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思考:关于现金的三个问题

 梁思琳 2016-03-04

我曾收到一个问题:美股和港股到底有没有分红?


稍有常识的朋友都明白,分红和市场无关,是公司的行为。这自然是个烂问题。


但我由此思考了本文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希望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答案,使得做投资决策时可以做到“逻辑自洽”。


{分红好还是不分红好?}


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某某公司在国内和香港都上市,给国内投资者只分红xx,却给国外分了xxx,真是卖国贼啊!


无意追究数据真伪。其实,大多数分红,都是给股东现金回报,然后在股票价格上除息。当然,火腿肠企业可以分火腿肠给股东,这个就不讨论了。


注意,这里要除息。意味着我们收到的分红,来自于股票价格中的一部分。当你收到了分红,手头股票的价格也相应降低。大部分时候,还要扣税


别忘了,我们之所以去投资,是因为手头现金超出了我们的使用需求。如果通过分红拿来了一把现金,又该如何处理这些现金呢?我们又回到了持有现金的困扰。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从不分红;在国内看,从05年至今涨幅50倍的百度,也没有分红。好公司不一定就要分红。


当然,生意牛逼的公司,或是生意稳定的公司,手头现金超出了公司需要,分给股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近几年的苹果。


所以,如果不算交税部分的话,分红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没有严格的好坏之分。


看热闹的外行,才会用分红作为唯一标准,去判断公司的靠谱程度。


{应如何看待净资产?}


一个朋友,买股票时很看重公司的净资产。


如果一个公司市值20亿,净资产高达18亿,他会觉得很安全;


如果一个公司市值200亿,净资产只有10个亿,就很难入他法眼。


账面上,很多东西都可以算成资产,比如现金、厂房、办公设施什么的。这些资产减去负债就是净资产。


问题来了:“我们之所以去投资,是因为手头现金超出了我们的使用需求”。以20亿市值买了18亿净资产+公司其他业务,其实相当于只投出了10%的现金。剩下的,都买成了企业自己的现金、厂房。


拿钱买钱,拿钱买厂房,拿钱买生产设备……这,是你想要的嘛?


{股票买完就涨了,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买了一只股票,然后蹭蹭蹭涨上去了。多数人都会带着显摆的心态公开懊悔:唉,买少了!


反之,如果一买就跌,会很郁闷。人前羞于提及,家中处处受气,万般苦楚不堪言。


对年轻人来说,收入在逐步提升;相应地,可投资资产在不断增加。在你工作的前几年,多数人的可投资资产都可以成倍增加。


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你经过悉心调研相中了一家公司,买入之后股价迅速大涨。问题又来了:以后你又有了钱,买还是不买?


所以,没必要期望一买就涨。更不应该期望一年翻倍、三年十倍出现在你身上。如果确实认准了一家公司,你该期望当你有更多更多钱的时候,它还像初见时那般划算


{XX股票已经跌了这么多,还敢买么?}


附赠一个话题。这个问题也许不常见,如果把问题中的股票换成房子,也许比较多见。


如果手中大把现金,而你相中的公司经历了大幅下跌,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如果觉得很难拔除投机心态,我建议还是踏实收租吧。


绝不是鼓励大家去抄底房子。


总之,年轻意味着更好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大的成长空间,以及更多时间。若能细细体会这里的每一点,会发现都是无价之宝。好好利用,不要浪费


--

这是来自“大玩家”的文章,微信号 SeniorPlayer。关注年轻人的用卡、旅行、投资话题。欢迎关注。


关注后有菜单,可以迅速查看大量精华文章。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欢迎大家动动手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