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六大古窑

 老刘tdrhg 2016-03-07

濑户烧、常滑烧、越前烧、备前烧、信乐烧、丹波烧

1、常滑烧(爱知県)
起源年代:平安末期。

传统工艺品的指定年月日:昭和51年(1976年)6月2日

产品特征: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制作方法:先将陶土用转盘、模子或用手制出形後,用常滑烧所特有的磨削法进行磨削,再经加饰,上釉等工序後烧制而成。其中,在烧釉时加盐的一种所谓「盐烧」制法,可称得上是只有位于近海的常滑才能做到。制作无釉制品时,烧成以後需要用鸟的羽毛反复摩擦,打出光泽。

主要产品:茶具、花瓶、酒器、工艺摆设、花盆


  “常滑烧”陶器产于爱知县常滑市。这里自古就以烧制大瓶子、大坛子等日用杂货而闻名。桃山时代开始生产茶道用具。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陶土含铁量多的特点烧制出了朱泥烧、白泥烧、火色烧等陶制品,奠定了现代陶制品的基础。

  据说常滑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常滑烧”起初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主要产品有陶罐等。后来,“常滑烧”因为烧制陶管(如排水管、烟囱等)而名声大振。现在它还因为采用“朱泥”(红褐色粘土)制造陶器而闻名。1976年,“常滑烧”陶器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2、丹波立杭烧(兵库県)
起源年代:1180~1230年(平安~镰仓)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十分有名的丹波烧,产自日本兵库县筱山市立杭地区,又称立杭烧,起源於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1180~1230年);


  今日我们所谓的丹波烧,是指在桃山时代末期(1611年)开始使用釉药,并以「登窑」取代「穴窑」烧制的陶器,江户时代出现许多优秀的作品,主要作为茶具。

  立杭地区风景优美,放眼望去是山丘围绕的田园风景,土壤含有丰富的铁质,是最佳的制陶材料。这里将窑盖在倾斜山坡上,名为「登窑」(意为倾斜窑),是此区独有的特色,而被列入国家无形文化财。立杭这个地方,孕育出800年的陶器文化,该区现有数十家丹波烧的独立窑厂,他们大多过著农夫般的俭朴生活,延续传统的文化。丹波传统工艺公园集合了众多陶艺家的作品,世人可以一次尽览丹波立杭烧独特之美。
  丹波“立杭烧”陶瓷出产于兵库县筱山市、三田市等地。据说它拥有近1000年的历史,堪称日本最有名的六大陶瓷之一。公元16世纪下半叶,统治日本全国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半岛。他在返回日本时,带回了一些陶瓷工匠。这些工匠为日本带来了脚踢式辘轳等制作陶瓷的新技术,这些技术一直传承至今。现在,丹波“立杭烧”陶瓷制造食器、酒器、花器、装饰品、花盆等产品。1978年,它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古朴沉静是丹波烧的特色,简单的外观泛著焦褐或黑色光泽,带给人宁静感受。过去丹波烧大多是实用的壶、花瓶、碗等,供当地人日常使用,当时使用的是「穴窑」,虽然未上釉药,却因为窑中的烟和灰,在陶器表面薰烧出自然的光泽,别有一种沉稳厚重之美,由於制作方法和成品都与现今不同,称之为「古丹波」。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3、濑户烧(爱知県)
起源年代:镰仓时代
   濑户烧与备前、信乐、常滑等并存,为日本现存最古陶窑之一。但跟大多烧制农民使用 的甕、壶一类杂物的备前等地比起来,濑户则是仿效中国的青瓷及天目烧而生产使用灰釉(黄 濑户釉)及黑饴釉(天目釉)的贵重工艺品,自鎌仓时代起就开始制作。
  而濑户窑之所以拥有这样先进的技术,多是因为自室町时代中期以来,茶的大量普及而 使得中国的本土产物供不应求,而濑户则因此开始烧制茶罐等物品的缘故。濑户的先进技术也 带给其他地区烧窑相当的影响,而这样的濑户,自然与日本古代传承下来专属日本风格的烧窑 有极大的不同,这或许与濑户自古就与中央贵族有著相当程度的关联有关。
  爱知县濑户市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陶瓷出产地。其中,濑户市的“赤津烧”被誉为日本六大代表性陶瓷之一。“赤津烧”陶瓷的特点是釉料色彩相当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黄濑户”、“志野”、“织部”等,它们的制造历史已达数百年之久。“濑户烧”陶瓷得益于当地的优质陶土,陶工们的技艺也相当精湛。现在,“濑户烧”陶瓷制品有茶道器具、花道器具、普通的餐桌用具等,它们一脉相承地继承了传统的技法。1977年,“濑户烧”陶瓷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4、备前烧(滋贺県)
起源年代:约公元六世纪

