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图文]

 mhml 2016-03-06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图文]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我们在崩密列吃完午餐后,乘车前往距吴哥城约25公里处的“女王宫”,参访被认为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建筑最精致的宫殿式寺庙。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女王宫景区停车场,穿过摊位云集的服务区来到检票处,工作人员拿着印有照片的门票仔细对照检查,在确认照片与本人相符后放行。我们沿着一条土路前行,导游介绍说:女王宫是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其,原名叫“班德斯蕾”,柬埔寨语的意思是“谋求幸福”或“三重世界的主宰”,也有称为“斑迭斯雷”,是年轻女子的意思。这座展现了高棉古典艺术精华的女王宫,始建于967的罗真陀罗跋摩二世时期,于1002的阇耶跋摩五世完成,虽然并不在吴哥王城的中心,而且建筑规模与其他吴哥古建筑相比要小很多,但从建筑设计、造型、色彩,浮雕一点都不逊色于吴哥其它古建筑,成为吴哥遗迹中非常重要的一座寺庙,被称之为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据女王宫的奠基石记载,此庙并不是皇家寺庙,而是吴哥唯一的非皇室的寺庙,整座寺庙的出资建造者是罗贞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大臣,此人既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慈善家,同时还有着皇家血统。他是曷利沙跋摩一世的孙子,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的顾问和他儿子阇耶跋摩五世的老师,被高棉王国誉为“最出色的精神导师”。目前,关于女王宫的建造年代仍存在一些质疑,有学者认为这座神庙如此高超的工艺远远超越了其他10世纪建筑的水平,更像是13-14世纪的作品。这座用高棉特有的红色岩石和铁矾土等材料精心建筑而成的神庙色彩极为艳丽,因这些材料含有大量的水分,既便于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当神庙建成后,经过百年的风干而变得异常坚硬,并且千年不坏。所以,这也就是女王宫的雕刻艺术能够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能够穿越千年风雨依然留存下来的原因。保存最为完好的女王宫,主要供奉的是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主宰三重世界的湿婆之神,又因这座神庙像城堡,里面所有外墙全部布满精美的雕刻,以及许多精美绝伦的“阿帕莎拉”女神石雕像,故被称为“女人的城堡”,而当地人则习惯称其为“女王宫”。由于女王宫的修建和雕刻太过精美,人们开始猜测女王宫的建筑、雕刻不像是出于男性之手。随着高棉王国的衰落,女王宫和柬埔寨吴哥地区的上千座古文明遗迹被埋藏在丛林中,时间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被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发现。如今,这个第一座采用“原物归位”修复法成功的建筑(后来这一方法广泛应用到吴哥窟其他古迹修复工作中),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建筑,精美绝伦,鬼斧神工的浮雕技术和绚丽多彩而著名于世的神庙,已被称为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并在海内外享有“吴哥古迹中的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我们经过农田和一小片树林,便看到一座面积不是很大的宫殿式建筑掩映在密林深处,这就是最具色彩的女王宫遗迹。只见这座呈正方形寺庙与吴哥绝大多数寺庙一样,都是坐西朝东的建筑,东西各有一个入口,一条笔直的东西轴线穿过3层围墙和围着一圈的护城河。当我们移步至东门入口处时,见整座建筑呈粉红色。东门是女王宫的正门,在较低的门框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上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门楣上方的山形墙外侧(朝东一面)上的雕花墙面正中间上方刻有右手拿着霹雳棒,骑在三头大象身上的诸神之王因陀罗神,下方为罗喉、圣兽迦罗与蛇神那迦等精美浮雕图案。