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另一半是新教育

 崔海萍 2016-03-07


生命的另一半是新教育 

——《时代教育家》执行主编 姚曦


        做完这期采访,朋友推荐看阿乙的文章《一个乡村作家的死》,原型是他舅舅。一个乡村教师,常常课余碎步跑回家喂猪。但一次不经意,作者发现乡村教师抽屉里满是小说手稿,厚厚一叠。原来他另一半生命是在写作!

        加缪说,“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他也可以在监狱待上一百年而不至于难以度日,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决不会感到烦闷无聊。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愉快”。这是一种隐喻,隐喻人的自由意志和存在。

        同样,《肖申克的救赎》的主角安迪,他一半的生命是在坐牢,一半是挖地道。安迪不仅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而且使他的狱友的监狱生活变得有了温情的色彩,他让人在当下找到生命的价值。

        在本期采访中,我看到焦南监狱图书馆里有一个犯人正在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蓦然看见这个穿着囚衣的人,有一种想跟他聊聊的冲动。这是新教育实验对学校之外的社会产生影响的一个缩影。

        在很多学校,践行新教育理念的老师就是普通老师,他们原来的生活是那样单调,人是那样渺小。他们重复地劳动:教书、批作业,应对调考、应付检查,最后异化自己,成为工具。而当他们用个人意志选择了要在当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走进新教育时,他们也走进了书的世界,新的、与生命相关的书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看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而我们的记者则看到他们的人生变得那样灿烂,个体如此有尊严。当他们重新面对孩子时,有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当下生活让生命有意义,也能让生命有美好的回忆和灿烂的明天。

        今天的中国,教育问题重重,许多现状必须改变,但改变必须从每一个具体的人开始。而新教育一直都是从改变个人开始,从当下做起。让老师在自由、爱、创造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幸福。

        新教育是草根的,是由无数种子教师、萤火虫志愿者组成,今天有燎原之势,只因为它点燃了人内心的希望。

        新教育是理想主义的,同时又勇敢地面对现实、改变现实。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理论、课堂理论、教学理论、教师理论等。

        新教育是重行动的,同时又有人本主义的理论自觉——自觉地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与自由。

        那个在图书馆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犯人,在一天的劳动之后,选择捧起书的那一刻,其实个人的救赎就开始了。

        因为有规定,我终没有和那个犯人聊聊,只是临走拍下了书的封面。抬头,我看见图书馆墙上写着醒目的一行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

        同行的一位记者是复读高三考上大学的,出来后说,高中生活就是监狱生活,监狱生活比高三生活好过。

        或许,所有现实的存在只是生命的一半,而另一半是人可以自由选择的,就如开头那个乡村教师。

        新教育让人成为幸福的人、自由的人。

        (《时代教育家》3月刊 · 卷首语)


新教育:为中国教育探路

——《时代教育家》新教育专题报道



【3月刊 · 目录】


新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

朱永新:“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新教育实验发展时间轴

许新海:行动才是最伟大的

东洲小学:生长出来的新教育学校
祝禧:文化语文三变

新教育的石头汤

殷卫娟:完美教室,没有模式

德不孤,必有邻

千灯:新教育的乡村好学校样板

张硕果:从一粒 “种子”到一树“硕果”
薛志芳:我做的是减法

宋新菊:我就是那只“丑小鸭”

常瑞霞:滋养生命的水

“新教育”与改过自新的教育
回顾:新教育践行者
塞北:雪地里的新教育火种

宜宾人小:老传统与新教育
“飓风”老师郭明晓
新教育阅读:构建人生的基石

童喜喜:我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萤火虫

张勇:如何评价新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