  备前烧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六大古窑中,也是最古老的。它的特色在于不上釉、不绘彩,完全靠火炎和技巧来制作陶瓷,而且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
  备前烧所使用的陶土取自于稻田里的泥土,含有很高的铁的成分。因此,陶器在摄氏1200度的高温下连续烧几天,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的颜色。另外,师傅利用红松木来烧陶器,红松的灰烬粘在陶器上,就会形成特别的纹样。
  备前烧曾是日本茶道必备的用具。不过,到了19和20世纪,人们喜欢色彩鲜艳、上了釉的陶瓷后,备前烧才渐渐被遗忘。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近世备前烧的五大名家是:金重陶阳(1896-1967)、藤原启(1899-1983)、山本陶秀(1906-1994)、藤原雄(1932-2001年)伊势崎淳(1936- ),他们是复兴备前烧的重要力量。
  目前冈山只有六户人家,受委制作备前烧。这名师傅和儿子分别在京都和巴塞罗那攻读陶瓷艺术,他们将继续制作备前烧,让这门传统艺术流传下去。

  1千多年过去,冈山的备前烧还是坚持使用「登窑」烧陶,更坚持一定得用「赤松木」当燃料,没有釉色的古朴陶具、简单的造型,再加上赤松木的油脂与落灰自然卡在陶器上,也因此让备前烧直到现在依旧维持古朴,并在古朴中有著自然形成的千变万化。到日本冈山,一定不要错过观赏备前烧。
  整个日本共有6大古窑,包含滋贺县的信乐烧、福井县的越前烧、爱知县的常滑烧与濑户烧、兵库县的立杭烧,以及冈山县的备前烧。其中,冈山因为本身拥有土质优良的黏土,加上曾有皇族定居于此,经常需要祭典用具,备前烧也因此逐渐发展。


  先让我们回头看看台湾。在台湾几大窑场中,莺歌以摆饰或工业用的精致陶瓷闻名、南投水里以蛇窑闻名、苗栗则以材窑生活陶闻名。其中,苗栗材窑生活陶就是十分类似冈山备前烧的烧窑方式。


