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课堂】父母如漠视孩子的权利,终将惨败在孩子面前

 熙熙dmhsk 2016-03-05


文子说:

影视演员胡军在带着儿子录制《爸爸去哪儿》之后,进行了一番“自查”:他说自己对儿子常常“扮黑脸”,最严厉的惩罚是关禁闭;儿子对他,没有崇拜只有嫌弃。他感叹“从前儿子怕我,因为只有我在家里能惩罚他,而且惩罚挺狠的。当我觉得我说句话对他而言是管用的,其实他是一种害怕。”胡军以此评说自己是个“不及格爸爸”。

这让我想到几年前主持过的一项对天津市千余名家长的调查。调查显示,有68.1%的受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在调查中我了解到,近八成的孩子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有让家长烦恼的事。按照家长所选比例排序依次是:做事缺少自信心、太贪玩、依赖性强、太任性、学习不努力、自理能力差、看电视上网没有节制、不听家长话、脾气不好、缺乏创造性、行为习惯不好、身体不好爱生病、不跟家长沟通、与别的孩子攀比、不合群等等。





01
class
这些令家长烦恼的事,共同反映出在孩子教育中几个值得思考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贪玩”是孩子的特点,许多家长却设法让孩子少玩、不玩,把孩子的特点当作缺点去纠正,而没有看到玩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没有把功夫下在引导孩子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上,自然是孩子不悦、家长烦恼。

二、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事包办、替代过多,孩子缺少自己动手、独立做事、自我管理的机会就很难建立自信心,家长“受累不讨好”也就在所难免。

三、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努力”的评价和由此带来的烦恼,往往是由于孩子考试或作业分数不理想,或是由于家长不愿意孩子做学习以外的其他事而产生的,而忽略了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参与,不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和积极付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受到抑制或挫伤

四、相当多的家长忽略孩子的长远发展,过于注重围绕课堂教学辅导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传授知识,而又不懂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下了很大功夫却很难见效,有时还会让孩子很反感,进而自己很是自卑……

军的检讨恰恰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抚育中存在的两个普遍性问题:

一是漠视儿童的权利,比如关禁闭、打孩子是依仗大人的权威对孩子生存权的侵害;

二是自身素质的缺陷,比如在教育观念上缺少对孩子的尊重,惩罚孩子的方法有欠科学,只会使用暴力。

其实,近年来家庭教育研究者和指导者罗列的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罪状”“硬伤”都可以归因到这两个基本点上,这也是家长“不及格”、“失败”的症结所在。




家长如何认识孩子、怎样提升自己,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

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构成父母基本的教育素质,是否正确、科学,能否灵活运用,决定家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之道。

只有不断强化家长这一现代社会具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核心理念,站在更高层面认识家庭教育问题,才能更好地运用家庭教育方法,提升解决孩子问题的能力,进而走出家庭教育“失败”的阴影。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这些家长都订阅了教育晨读, 你呢?

长按下图三秒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