在吴哥寺庙的门楣或山形墙上,常以迦罗、狮子和罗喉为装饰,三者形象相似。其区别是:只有兽头没有手指的是狮子;有兽头还有类似人类手指且较圆润的是罗喉;手指较细类似兽指的是迦罗。通常作为东方守护神出现在寺庙东边入口处的因陀罗神,是印度神话中的天神之王,雷雨之神,地位最显赫,是印度最早的大神之一,其形象通常呈天人形,坐与巨象上,以前千眼庄严其身,头戴宝冠,身上装饰种种璎珞,手持或杵。在后起的神话中,他的地位降至大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之下,但仍被称为神王、天主。正门的门柱上,雕有象征时间之神的卡拉雕像,这个精湛的镂空雕刻技艺,仅仅是女王宫的冰山一角。山形墙的内侧雕刻有杜尔嘎精美浮雕图案。可以说,女王宫东门的浮雕最精美,体现在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同时,在许多人物、花卉的造型上,大都采用立体浮雕方法,使图案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因其艺术要比吴哥的其它寺庙都更精致和高超,所以这幅雕刻被印制在吴哥窟的门票上,仅从这一点看,就足以证明女王宫的艺术价值。大门的外侧是一道铁矾土围墙,内围侧是一道正方形砖墙垒砌而成。大门两侧还有最典型的连子窗,在高棉建筑中,不同时期建筑的连子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由于女王宫以精致著称,所以这里的连子窗比较纤细,每个珠子的纹路刻画都很细致。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看完让我惊叹与悦目的精美的浮雕,步入女王宫内的第一层院落,只见一条用红色砂岩石块铺而成的狭长神道,将院落切为南北两半。神道两旁的内侧,每个两米耸立着一座上部为棱角形状,下部为圆柱形状,不是很高的石柱,咋一看以为是装饰在神道旁边的小路灯,近看却是类似于男人生殖器的整体石雕件,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生殖器石制品,呵呵。其实,这个生殖器就是象征宇宙万物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林伽。所谓林伽,是婆罗门教里湿婆的象征,也是连接着天与地,生命繁衍的象征。外侧原有两排柱廊,可能年代久远,木制和砖瓦结构的屋顶现在已不知去向,只剩下孤零零的柱子。在距神道中间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小庙,南边庙门的三形墙上雕刻的花纹中央是湿婆神和他妻子乌玛(又称神妃),他们相互挎着胳膊,骑在湿婆的坐骑公牛南迪上,那玛的头被偷走了。在印度神话中,乌玛被描绘的非常美丽、漂亮,是印度人理想的妻子形象,由于湿婆神和他妻子乌玛非常受人们的欢迎,所以在印度教神庙的装饰主题中,他们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在雕刻里。看完南面的庙后,我们移步至北边的小庙,只见庙门上的三形墙上雕刻有毗湿奴的化身。这是一尊两个神的雕像,上面的神是狮面人身,这个由毗湿奴变成的非神、非人、非动物怪物叫罗辛诃,他在即将天黑的时候,会用一双狮子爪子撕开下面那个人面狮身魔王的胸膛,这个魔王叫金床,也翻译成叫希兰亚卡西普。金床,因迫害他那狂热追随毗湿奴的儿子,而得罪了毗湿奴,所以遭到毗湿奴的报复。但是,金床因早已得到另一位大神梵天的保护,使其不论是人、神或动物,还是在白天、夜晚、室内、室外,无论用武器、毒药都无法杀死他。可以说,雕刻在这两座小庙柱子、门楣、檐角上的印度神话故事,层次非常丰富,极具立体感,这是与其它寺庙浅浮雕的最大不同点。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我们沿着神道继续向西前行,经过两排对称耸立的2米多高朱红石柱,走到尽头便是女王宫的第二层围墙大门。这是一座由3个石拱门组成的大门,中间的正门上方原来有瞿布罗山形墙,遗憾的是已经坍塌,消失的无踪无影,只剩下门两侧各有一根竹节状石柱和镂花石柱孤零零地耸立着。据说,这座山形墙的东面雕刻有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主要描绘的是一个恶魔掠走罗摩妻子悉达的故事。朝西面的瞿布罗山形墙上雕刻有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主要描绘的是阿修罗孙陀和乌普孙陀两兄弟争夺飞天提络塔玛的故事。但这座山形墙被法国人“拿走”了,现保存在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内。中门与左右2拱门之间各有一扇窗户,每扇窗上嵌有5根竹节状的窗棂。左右两座小拱门保存相对完好。进入门内,沿着很窄的甬道便来到第二层院内,只见院内实际上就是环绕女王宫中心区域的护城河,一条笔直的通道穿过护城河直抵第三层院落东门。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