  由於目前许多窑场都改成「瓦斯窑」,以瓦斯精准的控制温度、在乾净的窑里烧出上了漂亮釉色的陶瓷,也因此让陶瓷器反而失去古朴味道。反之,苗栗的材窑就是以相思木当原料,花上10几天慢慢加热、冷却,等到出窑後,相思木的落灰就会自然卡在陶器上,让每个陶器都有不同的花纹,加上造型古朴,配上桐花特别好看,也因此让这些年来的苗栗生活陶一路走红。
  冈山备前烧也是同样的原理。备前烧采用登窑,意即这样的窑是由低向高慢慢建起,如同登山般慢慢往上,也让温度可以集中不浪费。接著,采用当地最多的赤松木当原料,让赤松木的落灰与油脂自然卡在陶器上,最後配合生活实用品与古朴的造型,就这样让备前烧呈现一种优美的古朴和风味。而由於赤松木富含铁质,因此备前烧大多有著黄、褐色的外型,加上木材燃烧较慢,一般瓦斯窑大约只要3天就可烧窑完成,备前烧却每次得要花上10天到14天,每次用掉10公吨的赤松木燃料,才能把窑加热到1200度来烧陶。
  由於费时耗工,加上古朴漂亮,备前烧也因此一直受到欢迎,甚至昭和时代的皇室都固定指名使用备前烧的生活陶﹔到了现在,备前地区也吸引了甚多艺术家定居,并不时有来自澳州、美国、欧洲等地的学生前来上课学烧窑。
  在当地已有400年历史的桃蹊窑窑主木村英昭表示,备前烧发展於1000多年前,千百年来当地窑场一直维持著30到100间上下,到了1960年代的昭和时期因为日本经济重建与起飞,加上新干线开通行经冈山,因此让窑厂一口气增加到400多家,到了现在则依然留有200多家。走进冈山备前市,路上处处可见备前烧旗帜与满地的赤松木,并有不少橱窗展示备前烧艺品。



备前烧节 (Bizen-yaki Matsuri (Bizen Pottery Festival))
  可以在人行徒步区边散步边享受购物的乐趣。有绞车挑战,绞车体验和备前烧小町(代表备前美女之意)表扬仪式等活动以外,节日前夜的庆祝活动中,展开一连串的手持绯红色火把列队沿著伊部的街中前进的「火把墙」等活动。
  在桃山时代,美浓烧,赖户烧,备前烧,伊贺的信乐烧,京的乐烧所制的陶器最受茶人们的欢迎。出兵朝鲜的将领中有抢抓朝鲜的陶工回国做工的事情发生。借由此,九州等西部沿海地区的陶业开始了急速的发展,其中锅岛直茂的有田烧(李参平创始),细川忠兴的上野烧,岛津义弘的沙萨摩烧,黑田长政的高取烧,毛利辉元的萩烧的最为有名。
  此时,甲胄的制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5、越前烧(福井県)

起源年代:平安时代
  

  福井县以传统工艺发达而闻名,其中有日本六大古窑之一的“越前烧”(越前陶瓷),有1500年历史的“越前和纸”,以及“若狭涂”漆器,若狭玛瑙工艺品等。


  越前烧的特点是古朴天然,形态厚重,表现为高温烧制后,薪灰自由地流布在陶器表面,随意,浑朴,带着大地的特征,这种自然釉拥有非常好的手感。 主要的烧制地点是福井县丹生郡越前町的宫崎地区(旧宫崎村)、织田地区(旧织田町)。


