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测绘科学】关于新型测绘的探索

 lwgchc 2016-03-07


摘 要:探索新型测绘的产生背景与科学内涵等问题,对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测绘发展新阶段、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发展4个方面阐述了新型测绘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新型测绘关系角度给出了新型测绘的内涵与架构,从范围、内容、技术手段、体制机制方面描述了新型测绘的特征;再次,从新型测绘目标出发,描述了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要求与主要任务,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公共服务与应急测绘的新需求与主要任务;最后围绕测绘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分析、服务与应用主线,探讨了新型测绘需要着重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装备,旨在为新型测绘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0 引言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 国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 三大发展战略。新常态下国家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规划管理、推进新军事变革等,对测绘地理信息提出了新需求, 呼吁测绘地理信息突破传统思维, 转变发展模式, 实现转型升级。由此离不开新型测绘技术手段的支撑, 新型测绘是测绘发展的新阶段, 是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是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发展的新追求。

1)新型测绘是测绘发展的新阶段

测绘发展经历了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地理信息资源需求的迅速增长, 我国测绘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以地图生产为主的数字化阶段转向以地理信息服务为主的信息化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 测绘基准现代化、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业务管理信息化。在实现信息化测绘后, 如何进一步实现由信息向知识的转化, 服务智慧中国建设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新方向。

2)新型测绘是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 以来, 国家提出“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 强化公共服务, 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 建设测绘强国” 的测绘地理信息总体发展战略。必然要求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由传统测绘向新型测绘转型升级, 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功能作用的升华跨越, 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增加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厚度、广度和强度, 筑牢、筑严、筑实国家地理信息安全防火墙, 推进测绘大国向测绘强国跨越发展。

3)新型测绘是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发展的新追求测绘地理信息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需要在理念、目标、任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1)需要明确3大定位:①全力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 ② 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③尽责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2)树立6大理念:① 夯实“加强基础测绘”基础;② 突出“监测地理国情” 主题; ③ 立足“强化公共服务” 本位;④ 释放“壮大地信产业”动力;⑤ 坚守“维护国家安全” 底线; ⑥ 打造“建设测绘强国”目标。

(3)构建7大体系:①新型基础测绘体系;②地理国情监测体系; ③ 公共服务体系; ④ 地理信息产业体系;⑤ 政策法规体系;⑥ 科技创新体系;⑦人才队伍体系。

(4)形成6大能力: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能力; ②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 ③公益性服务保障能力;④ 地理信息产业竞争能力;⑤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⑥ 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能力。从而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新阶段、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发展的新追求需要构建新型测绘体系。

1 新型测绘

1.1 新型测绘内涵与构架

1)新型测绘内涵

新型测绘是指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测绘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存在形式和状态;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使传统测绘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存在形式和状态。新型测绘反映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要求下的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决定与反作用关系,共同决定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决定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力的要素包括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水平、装备先进水平、信息资源丰富程度、资金投入力度和人才队伍素质等。决定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关系的要素包括测绘地理信息行政职能、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事业机构布局、法规政策等。

2)新型测绘构架

新型测绘的构建涉及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及与此相关的结构变革。新时期,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测绘地理信息自身发展规律, 新型测绘以新定位为目标, 以新理念为指引, 以新任务为支撑, 以新机制为保障。

其架构为: 在人力资源、体制机制保障下,横向上实现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全链条目标, 纵向上实现测绘基准现代化、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

其内在机制为:在继续巩固和加强基础测绘这一基础的同时, 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更加贴近和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并通过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整体活力和效率,从而在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基础上, 实现地理信息产业与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2 新型测绘特征

新型测绘相对于传统测绘而言, 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范围看,从陆地拓展到海洋、从国内拓展到全球、从地上拓展到地下为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 必须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基础先行作用, 将着眼点由陆地国土扩大到海洋国土, 加强海洋测绘; 为更好地实施“走出去” 战略、谋求重要议题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参与全球事务, 迫切需要强化全球范围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开展全球范围测绘、边境地区测绘、地理国情监测;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与商业开发的能力, 迫切需要将地下空间测绘作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任务。

2)从内容看, 从基础测绘拓展到地理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应急测绘服务基础测绘是测绘地理信息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是保障服务的源头活水, 对基础测绘进行升级, 实现4 个转变:(1)从建立和维持天文大地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转向建设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和卫星大地控制网; (2)从基础航空摄影和基础地理信息遥感资料获取转向建立航空摄影能力和卫星测绘数据保障能力;(3)从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转向建立针对不同应用群体的产品系列;(4)从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转向基于数据库建立面向用户的数字中国、智慧中国。地理国情监测是主题, 对基础测绘进行拓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 实现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向主动、从后台向前台、从测绘数据生产向国情信息服务的转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是本质,由提供传统面对面、柜台式的基础测绘成果转变为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 为适应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形势, 应该整合应急测绘资源,加强高新技术配备, 全面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3)从技术手段看, 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智能化测绘升级换代信息化测绘的基本特征是测绘基准现代化、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业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测绘的基本特征是协同观测、智能感知、智慧分析、主动服务。为此, 必须建立与信息化测绘、智能化测绘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能力, 不断提升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保障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服务、应用等方面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体系, 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 有效保障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安全。

