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报告:欢迎吃得起两种“苦”的学生

 灵魂出窍KKK 2016-03-05

哈佛报告:欢迎吃得起两种“苦”的学生

2016-03-03 13:57:48
来源:共识网 作者:张娟

我要评论点击:3054

摘要
有的报道说,美国教育好,孩子没有压力,轻而易举的能上大学;有的报道说,美国学生为了上好大学,也要三更半夜的备战,很辛苦。
  美国高中生到底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呢?

  有的报道说,美国教育好,孩子没有压力,轻而易举的能上大学;有的报道说,美国学生为了上好大学,也要三更半夜的备战,很辛苦。

  “两个说法都对,就看你的目标是什么了”,有着二十多年教育经历、现任加州独立学校(一类私立学校)委员会副主任的教育学博士丹·格林伍德回答我们。

  格林伍德博士说,基本上,美国的大学有三个梯队:一类是包括常青藤名校在内的精英学校;一类是水平还不错但也不是太难进入的大学;一类是社区大学,所有学生都有资格入读,进去之后,只要GPA在2.0以上,就可以升入四年的大学本科。

  这些对上什么学校都无所谓的孩子来说,美国就是他们的天堂。

  而对于想进入藤校的美国高中生,不仅要熬夜奋战,在学业上遥遥领先,还要绞尽脑汁地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拿各类奖项。不过,就算怀揣着这些沉甸甸的“硕果”,上藤校也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因此,对于那些目标是藤校这样的精英学校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升学压力不比中国学生小。

  为了缓解这群志在精英学校学生的巨大压力,年初,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了一个题为《扭转潮流:通过大学招生鼓励关心他人和公益的报告》。报告建议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社区,而他们在这些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成绩应该在高校录取的过程中被承认。这份报告甚至建议把目前的标准化考试SAT定位为选择项,而非必选项;明确规定标准化考试和各种测试在录取中的份量。报告的另外一个减压措施是建议减少学生课外活动的数量和大学预科课程的数目。

  不过,这份报告最大的亮点还是对另外一群“吃的苦中苦”孩子的关注:家境贫寒或家事不顺利的孩子的苦。这些孩子也许是家庭不富裕,必须要抽出时间打零工支持父母养家糊口,或者是必须抽出时间来照看生病或者年幼的家庭成员,这些活动减少了他们的课业时间,有可能造成他们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专注于课业的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家境贫寒,他们付不起额外的家教费用,因而他们在大学的标准化考试SAT测试中或者在平时小考中总是赛不过人家有家教帮助的孩子。根据《扭转潮流》这份报告,这类孩子为家庭所做出的贡献应该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受到重视,成为他们申请业绩的一部分,应该因此而加分。

  当然,学生对家庭的贡献仅仅是一个例子,他们对社会和社区的爱心贡献同样应该看重。

  《扭转潮流》的报告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这项报告将对未来美国大学录取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已经有80多所美国高校(包括所有的常青藤学校)对这个报告表示欢迎。耶鲁大学指出,将在明年的申请表格中增加一个问题,让学生反思对家庭、社区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除了很多大学对这篇报告的正面反应之外,也有不少团体对这个报告持不同意见。其中一群反对者就是擅长学业但对课外活动又不积极的亚裔团体。亚裔美国人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在接受美国一家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教育缺乏的不是有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是理工科的教育。

  赵宇空还把哈佛这篇报告的做法与中国文革中取消考试,推荐入学的做法相提并论。

  另外一些美国人担心这个报告所强调的看重社区活动和家庭义务会变相的增加学生的负担。因为一旦这个制度被很多大学所采纳,又会成为一项“压榨”学生的标准,势必促使高中生在这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在高校申请中独占鳌头。

  这两项批评和报告本身所传达的信息都言之有理,问题是如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理工科等硬技术是必须的。目前,在很多美国大学理工科的博士生中,外国留学生占了很大比例。这就是一个警钟。从个人生活来看,学习科学知识能够保证一个体面的生活。根据各种就业数据显示,理工科的学生在收入和就业率方面远远比那些有软技术等文科类的学生要高。

  但是,强调理工教育的对立面又绝对不应该是目前亚裔学生的状态:一味追求高分,所有的课外活动都是为了申请,而非发自内心的热爱。例如,美国有些高中提供大学预科课程,很多高中生都会选择上这种课,来证明自己有能力面对未来的大学课程。结果,很多亚裔学生就选择上十四五门预科课程(而这还不包括他们正常的高中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孩子的学业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已经把两个儿子轻而易举的送进藤校的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孙雁告诉笔者,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上五六门预科课程就可以了,因为这足够可以向高校录取部门证明学生的潜力。在这方面,累积起来的数量不能代表质量。孙老师的这个看法和《扭转潮流》的推荐是一致的。

  《扭转潮流》的主要撰写人之一的哈佛大学高级讲师理查德 ·维斯博德告诉笔者,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弱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希望减轻目前学生的超负荷学业压力,让他们朝着一个更综合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精英高校的数量有限,而人又都有“向好学校看齐”的心理,挤破头进名校的现象不会因为这篇报告而减轻。因此,这篇报告不可能解救那些希望就读精英名校学生的“苦”。不过,对于那些早早吃尽人生之苦的学生来说,这篇报告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责任编辑:凌绝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