  越前烧历史悠久,一般认为从平安时代就开始了制作,然而几百年来,都显得默默无闻,众多无名工匠就那样静悄悄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二战后,著名的东方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等把越前烧列为“日本六大名窑”之一举,并将之命名为“越前烧”。
  从江户末期到明治时期,越前烧呈现衰退状态,并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到了1970年时,福井县设立了越前陶艺村,窑元剧增,游客大量来访,越前烧才找到了一个复兴的契机。
  1986年,被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指定为“传统工艺品”。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6、信乐烧(滋贺県)
起源年代:天平宝字年间(757~765)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近江国(滋贺县)甲贺郡信乐乡是信乐烧(しがらきやき)的发祥地。信乐窑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另五个是濑户、常滑、丹波、备前、越前),根据发掘出土的碎瓦片来看,当地窑业远在奈良时代的天平宝字年间(757~765)就已草创。在平安时代烧制须惠器(一种不上釉而素烧的土陶),镰仓时代改良烧成技法后生产出红褐色的陶器。这就是所谓“古信乐”,制品以贮种壶和其他农具、杂器为主。但平安、镰仓期的古信乐遗物不多见,信乐烧真正的繁荣实际上还是从室町时代开始的。
  ●信乐烧的特征
(1)胎土
  份量重,质地坚致而不匀。胎土的成分很不纯,是由多种土质混杂、融合,形成不等质的陶胎,因此胎的肌理给人以岩石般的感觉。胎土内还混有大小不一的长石颗粒。由于各种土质在烧窑时的膨胀收缩率往往有很大差别,成品多歪扭变形甚至崩裂,而与预想的形状有很大差异。胎体上极易出现窑疵。毋庸置疑,这些情况的产生是当时日本制陶技术落后的产物。
  烧成后的陶胎一般呈红褐色,胎内含铁的成分越高,褐色调越深。胎表面的长石熔解后形成乳白色斑(称作“蛙目”,がいろめ)。
(2)陶土的筛洗、塑造
  陶土质粗而杂,混有砂粒的原因是古信乐不采用通常的水漉淘洗来提纯陶土(这样处理后的陶土质细而纯,称作“漉土”),而仅仅是将粉碎后的原土用大筛进行筛细(如此处理后得到的土称作“筛土”)。而成形时依靠手工的捏制、盘筑法,不使用辘轳,故成器歪斜不整。后来使用漉土,以辘轳成形的信乐器物,远较筛土制器来得工整。
(3)釉
  最初的信乐烧并不施釉,但是在窑内高温下,附着于器表的薪灰熔解后自然生成一层润泽的釉膜(日语中叫“ビードロ”,也作自然釉)。其呈色不固定,有淡黄、淡绿、褐黄、暗褐、暗绿等色。
  后世才开始使用玻璃质的偏绿色灰釉,与其说是用来装饰,毋宁说是在掩饰胎体上存在的缺陷。这种灰釉的成分依照不同的器物种类而采取不同的调配,在良工的制作下也有令人叹赏的佳作,但在一些粗劣作品上则一眼就能看出其掩盖的用意。较晚些时候,除灰釉外,还施挂一种光泽感强的乳白釉。与胎体的红色,窑火造成的黑斑(日语中称作“焦げ”,烧窑时因薪灰与强火力自然造成的熔岩般的黑褐色块,是茶人们鉴赏的要点之一)相交映成景。
  在烧制过程中,还有故意覆烧(将器物倒置烧制)而使釉逆流产生所谓“逆釉”的产物。
(4)作风
  最古的信乐多是农家用的贮藏器,大腹广口,口做成漏斗形等以利于承物,口沿略往上收。口沿向外翻呈唇状(日语中称作“捻り返し”)的是室町时代以后的产物。欠于烧窑的温度或时间,古信乐一般没有完全烧透。壶的形状各种各样,其中最著名的是“蹲”。安土桃山时代后大量制作茶道专用的茶壶,其中较知名的是“钱瓶壶”(也作“煎饼壶”),用辘轳成形,口唇外翻,烧成程度高,施釉,较传统工艺上大为进步,有的还记有年号铭文。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信乐烧与伊贺烧——

  与伊贺烧区别信乐烧所在的甲贺郡紧邻伊贺国(三重县),与伊贺烧(いがやき)的地理、历史关系异常紧密,而两者的制器也确实很难区分,可以说是同一系统的产物。故而相关书籍往往并称为“伊贺信乐”或“信乐伊贺”,在同一题目下一起予以解说。
  从地理的关系来看,两者分别位于国境山脉的南北,伊贺烧的中心丸柱窑与信乐烧的中心长野窑,其间距离仅十二公里。三乡山横跨边境,一端位于伊贺的槇山,一端在信乐的笹岳。伊贺的槇山窑与信乐的神山窑都取用三乡山的陶土,其中槇山窑距信乐边界仅百米。后来连纯丸柱和纯信乐中都混有三乡山的土,逐渐混同起来。
  从历史的关系来看,两者创始的时代相同,而又因为位置相近,受到诸如源平、战国等历史变迁的影响也一致。天正年间(1573~1592)织田信雄征伐伊贺时,当地的陶工几乎全部转移到了信乐。天正十二年(1854)以后筒井定次统治伊贺期间,庆长十三年(1608)藤堂高虎入封伊贺后,都经常发生因伊贺、信乐的边界不明而导致对陶土产地所有权的纠纷。
  信乐烧与伊贺烧的主要区别在于:
(1)伊贺的陶土肌理相对较细,而信乐较粗。
(2)伊贺的陶土中混有的砂石颗粒教大,信乐较小但数量较多(有例外)。
(3)伊贺烧的胎色如红色樱花一般的淡红,而信乐烧的胎色如桃花一般,偏深。
(4)伊贺烧的胎骨较重,信乐烧的较轻。
(5)伊贺烧的灰釉青中透黄呈鲜绿色,而信乐烧的灰釉多偏褐色,显暗绿色。