4)从体制机制看, 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从技术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从管理本系统向管理本行业拓展长期以来,基础测绘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主要任务,依靠自身资料即可独立完成基础测绘任务,与其他部门交互不多。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公共服务的开展, 必须与其他部门交互, 管理模式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 单纯的技术管理不能够发挥新型测绘的功能与作用, 亟需建立涵盖技术管理、行业联动、跨部门协调、与地方政府对接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为加快转变职能,强化对宏观事务的管理, 必须将管理的视野和内容由本系统向本行业延伸拓展。

2 新型基础测绘

2.1 新型基础测绘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以及《基础测绘条例》对基础测绘的定义是: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 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 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定义主要是基于过去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需求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随着需求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基础测绘的内涵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新型基础测绘”一词应运而生, 是指建立全球统一的高精度动态测绘基准, 构建“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网络” 的跨平台地球空间数据一体化获取网络,获取我国陆海乃至全球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建立针对不同应用群体的产品系列, 建设国家地理空间框架与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数据、信息、知识的在线服务。

2.2 新型基础测绘要求

新型基础测绘对测绘技术手段、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服务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1)从技术手段看, 要求“协同观测、自动智能”将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纳入基本技术手段,构建陆、海、空一体化的协同观测体系; 加强信息化测绘数据获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与信息化测绘、智能化测绘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与物联网相结合的网络模式下的泛在测绘与移动测绘技术装备。不断提升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保障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2)从工作范围看, 要求“全球覆盖、海陆兼顾”

以对现有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和全球、海洋以及重点地区动态测绘为常规工作内容, 实现全球覆盖和海陆兼顾。加强全球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全面实现我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由国内向全球、由陆地向海洋、由地上向地下的战略拓展,为维护国家权益、国防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保障。

3)从工作内容看, 要求“多源融合、联动更新”

以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地理信息动态更新与时空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内容,强化基础测绘技术、成果与相关资源的融合,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多尺度融合和联动更新,实现从分级分库分比例尺固定周期的基础测绘到建立一体化无缝式多要素时空地理信息系统的转变。

4)从服务方式看, 要求“按需服务、开放共享”

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网络化定制服务为主要生产服务方式, 打破单一、呆板、离线的传统服务模式,加大公益性地图产品开发力度, 由提供传统面对面、柜台式的基础测绘成果转变为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

2.3 新型基础测绘主要任务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列出了新型基础测绘的主要任务:

1)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完善测绘基准体系,形成覆盖我国全部陆海国土,高精度、三维、动态以及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一体的现代化高精度测绘基准体系, 统筹开展北斗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 加强资源利用和数据共享, 加快与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参考站网的有效衔接,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统一。

2)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加强边疆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海岛(礁)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开展内陆水体水下地形测绘,加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建成从国内到全球、从陆地到海洋、从境内向边境和境外、从地上到地下的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多数据源、多时相、标准化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

3)地理信息动态更新与时空数据库建设

持续整合、丰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完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构建覆盖全球的多尺度、多种类的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 包括遥感影像库、产品库、控制点库等, 构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及服务系统, 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与联动更新机制和技术体系。

4)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航天、航空和地面数据获取技术装备,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数据获取能力。建设长航时航空遥感平台, 推进航摄系统建设及应用。发展机载雷达、激光、重力等新型传感器及数据处理、传输和通信指挥系统等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加强地面及水下地形测绘装备建设, 推进地理信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信息化。

3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是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普遍需求,是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时代主题, 党和国家对地理国情监测寄予了殷切希望。其总体目标是: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构建国家级地理国情信息系统, 持续对全国范围的自然、人文等地理要素进行空间化、定量化、常态化监测,形成定期报告和监督机制; 反映国家重大战略、重要工程实施状况和效果, 充分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 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 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制定、空间规划管理、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有力保障。

3.1 “十二五”地理国情监测

围绕总体目标, “十二五” 期间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

1)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统筹利用国内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资源,以优于1m 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主,总体上实现光学遥感影像全国覆盖两遍,SAR、LiDAR 等其他遥感数据为补充,全面满足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的需求。

2)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按照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内容与指标, 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单元等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掌握其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空间分布等信息。

3)重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

在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普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工程实施等相关专题, 开展监测工作,掌握其变化情况。

4)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建设

依据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管理,建成遥感影像数据库、地表覆盖数据库、地表三维数据库、重要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库和专题资料数据库。

