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稻食文化(下)

 老刘tdrhg 2016-03-07

  源远流长的吴地食品门类,发展至清代,已基本形成十二大类、一千二百多个各具特色的品种。吴中小吃,更是世所闻名。叫卖吆喝声不绝于途,小吃店摊琳琅满目,星罗棋布遍及吴中各市镇街衢。其中的稻食米粉品类,更是以选料精细、制作考究而名闻于时。春饼、夏糕、秋酥、冬糖,各式各类,翻花出样,千变万化,其妙无穷。集色、香、味、形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吴中各食品、小吃店,并以制售各式特产而闻名。在此不妨略举数例:


稻香村(创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

八珍糕、蜜糕
  稻香村八珍糕配方据说来自清代民间验方,并由大名医叶天士审定斟酌,选配五味食物兼药物(如怀山药、白扁豆、南芡实、砂仁等)和三味中药(如党参等)配以大米、糖类、油脂等精制而成。主要特点和功效为健脾运胃、促进食欲、防病保健、肥小儿、调老叟、治疳雒供调养、通辅兼顾,既是儿童的强身食品。

  稻香村蜜糕,传说因乾隆帝南巡时食而盛赞,从此名闻遐迩。逐渐发展发展为百果蜜糕、清水密糕、喜庆蜜糕等。其中的喜庆蜜糕尤为人们所喜爱,色泽玫红,包装精美,做工考究,成为吴中婚娶宴请、馈亲赠友的必备礼品。稻香村蜜糕采用糯米粉、青梅干、玫瑰花等精工腌制成糖渍,配以白砂糖、肥嫩粒大的松子仁、薄衣白肉的核桃仁,由制糕老手调制、蒸煮、揉搓,加入果仁,切块而成。特点是形制长方,色呈白玉,柔软韧糯,果仁镶嵌似点点珠宝闪烁其间,为吴中长年经销之特色糕点。此外,稻香村的薄荷糕、邱糕、茯苓糕、蒸蛋糕、绿豆糕、酒酿饼、春饼、如意酥、核桃酥等亦有名于时。
叶受和(创始于清光绪十二年)

  桂花白糖糯米云片糕、小方糕(形制仅及大方糕的四分之一,又分豆沙、薄荷、玫瑰、白糖、芝麻等五色馅,并以“三薄”著称:皮薄、底薄、馅薄)、婴儿糕(以三年以上陈米精制而成,因陈米性温和湿润之故,并以色莹细软、易化深受消费者喜爱)。
桂香村(创始于清乾隆四十年)

  五色粳粉大方糕 因其皮松软易消化,因此比之于一般以粳粉、糯粉三七对开制作的方糕更受吴地百姓欢迎。其五色为:黑、红、白、绿、黄(黑芝麻、红玫瑰、白蔗糖、绿薄荷、黄鲜肉)。糕面并印有各式极富吴地特色的图案、花纹、动物、植物、花卉、人物以及本店招牌样式,集吴门画艺与吴地食俗于一体,且图案花纹样式下的透明五色馅浆琼液若隐若现,既为图案底色,又诱人食欲,令观者唾诞欲谪。若尝上一口,则更是香、甜、肥、糯、松、软各味俱全,美不可言。无怪乎各路美食家均接踵而至,乐此不疲。只要这著名的当天热方糕一上柜,等候已久的食客则早已一字长龙阵排开,人人争以先尝为快。
  新聚丰的扁豆凉糕、藕粉甜饺、松子枣泥拉糕 亦以独具特色、另标品味而名著吴中。
虞山镇山景园菜馆
(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血糯甜饭、山药糕点以其正宗的土产土味、风味独特而跻身于《江苏名菜谱》之列。
  天下第一菜 原名“锅巴汤”,是吴中一道素享盛誉、历史悠久的佳肴珍馔。上席时将虾仁、沙司卤汁倒入锅巴碗内,但闻“吱嚓”之声突然响起,因此而得又一美名——“平地一声雷”。“天下第一菜”用大米饭锅巴、鲜虾仁为原料,配上各种调料,烹调、脆炸而成,色呈枣红,甜酸可口,虾仁滑嫩,锅巴松脆,营养丰富,每每在餐桌上获得一片喝采和赞誉。“天下第一菜”,名水虚传。不信,请来吴中尝一尝。
黄天源糕团

  黄天源创始于清道光元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以米粉制品为主的专业饮食店,以其浓郁的吴地特色而名闻中外。全年供应品种多达二百多类,每天供应各式糕点亦多达六十余种。除传统糕点长年不断外,时令糕点更是四季变换,花样翻新。如春季的糖切糕、青团、圆松糕等,夏季的白松糕、炒肉团、双馅团、京冬菜团子、薄荷糕等,秋季的油酥糕、油汆团、重阳糕、南瓜团等,冬季的大麻糕、冬至团、粢毛团糖年糕、猪油年糕等。还有八宝甜饭、桂花赤豆圆子、五色汤团、肉汤团等等。这些时令糕团,传统点心,适应了吴地悠久的饮食习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推陈出新,不断丰富。至今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既有吴中老食客,又有外地观光客。
玄妙观小吃摊

