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zpin 2016-03-06

◆请点書兿咀華关注,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分享:书论丨技法丨品鉴丨人物丨文化丨思想丨奇谈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名《夏仲兖碑》。东汉建宁三年(170)立,隶书。14行,行27字。宋赵明诚《金石录》跋云:“碑在洺州,元祐间(1086~1093),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宋洺州广平郡,故治即今河北省永年县。

《夏承碑》为著名汉碑之一。以其结字奇特,隶篆夹杂,且多存篆籀笔意,骨气洞达,神采飞扬,自元王恽始定为蔡邕书,此后诸家多沿其说,然实无确据,故间有提出怀疑者(如清顾南原等)。姑不论书丹者为谁,历来对其书法有高度评价,则大致是统一的。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东汉隶书名碑《夏承碑》,有篆籀意

元 刘有定:《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在今洺州。宋元祐间因治河堤,于土中得之,刻画如新,奇古浑厚,郑回溪所谓篆体八分者。(《衍极注》)

清 王澍:此碑字特奇丽,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汉碑之存于今者,唯此绝异。然汉人浑朴沉劲之气,于斯雕刻已尽,学之不已,便不免堕入恶道。学者观此,当知古人有此奇境,却不可用此奇法。(《虚舟题跋》)

清 翁方纲:是碑体参篆籀,而兼下开正楷法,乃古今书道一大关捩。(《两汉金石记》)

清 刘熙载:《延光残碑》、《夏承碑》、吴《天发神谶碑》,差可附于八分篆二分隶之说,然必以此等为八分,则八分少矣。或曰鸿都《石经》乃八分体也。(《艺概》)

清 康有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高浑则有《杨孟文》、《杨统》、《杨著》、《夏承》。(《广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吾谓《夏承》自是别体,若今冬心、板桥之类,以《论语》核之,必非中郎书也。(《广艺舟双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