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的八卦故事,竟和他有关!|文房雅趣

 老刘tdrhg 2016-03-07


在说正题之前,先讲个故事(所有的图都可以点开看大图哦):故事的原文: “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能返,发狂恸哭,为书遗华阴令。令百计取之,乃下。”——出处:李肇《唐国史补》卷第二百一
解读:有一天,韩愈先生心血来潮,想爬华山,还非得拉着客人一块儿探险。

而华山有多险呢?你们随便感受一下↓

想象一下古代士大夫的宽袍大袖吧——唐代登山服没找到,且看马球服,可做韩大夫登山装备参考。

穿着这身装备,韩愈一行神奇地爬到了山顶,但是结果依然正如大家预料的一样——他往下一看,尼玛太吓人了!于是,由于过于恐高,下。不。来。了。
然后韩愈哭了起来,而且是“发狂恸哭”……哭着哭着,忽然福至心灵,写了一纸求救书,绑上石块,扔下山去,这才被山下采药者发现,将书呈给华阴县令,县令一看首长遇险,大惊,赶紧想方设法把他给救了下来。

至今华山依然有“退之投书处”,来纪念这则“驴友被困华山苍龙岭,华阴县紧急出动救援”的故事。同时,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个在有关部门就职的粉丝是多么性命攸关的事儿。

华山苍龙岭著名的“退之投书处

苍龙岭地势,下不来也……情有可原…
]那么问题来了:韩愈是用什么写的信?
这则故事的名字叫“韩愈投书”,不是“韩愈投血书”,所以咬破手指脚趾什么的,应该可以排除。

古人不像现在随身带着便签和签字笔,他们的笔是要蘸墨水的!然而古时候的墨长这样。

这是需要加水在砚台里现磨的!!所以,按照这个流程,韩愈登山的时候除带齐文房四宝之外,还得带足够的水。
这样一来,瞬间理解了他为什么下不来了!然而这套装备可不可以简化呢?当然可以。有一种砚台,据说可以不需要水,相当节能。
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还提到了一样东西:"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下面有请我们本文的主角——端砚!(艾玛终于绕到这里了)

吴湖帆书,周炼霞铭螺川诗屋藏有猫端砚
估价:RMB 50,000 - 80,000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 庆)。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广东端砚,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古时已十分名贵。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更有其他盛赞:“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握之稍久,掌中水滋。"——《端溪砚史》所以,想必韩愈只需要带一块端砚一块墨,”呵气研墨“即可。而且,还很灵巧便携哦!
怎么样?这个说法是不是非常合情合理天衣无缝?是不是一点儿都[size=; font-size: inherit,inherit]不靠谱!!!!
我知道你们怀疑这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是端砚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书法静心,非雅士莫属。而既是雅士,多半处处不肯将就。有了湖笔、宣纸、徽墨,普通的砚台哪里还能入得法眼? 小小一方端砚,可观摩,可把玩,使用起来品质绝佳,摆在案上,则格调陡生。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李贺“玉堂新样世争传,况是蛮溪紫石镌”——王安石
无数的溢美之词证明,你收藏的不是一枚砚台,是文化、品味、和意境。甚至还可能像昌黎先生那样,关键时刻有大用,哇咔咔。[size=; font-
此处应有掌声。
明·文征明款卷云纹圭璧端砚
粱同书、周梦坡藏明·史可法铭抄手端砚
清康熙·御铭螭龙纹松花石砚
清·商辂、许獬款东坡赏砚图端砚
明·王守仁铭石鼓文端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