  自清晨五点至深夜十点,妙观小吃摊前人进人出,好不热闹。进入此处,尤如进入吃食的海洋,各式小吃,十分诱人:藕粉圆子、汤水圆、糠粥、梅花糕、方梅饼、海棠糕、汤团、灰汤棕、芝麻团、粢饭糕、粢饭团、三角包、米蜂糕、蒸糕……吴地精于饮食的老饕们往往定时定刻光顾此处,或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或细嚼慢咽、独自品味,各行其事,乐趣无穷。
焐酥豆糖粥

  吴地米粥品种繁多,包天笔先生概言之:吴中粥有两种,“一为白米粥,腻若凝脂;一曰泡饭粥,有饭焦香味,我颇好之。”其实,细分之,吴地的米粥,花样颇多,历史上专事经营各类米粥的饮店,亦为数甚众,如菜粥、糖粥、鸡粥、火腿粥、白糖莲心粥、赤豆粥、绿豆粥、蚕豆粥等等。焐酥豆糖粥则是吴中粥食名品,甚受欢迎。煮法:先以旺火后以文火使豆类(蚕豆、赤豆、绿豆等)焐酥烂,粳、糯米掺半,微火熬煮至粘调。食时粥稠香而豆酥美,其味无穷。
桂花鸡头肉小圆子

  鸡头肉即芡实,呈圆球形,尖端突起,状如鸡头,故名之。以吴中葑门南塘所产新鲜者为上品。以新鲜芡实、棉白糖、糖桂花敖煮成汤,加以糯米小圆子。食之粒粒如珠,晶莹透剔,软糯甜香,营养丰富,既可滋身养体,亦可作宴筵甜点。
桂花焐熟藕

  取吴中特产塘藕中段,去节洗净,将糯米分别填塞满藕中各孔,盖上藕盖,为防米漏出而插上竹筷。将此藕段放入锅中,加食碱,清水熬煮至熟透。另将赤砂糖、绵白糖、甜桂花等熬法。食时将糯米藕段切片上盘,浇以甜法,色泽红褐,香味独特,食口尤美。
红莲血糯食品

  以常熟产尤佳。此糯色泽紫红,俗称“鸭血糯”,长期来为皇室贡品。据测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3.63%,生物毗咯素2%,并含丰富的铁质和血红素,具有极好的营养价值和补血强身功效,民间又称其为“补血糯”。吴人常将此糯米制成各类甜肴,如血糯圆子,血糯粉食、血糯糕团、血糯八宝饭、血糯糖年糕等,老少均喜食。
猪油糕

  亦名“脂油糕”。清代吴地志籍称此为“里中佳制”。以糯粉、粳粉三七开拌匀,加入咸猪油蒸制,取出洒以细葱末,白绿相映,晶莹如玉,葱香扑鼻,咸肥糯软,其味迥异于以甜香为主的吴中大部糕点,深得喜咸厌甜吃客的青睐。可与烧饼油条夹食,亦可与南瓜同煮,咸甜适宜,别具风味,亦为吴人家常早点之一。
青团子

  既为吴中清明祭祖供品,亦为吴人三月时令小吃。以麦叶汁、青菜汁等天然色彩和拌糯粉制成,其馅多为豆沙、玫瑰、芝麻等甜馅。蒸煮出笼,碧绿葱翠,油光上亮,清香扑鼻。
五色汤团

  为吴中佳品,用水磨糯米粉精制而成,馅有鲜肉,玫瑰猪油、芝麻、桂花白糖、豆沙等。其味各异,其色迥别,其形不同,其味可口。如今的五色汤团,以馅为五色名之。而明清之际苏州著名的五色团,却是指糯米粉外皮的五色:“米粉色本白,熟而揉之,本色者多和以南瓜则黄,叶则青,清明节物胭脂则红,赤豆则紫,故团有五色”。
闵饼

  为吴江同里名点,又称“头饼”,与青团相仿。以野生“闵草”为色,其配制方法又有独特之处。据说制成半月余,其风味依然不变,并兼具药用价值。《同里志》称“著名远近,已有百余年”。明代名士沈周曾咏诗赞之。
萝卜汤团

  萝卜刨丝,滚熟去辛辣气,微干加葱酱拌之,放粉团中作馅,再以麻油灼之,汤滚即可。
水粉汤团

  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昼夜,带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可用。用水粉和作汤团,滑腻异常,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嫩肉糜加葱姜佐料等作馅。
雪花糕

蒸糯饭捣烂,用芝麻屑加糖为馅,打成一饼,再切方块,即可。
软香糕

“以苏州都林桥为第一,其次虎丘糕西施家为第二”。
百果糕

其甜处非密非糖可比拟,可暂可久。
栗糕

煮栗极烂,以纯粉加糖为糕,蒸之,加瓜仁松子等物。为重阳小食。
松花饼

《姑苏志》载:春百科之交,山人取松花调蜜作饼,颇为佳胜。僧家尤贵之,元张雨有诗咏之。

结束语:

《吴县志》载:“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包天笑先生云:“我是江南人,自出世以来,脱离母乳,即以稻米为主食,一日三餐,或粥或饭,莫不藉此疗饥。”孔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可知孔老夫子亦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了。稻米对江南文化、中国文化之影响,可谓大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