5)地理国情信息统计与分析

以地理国情信息普查、重要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结合经济、社会等专题数据,基于不同统计单元进行统计和分析, 形成系列地理国情统计数据集、统计报表、地理国情指数及分析评价报告等。

6)地理国情监测支撑体系建设

构建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支撑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3.2 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

围绕总体目标,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

1)构建空天地众源动态观测网络

发展基于空间、高空、中空、低空、地面的跨平台地理空间数据协同获取手段, 建立地面采样和验证观测网络,实现全国范围优于2.5m、重点地区优于1m 分辨率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的自主、多种观测、多源数据获取。

2)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信息监测

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 整合、分析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业部门数据,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荒漠与裸露地表、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持续性、年度变化动态监测, 形成现势性强、高精度、全覆盖的全国地理国情“一张图”。

3)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信息监测

围绕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发展、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实施等重点方向, 开展专题性、区域性、典型性地理国情信息监测, 形成科学客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理国情监测报告、图件等成果, 及时向社会发布,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地理国情信息服务。

4)建设地理国情信息时空数据库

在基础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面向对象的地理国情信息时空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库和专题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库,实现地理国情信息的动态管理, 为开展地理国情信息时空分析、数据挖掘、应用服务等提供基础。

5)完成地理国情信息时空分析与数据挖掘

根据多种不同的地理单元,建立时空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模型方法库,构建地理国情指标(指数)体系,围绕基础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开展时空统计, 综合分析各种监测信息的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及变化趋势,形成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监测报告。

6)构建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云平台

基于基础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库、专题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库建库和时空分析成果, 发布地理国情数据集、地理国情报告、地理国情图等;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 建立由国家、省、市、县等地理国情信息分布式节点组成的地理信息服务云平台,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协同服务。

7)构建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体系

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机制和体制, 完善地理国情监测支撑与保障体系。

4 公共服务与应急测绘

当今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主要矛盾是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1)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公共服务方式急需转型、公共产品实用开放性待挖掘、基本地形图表现形式较单调、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亟待加强、应急测绘保障能力仍显薄弱;(2)社会服务能力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不够。对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公共服务新需求, 优化公共服务方式, 丰富公共产品种类,创新产品形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应急测绘服务, 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解决当今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主要矛盾。

4.1 公共服务新需求

相对于传统测绘服务而言, 新型测绘时代,新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由政府向社会公众发展

传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 应用目的是为城市规划、应急响应等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新型测绘时代, 服务类型越来越多, 除满足政府部门履行行政职能的信息需要外, 还可为社会公众提供通信、物流、出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实现从过去以服务政府部门为主到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

2)产品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典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主要以传统二维地图作为背景数据, 新型测绘时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制图技术的提高, 不再局限于二维地图,而是向三维可视化数据, 街景地图以及视频等多元化发展。构建全息环境以实现地理信息由面向专业人士向社会大众的全民测绘转变。

3)服务模式由后台离线向前台在线发展

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促使地理信息从“隐形”走向“显形”,由“供给驱动” 转向“需求驱动”,由“后台” 走向“前台”, 从“离线” 走向“在线”,从“面对面、点对点” 走向“网络化云服务”,推广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精准信息推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等信息服务模式。

4)服务领域由测绘向其他行业拓展

基于位置服务、物联网、“互联网+” 等技术,着力推进面向政府管理决策、面向企业生产运营、面向人民群众生活的测绘地理信息优政、兴业、惠民服务, 促进地理信息服务链条延伸和应用拓展。

4.2 主要任务

强化公共服务是本位, 新时期主要任务如下:

1)优化公共服务方式,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以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为主要手段, 以协同式运行维护与更新为保障, 基于互联网环境, 采用云架构技术、面向大众的范例式地理空间大数据在线交互式分析服务技术, 加快建立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统一、标准、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开发面向公众背景的地理信息认知件, 增强公众用户对地理信息的理解, 降低公众应用地理信息的知识门槛,实现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在线服务,促进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和普适化应用。

2)创新产品形式,提供个性化新型产品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探索推出普适大众的网络电子地图、三维数字地图、街景地图、多媒体地图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发展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地理信息定制服务及出版发行新模式, 开发现势性强、信息量丰富、内容多样化的地理信息产品, 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应用。开发和培育定制化、人性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内容, 促使地理信息从“二维” 走向“三维”、从“静态” 走向“动态”、从“独立” 走向“融合”、从“贫信息”走向“富信息”。

3)加强服务云平台建设,提供在线智能服务

充分依靠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装备,通过对现有处理、存储、管理和服务系统的改造和更新, 建设测绘地理信息云主中心与云分中心。基于“统一管理、分云建设”,实现全国测绘系统云中心的一体化架构,按照内部专网、互联网等不同网络来连接各个云平台,使之适应内部生产应用和对外提供服务的不同需求,逐步形成满足海量地理信息数据智能处理、有效管理、深度挖掘和网络化服务的测绘数据处理与服务基础设施。

