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习】侯开嘉:颜真卿《勤礼碑》技法解析(中)

 杨关桥 2016-03-07

【研习】侯开嘉:颜真卿《勤礼碑》技法解析(中)

『永字八法』和『八面出锋』是书法用笔的普遍规律。如果通过理解,逐步掌握了它,那么,对于颜真卿《勤礼碑》的笔法就容易掌握,只需注意颜字用笔的特点就行了。下面就《勤礼碑》中,颜体的基本点画进行讲解:
【点】
点是最短的笔画,它的变化很多,切忌随便地按下提起便成点。而是有完整的起收过程,如『官』字头上的那点,写时,要笔头逆行向上,笔锋再向右,折向左下,再回锋向左上提出。特别应注意,运毫的过程中,提按的深浅是有变化的。写『小』字的两点,左点与上述那点的起收方向刚相反,最后以中锋挑出。而右点则与『官』字那点写法相似。因『小』字笔画少,这两点就应写得较重,必须要有呼应关系。『河』字的三点与『馬』的四点,写法与上述类似。但注意应写出姿态,即三点不能写在一条垂线上,四点不能写在水平线上,而是要关注点与点之间的顾盼向背关系,这样写出便生动了。
【横】
横画的起笔大体有搭锋顺入,如『三』字第一横;有藏锋斜入右行,如『書』字的长横;有切锋竖下折笔右行,如『不』字横画。这三种的起笔每种的写法相似,但在角度上都会有变化。收笔时短横很沉稳,而长横的收笔往往是顿锋提毫。横笔书写的速度不必太快,而要缓行。特别是长横,它往往是字中的主笔,只有运笔时雍容不迫,才能写出主笔的风采来。颜体的横画变化多姿,极少雷同,如『書』字长短八条横画都是不雷同的。

【竖】
竖画的力感很强。由上而下,只有悬肘书写,才容易写出力感来。竖画的起笔,都是笔锋欲下先上、藏锋直下。比较『州』、『怡』、『中』三个字,可以看出三个字竖画的起笔相似,但角度不同而已。它们的收笔,『州』字中竖收笔较重,停顿向上回锋;『怡』字左竖收笔很轻,稍顿而提锋;『中』字中竖收笔不用停顿、直下提锋而出。『怡』字竖画收笔称『垂露』,『中』字竖画收笔称『悬针』。『州』字和『怡』字的竖画不能写得太直,古人有所谓『弩直而力败』之语,所以应略向左弯或右弯,这样才有力感。

【撇】
『行』字双人旁的短撇,如同『永字八法』中的『啄』。笔锋落笔向右,折锋左下行,快速而坚劲。而『天』和『史』的长撇就便是『永字八法』中的『掠』了,应写得舒展而挺拔,长撇的起笔与竖画的起笔相似,运笔的速度是逐渐加快,最后提锋而出。注意之处是,起笔后要调到中锋行笔,不能用侧锋一抹而成。能抱肘执笔的,写撇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捺】
捺分纵捺和平捺两种,『以』、『文』是纵捺,『道』是平捺。二者的写法大体相似。写捺时笔向左上方落锋,然后笔锋向右下行,笔毫按下铺开,逐渐展宽,然后收毫向右送出。写捺笔时,笔毫运行中有两处略微缓停动作,有『一波三折』之谓,写平捺时尤为明显。但写竖捺时也要有这样的完整动作,只是有的不那么明显罢了。写捺笔时切忌一笔拖出。捺笔是颜体中的重笔,往往是一字中的主笔。

【钩】
颜体的钩最具特色,不像欧体的钩还有隶书笔法的孑遗,而颜体钩的写法系独创。颜体钩有多种,有时向左上方钩,如『南』字;有时向左下方钩,如『官』字;有时向上钩,如『德』字、『成』字等。『南』字的钩是竖画写完后,向左挫锋,再回锋转换毫面向左上挑出。『官』字的钩,是横画写完,轻收顿笔,转换毫面锋从左下挑出。『德』字、『成』字的戈钩是在笔画末回锋,转换毫面向上挑出。总体而言,写钩时要先收锋顿笔,回锋挑出时速度要快、要有力,表现出挺拔锋利的效果。

【折】
把本来的两笔用一次写成,『折』便是中间的转折点。颜体的横画竖折,斩钉截铁,刚劲有力,如同铁铸一般,『司』字、『名』字的折便有这样的感觉。写法是横画收笔较轻、不断笔而顿锋竖写,横轻竖重,尤见特色。『女』字的折笔是写撇时收笔不断毫,轻换锋顺势写出右长点,写时要轻松,写出婀娜的姿态。写『玄』字的折笔是,在左撇写完后不提笔,顺势横折然后逐渐轻收,铁画银钩,有挺劲的质感。折笔转换锋面十分明显、写时要善于顺势,否则难写好折笔的。


作者简介
侯开嘉,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硕士生导师。少年时代就热爱书法艺术,潜心书艺三十余年,由楷人行入草,上溯隶、篆,兼涉篆刻,能融会贯通。自八十年代初即参加国内外重要书法活动,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展。

文章来源:翰墨——书法课堂 (2015年0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