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电治疗护理系列(二)

 严兔兔 2016-03-07

重塑青春,爱之深,痛之切......

剥脱性点阵激光

剥脱性点阵顾名思义就是有创伤滴,激光打过的地方会破皮、结痂,一般剥脱性痂皮脱落需要7天左右,脱完之后还会红一阵儿,可能要一个月慢慢缓解。
就算非剥脱点阵损伤小,恢复期短,也阻挡不了爱美人士青睐剥脱性点阵,因为~
就算是疼,也忍了!

剥脱性点阵激光
         CO2点阵激光(10600nm)
                                              Pixel像素激光(2940nm)
   
                      Er:YSGG点阵激光(2790nm)

Halo双波长融合点阵激光(2940nm+1470nm)

注意
事项

1. 防晒:
HOW:  严格防晒(避免暴晒,涂抹防晒霜)至少半个月。
WHY:  否则黑素细胞功能活跃,在光电刺激下容易被激惹,产生色沉和色斑。

2. 美白淡斑:
WHY:  黑素小体会竞争性的吸收光电的能量,产生色沉。
HOW:  建议果酸焕肤,2周1次,连续1-2次(果酸焕肤非常安全,甚至在治疗当天也可以先做果酸焕肤,再涂敷麻药,接受点阵激光治疗,对术后的色沉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或者强脉冲光治疗1-2次,间隔1个月。
3. 补水:
HOW:  加强日常保湿力度,提高肌肤含水量。
WHY:  治疗前,如果角质层水分含量过低,会影响光和电的导入;并且缺水还会阻碍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能力,容易造成皮肤的敏感,减低治疗效果。
4. 止痛:
治疗前可口服止疼药(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必得、安康信;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多)

注意
事项

1. 降温:
WHY:  光电产生的高热会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白细胞都被调集过来,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而一旦炎症出现,最终一定会导致色素的改变。所以控制局势,不让皮肤过热,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术后的色沉和色脱。
HOW:  最好的方案是术中的同步冷却:冷风机,风扇,生理盐水擦拭都是不错的选择。
2. 止痛:
HOW:  降温止痛、助手用按摩棒或手指快速轻敲治疗区以外的部位。
WHY:  理论依据:疼痛门。用其它的感觉来减轻痛觉的传导
3. 导入:
根据需要,可以同步导入玻尿酸精华和生长因子,以帮助补水和修复。


注意
事项

术后即刻
1
术后如红肿显著,先涂地奈德,薄薄一层(黄豆粒大小,每日两次,连续3天后停药)。
2
无需等待,接着涂立思丁,薄薄一层(黄豆粒大小,每日2次,连续3天即可。如创面始终有渗出,黄色分泌物,则坚持涂抹一直到症状消失)。
3
最后涂易孚或金扶宁,厚厚一层(大约花生米-蚕豆粒大小,每日4次,连续7-12天)。痂皮脱落后如果皮肤还有明显的红斑,可继续涂抹(每日2次)一直到红斑完全消退。
4
涂完药后,贴上面膜(推荐百植萃多重生长因子面膜,或其他具有修复消炎作用的无菌医用面膜)。此外可用冰袋或冷冻棒进行冷敷。
5
24小时内不要接触水。(每次换药前请用碘伏或者生理盐水清洁)
24小时-7天
1
术后24小时之后开始用清水洗脸。如果是磨削后渗出较多的创面,建议3天后创面干燥再开始用水清洗。
2
按要求涂抹药物。
3
每晚敷一次保湿修复面膜,连续7天。
4
用遮盖法进行防晒。

注意
事项

1-2周复诊,如果红斑较重,可以强脉冲光治疗;如果有痤疮粉刺,建议果酸治疗。
术后如疼痛较剧烈,可以口服止痛药(如安康信每日一粒)。
术后如水肿严重,渗出较多,建议口服消炎药,如阿奇霉素,每日2次,连续5-7天。
术后如果出现疱疹,建议口服伐昔洛韦,每日2次,每次1片。
痂皮脱落后,为了预防色沉产生,建议外涂或导入左旋Vc精华(希玛氏或者修丽可的CE阿魏酸)+美白类护肤品(如芯丝翠的美白凝胶或活性乳液)+千白霜(氢醌霜)。
1周后可以正常使用护肤品。瘢痕的皮损处需要外涂促进瘢痕修复的药物(如施可复,日2次),一直到下一次复诊。
术后1个月内严格防晒(遮盖+防晒剂)。
忌辛辣、发性食品,如猪头肉,南瓜,动物内脏等。
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态平和,摆脱焦虑,紧张情绪。

 
请像我一样,爱护你的肌肤吧
爱美大师介绍
 
李远宏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皮肤科副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光医学中心副主任
留学法国,师从陈洪铎院士
目前主攻方向为美容皮肤科学

国际皮肤与美容外科联盟常委、美国激光医学学会会员、中整协激光美容分会副主委、新技术新材料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激光亚专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激光与理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激光亚专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学组委员兼秘书、辽宁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多家化妆品公司顾问、《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实用皮肤科杂志》编委、《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委。担任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工作。在专业性期刊上发表论文108篇(英文SCI 34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共24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