4)加强智慧时空信息系统建设, 打造智慧城市风向标

通过“一张网、一平台、三系统、四体系、犖项应用”的建设,即:搭建一张现代测绘基准网;构建一个智慧时空信息平台; 加载三大城市时空信息服务系统(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四大运行保障体系(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和运营服务);开展犖项智慧行业应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创建技术先进、数据完整、标准统一、体系完善、协同共享、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城市模式”。

5)拓宽服务领域,提供泛在服务

支持开展面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开发利用, 完善覆盖全行业、一站式的测绘成果和产品目录服务系统。基于位置服务和物联网, 推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地理信息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的融合, 为渔业、农业等领域提供服务。利用“互联网+” 技术和应用模式,发展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泛在定位跟踪、广义位置信息关联等技术,支持LBS 推荐应用服务、地理围栏预警应用服务, 面向就餐、租房、就医、购物、休闲娱乐等实现基于位置的推荐式互动应用服务。

6)强化应急测绘服务,提供应急测绘保障

统筹规划国家航空应急测绘能力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应急测绘航空遥感获取网络、应急测绘数据处理与服务平台、国家应急测绘专业力量。形成覆盖全国陆海区域、“天空地海网络” 一体、高适应性、高机动性的国家应急测绘能力, 实现在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 快速获取、分析、处理、服务和共享现场信息能力, 为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快速救援提供决策支撑。

5 新型测绘技术创新

面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对于测绘地理信息的战略需求, 面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事业与测绘地理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瞄准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前沿, 围绕全面建成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构建智能化测绘技术,开展以测绘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分析、服务、应用为主线的新型测绘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装备研究, 为新型测绘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支撑事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5.1 测绘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面向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及国家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网络” 的跨平台地球空间数据一体化获取网络, 研究“天空地海众源”一体化数据获取方法、技术与装备, 提升对全球、全国、区域、局部的自主、全天时、全天候、多种观测、多源数据获取能力。研究高性能计算与高效处理理论与方法, 提升海量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5.2 测绘地理大数据挖掘与管理

面向多源、异构、多维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与集成应用,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 运用人工智能、数据库、机器语言和统计分析知识等知识, 研究测绘地理大数据分布式集成、安全保密、网络监管等方法、技术与装备,实现测绘地理大数据的网络化存储、一体化管理、增量级联更新等, 为测绘地理大数据在国家、部门、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应用提供地理空间框架与数据资源保障。

5.3 地理国情监测与全球监测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与全球监测需求, 构建地理国情监测、全球监测技术体系, 研究地理要素信息提取与智能解译、地理时空变化检测、时空统计分析、模拟预测等理论、模型、方法, 为掌握全球、国家、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供支撑。

5.4 测绘地理信息社会化智能服务

面向新时期政府管理决策、企业生产运营、人民群众生活、国家安全建设, 研究测绘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新模式, 研究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化服务新方法、新技术,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互联互通的地理信息智能服务平台, 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全球气候和生态变化、国家安全等提供强有力的测绘服务保障。

5.5 国产自主测绘地理信息高端装备研制

面对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提升地理信息技术国际核心竞争力, 加快促进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 以及适应信息化模式下移动互联、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泛在动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战略需求, 攻克地理信息高端测绘装备研制的若干核心关键技术,面向卫星测绘、中低空遥感测绘、地面测绘、地下测绘和海洋测绘, 自主研制测绘地理信息系列高端装备, 形成装备及其检测能力, 实现我国高端测绘地理信息装备研制的深度化、尖端化、集成化,装备产品的标准化、成套化和系列化,装备检测设备的体系化, 实现高端装备由进口依赖到自给自足, 再到国际出口的跨越式发展。

6 结束语

新型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是测绘发展的新阶段,是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新任务,是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发展的新追求。本文首先探索了新型测绘的产生背景、科学内涵、基本架构、基本特征; 其次, 从新型测绘目标出发,描述了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要求与主要任务,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公共服务与应急测绘的新需求与主要任务; 最后, 围绕测绘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分析、服务与应用主线,探讨了新型测绘需要着重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装备, 旨在为新型测绘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快速变化, 测绘的发展步入了具有突破、具有超越的历史机遇期,面向“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新型测绘, 形成以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公共服务与应急测绘为核心的完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链条,具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加强新型测绘的顶层设计、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能力建设,做好政策、标准、设计、组织和投入等保障工作, 以创新驱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推动新型测绘体系建设, 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实现新跨越, 赢得新发展, 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引用格式:张继贤,顾海燕.关于新型测绘的探索[J].测绘科学,2016,41 (2):310.


声明:星月测绘商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