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宪问篇(27)你对自己的工作喜欢夸大其辞吗?

 歌柏安妮 2016-03-06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注释


(1)耻,《说文》:“耻,辱也。”即羞辱。形声。从心,耳声。本义是耻辱,可耻的事情。本章指以……为耻。 


(2)言,《说文》:“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即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是说,说话。本章指话,言语。


(3)过,《说文》:“过,度也。”即度,经。形声。“过,罪愆也。”即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是走过,经过。本章指超过。  


(4)行,《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本章指做、做事。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夸大其辞为耻。”



解读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本章是谈“言”和“行”之间的关系,虽然《论语》众多处谈到“言”和“行”,因为对话的场景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是有区别的。比如清刘宝楠之《论语正义》说:“此与《里仁》篇‘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语意正同。”《论语》中每一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怎么又会相同呢?“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的意思是“古圣先贤不轻易说一堆大道理,因为他们以自己都没有亲自做到为耻。”主语是古圣先贤,其“言”是在“言之不出”的“出”为表达,就是指发表意见,说大道理的意思。因此,本章是有特定语言环境的。在学习上一章时,我们明白“谋”和“思”是针对政位来说的,一是不要筹划与自己政位不相关的事情,一是思考的政事不要超过自己的政位。而在本章是在讲“言”和“行”的关系,其重点是对“言”的要求。一个人首先是要思考问题并且筹划问题,上一章是说不要思考、筹划分外的事情,本章是说分内的事情。本章的主语是君子,与前章和后章相呼应。耻,以......为耻。而,是却,反而的意思。“其言而过其行”是一个词组,是说他说出来的却超过了他的行动。这就有一个疑问,这里的“行”是在“言”之前,还是在“言”之后呢?是还没有做先说,还是做了以后对自己的行动所发表的说法呢?结合下一章孔子所说的“我无能焉”,以及本章的“过”是判断结果的语气,而《里仁篇》之“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是说其“言”还“不出”,既没有说出来,本章的“言”是说已经做过的事情,即“行”已经发生了。所以本章的意思是,君子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夸大其辞为耻。过,是超出的意思,结合“行”而“言”就是夸大其辞的意思。自己没有做那么好,反而把自己说得很完美,这就是“其言而过其行”。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一句《论语》解读,告诉你被误解的《论语》背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