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速效救心丸不能“任性” 近日,有两个病例让我关注起“速效救心丸”这种常用药。 病例1:一位80岁老人,连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老人不愿意“麻烦”子女和老伴,“私自”服用“速效救心丸”。几天后,老人症状越来越严重,被家属送来急诊。心电图显示心房纤颤,心率达每分钟150次。心动超声检查结果为心包内大量积液。医师们通过纠正房颤,减慢心率,利尿等措施,老人恢复了正常。医生对老人说:“速效救心丸”不治您的病,心脏不舒服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不能乱用药。 病例2:一位退休的“舞痴”在微信中写道:“我的舞友同学中真还有几个是嘴里含着速效救心丸来上舞蹈课的!你看看,她们是不是比我更疯狂,更玩命啊?”是的,需要含服“速效救心丸”者,心脏可能有恙。此时要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而不是翩翩起舞。跳舞会使心脏的耗氧量明显增加,不利于心脏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还会发生危险。她们真是“玩命”! 笔者百度了一下“速效救心丸”的相关信息。“速效救心丸”是一种中成药。功能主治为: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是中药川芎和冰片,其功能为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病例1的老人的气短、胸闷、喘憋主要原因,一是房颤,导致心率过快;二是心包积液,限制了心脏搏动。中医认为,心悸气短,咳喘不得卧,四肢厥冷等属心肾阳虚之证,应行温肾通阳之法。同时,中医认为,心包积液属心阳不振,水饮内停,应温阳逐饮,健脾化痰,活血通络。从上述辨证施治和“速效救心丸”的药理作用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速效救心丸”显然没有治疗心房纤颤和心包积液的功能和作用,老人自行使用“速效救心丸”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甚至会失去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所以,“任性”的使用“速效救心丸”,不但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甚至会耽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病例2的几位“舞痴”患者是否有服用“速效救心丸”的指征,需要由医生诊断和检查后决定,笔者无法评论,但是,她们服药方法太“任性”。“速效救心丸”正确的服法是置于舌下含服,待药物溶化后被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扩张血管,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达到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若患者站立位服药(竟然还翩翩起舞),由于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可导致血压下降。因为头部位置较高,血压下降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又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增快,从而出现心悸、出冷汗等表现。因此提醒患者在服用“速效救心丸”时,一定不要站着服,并且服药后也不宜立即行走或做相对剧烈活动(如跳舞等)。服药后应采取坐位或卧位,减少活动,以减少机体及心脏的耗氧量,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应该等待心脏症状完全缓解后再活动,更不能从事耗氧量较多的活动。 在写作这篇科普文章时,我想提醒朋友们,人类的疾病是一个十分复杂、繁杂的过程。有时,相同的症状可有不同的病因;反之,相同的病因会有不同的症状,需要医学专家做出判断。用药也是如此。同样的药物,会因为使用的方式、时间、给药途径、体位,甚至与环境中的光线强弱都有关。这些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虽然现在各种媒体都在宣传防病治病,科学用药的知识,但是,信息不能替代知识,知识不能替代专业,专业不能替代真理。如果仅凭“速效”、“救心”几个字,就把“速效救心丸”当成治疗心脏疾病的“万能药”,会导致严重后果。 “我有速效救心丸,服用就这么任性”,千万不可,健康是自己的,且治且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