信乐狸

日本六大古窑 - 橘吹月 - 夢枕樓蘭

 

信乐狸的八福象征:
①:斗笠 - 为了避免意外之灾,随时用以保身的斗笠。
②:眼睛 - 随时观察四周,掌握正确信息
③:脸部 - 在社会上必须秉持同理心,互助互信。
④:酒壶 - 不愁吃穿,努力积德。
⑤:账簿 - 信用是处世第一原则,遵循诚信原则即可四通八达、行遍天下。
⑥:腹部 - 面对各种挑战,冷静以对,并发挥果敢的决断力。
⑦:钱袋 - 自由自在活用金钱。
⑧:尾巴 - 凡事有始有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信乐烧名器

远州信乐--
小堀远州订制的信乐烧。与其他信乐烧显著不同处在于使用了漉土,所以胎薄而轻,非常精巧。其中有风格类似萩烧与唐津烧的器物.
空中信乐--
本阿弥空中是本阿弥光悦之孙。尾张德川家藏的铭“白云山”的茶碗据说就属于空中信乐。
仁清信乐--
江户时代京烧杰出的大师野野村仁清制作的信乐烧。与空中信乐都是用黑谷的陶土与信乐之土相混,以粟田口(京烧的一个窑)的技法在京都制作的。器底左侧有仁清的铭。另有所谓“仁清无印”,其实并不是仁清的作品。
信玄壶--
元和八年(1622)起奉命烧制,专为进献皇室与将军家的贡品。釉色上部为茶色,腰以下为白色,肩部有耳。据说是武田信玄喜欢的式样而得名。
信乐水指--
千利休所持。称作“利休信乐”的一系列水指的代表。
玉林院传来 高16.8cm 桃山时代 畠山美术馆藏
信乐茶碗“水の子”--
信乐的陶土不适合作茶碗,因此信乐茶碗比较少见。无釉而使胎体的质朴感在窑火的试炼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信乐土的乳白色斑在茶碗盛水后看上去的感觉是此器得名的原因。
传来:津田宗及~江月和尚~冬木喜平次~松平不昧~根津青山
高9.4cm 口径9.8cm 足径5.0~6.0cm 足高0.9cm 重415g
根津美术馆藏
信乐三角花入--
近三棱状的身体,花瓣形的口,出色的釉景,制作时留下的划痕,都是这件花瓶的意境所在。口下原开有口(可能是用来吊挂),今已填没。
传来:云州松平家
桃山时代
三夕--
信乐水指。中兴名物。带盖。胎体鲜红,因取寂莲、西行、定家咏秋之夕暮的和歌,命名为“三夕”。
传来:冬木家~松平不昧
高19.2cm 口径17.5~18.5cm 底径17.0~17.8cm 盖11.0~12.5cm 重2960g
信乐结柴形水指--
虽然挂名“信乐”,其实是京窑(风格上像是修学院烧)的作品,只是用的信乐的陶土。精工细作的上品水指。丹波烧也有同类型的水指,但在意境上远不及此件。
高18.5cm 口径15.2cm
滴翠美术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