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园鼓励和扶持青年创业的作用,湖州市于2014年启动市级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示范园认定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市级创业园11家,省级创业园3家,共入驻企业1862家,累计带动就业5万余人,近三年孵化企业存活率达93%。 一、政府高规划、重引导、强平台,助推创业园健康发展 一是全盘规划,差异发展。为充分发挥创业园集聚资源、加速孵化功能,在开展认定工作时注重全盘规划,做到差异化发展。如湖州师院创业园和湖州职院创业园等侧重吸引在校生创业者,长兴星网创业园和南太湖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等侧重吸引网络创业者,南浔科技创业园、吴兴科技创业园等侧重吸引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等入驻。通过差异化定位,明确创业园产业方向、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同质竞争,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创业者的孵化需求。 二是科学考核,注重绩效2014年出台《湖州市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示范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共设置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创业服务、工作绩效4大方面13项指标。经园区申报、县(区)初审、市人力社保局组建考评组认定考核,认定通过的,授予“湖州市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示范园”称号,并根据工作成效分三年给予最高20万元的建设补贴则,已累计发放补贴112万元。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创业示范园的,还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的补贴,对于孵化成功的,还将按实际孵化成功企业户数给予创业园每户5000元的创业孵化补贴。 三是建好平台,形成合力。为整合各级各类创业园现有资源,定期组织各创业园召开座谈会,宣传扶持政策、交流工作经验、通报行业信息等。同时,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展示会等活动,为创业者和创业园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强化政府与创业园、创业园与创业者、创业园与创业园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了政府与创业园同频共振、创业园与创业者互利共赢、创业园与创业园优势互补。 二、园区聚资源、细制度、优保障,为创业者提供全程服务 一是集聚资源,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浓厚创业氛围,各创业园结合各自产业定位,集聚各类资源。像德清科技新城创业园依托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地理信息小镇相关资源,积极引进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园区设立子公司,并成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论坛永久会址。通过人才、项目、管理模式等成建制的入驻,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地理信息行业的创业者入园孵化。目前该园区占地9.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9家,其中高校毕业生创业入驻企业48家。 二是细化制度,强化管理。为规范园区管理,各园区均制定制定《创业项目准入评估和退出机制》、《在孵项目考核办法》、《场地租金减免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依规办事。像吴兴区多媒体产业园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园区管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设定目标、绩效挂钩”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政府、园区、若干个第三方专业团队各尽其责紧密协作、良性互动的“1+1+N”完善的运营管理和运作机制,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一站服务,优化保障。为帮助创业者在政策享受、工商注册、税务减免等方面获得便利,各创业园均建有一站式服务平台。像南太湖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园为入驻企业免费代办工商营业执照,免费招聘人员,定期搜集各项企业扶持政策并主动协助企业进行申报,同时还成立了园区团委,积极组织园区青年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创业青年业余生活。像吴兴区科创园专门辟出1500平方米为初创业者打造众创空间,拥有创客工位104个,独立办公区域33个,半开放式洽谈区域5个,配套路演厅、多功能厅、办公区域等场所以及44间创客精英公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