何以忽然如此生分?再联系前面王夫人抱着宝玉哭贾珠:“如果你活着,再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便恍然大悟。打儿子事小,但是如果提升到让人家断后的高度,这样的罪名他贾政可负担不起。

每一个豪门宗族之家,外人看着亲敬有序,其实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秘密,这些秘密是一个家族的忌讳,人们从不提及。这不是虚伪,是名门望族一种特有的家教,正是靠这种家教,一个家族才得以维系,平稳延续生生不息。

倘一定要依原型给贾政立个传的话,传名应该叫做:贾政的荣耀和隐痛。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贾政的焦虑和困境

从书中正文来看,贾政从小就是个刻苦勤奋的好学生,爷爷和爸爸都很喜欢他,“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像个优等生卯足了劲准备冲刺名牌大学,忽然一天机缘巧合成了保送生。虽说是好事值得高兴,但是没在科考上大显身手,靠沾祖宗的光成就功名,这高兴仿佛也被打了折扣,成了今生的遗憾。

略加留意就会发现,贾政对贾雨村格外高看一眼,似乎以结交贾雨村为荣,直称其为“雨村”,十分亲昵。也是在大观园刚建好时,大家说要题点匾额,贾政说:拟的好的就用,觉得不合适的就把雨村请来,让他再拟。对贾雨村的水平十分敬服。

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之前见过贾雨村,还受了父亲一顿训斥,原因是贾雨村来了,喊宝玉相见,宝玉磨磨蹭蹭出来得晚,见了面又心不在焉,让贾政觉得失了礼数丢了面子,好像怕贾雨村介意似的。

看重贾雨村,恰是因为他看到了之前的另一个自己:家道贫寒,发奋图强考中进士,完成了飞黄腾达。贾雨村的人生轨迹,和他早先的设定不谋而合。不同的是,贾雨村做到了,而他却与自己的科考梦擦肩而过。

父母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作为自己人生的延续,这真是古今通用的中国特色。

可惜贾政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能替他圆梦。

贾珠据说最像贾政,但可恨老天无情,20岁就一命归西;贾政便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没想到这个儿子聪明是聪明,却最抵触书本知识,讨厌八股文章仕途经济;贾环看起来还不如宝玉。眼见着自己老境将至,却后继无力,难免让人有一脚踩空之感。

在对宝玉的教育方式上,他的粗暴实际上体现了他内心的焦虑——唯恐“辱没了祖宗”,那他的罪过就太大了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贾政的焦虑和困境

孩子的教育是需要付出的。没有谁天生下来就爱学习就上进,最关键的是耐心与引领,贾政对宝玉缺的恰恰就是这个。

他小的时候十分好学上进,是因为长辈教导有方,让他打小就有了人生目标。爷爷、父亲十分喜欢他,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此语非虚。老太太曾经质问他:“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他还以为自己一生下来就是个好学生呢!

他对衔玉而生的宝玉,一开始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容不得有一点和自己相左之处。最可笑的是,他拿“抓周”来判定宝玉的未来。抓周充其量就是个游戏,小婴儿抓取什么纯粹是无意识的,也许脂粉钗环红红绿绿,形状精致,才吸引了小宝玉的注意,说明他对色彩和形状很敏感,是个聪明孩子。然而众目睽睽之下,贾政觉得丢了自己的脸,便大怒:“将来酒色之徒耳!”

在宝玉的成长中,贾政也是缺席的,成天忙于公务应酬,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引导与陪伴。宝玉由溺爱的祖母养大,成天在一帮脂粉堆里打滚,怎么可能会有男子气?贾政便愈发看不顺眼,冷嘲热讽,动辄臭骂一顿,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接纳这个儿子。导致宝玉见了他便如老鼠见了猫,除了怕之外,没有从本质上改变。

宝玉来请安,说是去上学,家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不借机勉励反恶语相向。让人不得不怀疑,大概曹雪琴幼时就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在他成人之后,那种伤害也终生难忘。

宝玉题匾额时,也拟了几个像模像样的,但贾政就是吝于夸奖。宝玉想走他不让走,说他是想偷懒。这倒罢了,走着走着扭头道:还没逛够啊你!------让宝玉无所适从。

第二十三回,他前一分钟还看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把素日嫌恶之心减了八九分。几句话不到,忽然一声断喝:“作业的畜生,还不出去!”翻脸比翻书还快。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这种做派,怎么可能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子不教,父之过。”,教育不得法,也是一大过失。

他用粗暴来宣泄自己的焦虑,掩饰自己的脆弱。然而,宝玉正一路朝叛逆的方向狂奔而去,紧随其后的是贾环------贾政的诸多表现,连处在深宫的元春都为之担心,屡屡带信出来说:“千万好生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但是,来不及了,在第七十五回,贾政自己亲口说宝玉和贾环二人是“一起下流货。”又说: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这个“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才好。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流露出深深的无助。

终于,他的焦虑到了临界点,好几件事攒到了一起,令他爆发崩溃。先是忠顺王府派人来府里找琪官,宝玉在外面居然包起了戏子!从中又掺杂了政治,挑弄的竟是忠顺王与北静王之间的关系,这是贾政最惊惧的。紧接着是金钏投井事件,被贾环添油加醋演绎了一番,不由得贾政急火攻心,恨不得打死宝玉,一了百了。

人人都看到了宝玉的痛,而贾政,打完宝玉,他老泪纵横,元气大伤,一个失败父亲的痛有谁能看到?

贾政的痛,是天下诸多父母共有的无奈之痛——望子成龙却教导无方。他那无处安放的焦虑,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在我们身边蔓延。天下为人父母者,当以贾政为戒。《红楼梦》这本书实在太伟大了,里面什么都有,包含了人生一切况味。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贾政的焦虑和困境

(微信公众号:hlmyl001; 点击下图即可订阅“红楼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