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视点】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评述之一:总体指导原则和方法

 昵称29322182 2016-03-08

工业企业,特别是污染行业向工业园区集聚,给环境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理论而言,污染排放在空间上集中,可以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消减成本,但是过度集聚又可能导致污染强度显著超过环境容量,产生严重、甚至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事实上,我国最先进的环境管理模式在一些优秀的工业园区产生,而最恶劣的环境污染行为,比如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也隐藏在一些工业园中。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种形式的工业园区高速发展,无疑是中国过去30年经济腾飞的的决定因素之一。据估计,各类各级工业园区的经济产出已超过全国GDP的60%。随着我国工业生产不断向园区集聚,工业园区向生态化转型步伐和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资源效率和环境绩效,并影响其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

早在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示范。从2007年起,国家环保总局(环保部前身)、商务部和科技部密切协作,已经在10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建设试点示范。无论是参与的园区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以及开展时间之长,中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示范项目均在全世界领先。


图1:截至2014年4月,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进展情况

图片来源:铁云柏戴夫 · 索耶,中国低碳竞争力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趋势,2015年3月.

http://www./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development-eco-efficient-industrial-parks-china-review-cn.pdf




鉴于工业园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能否同样成为我国创新环境管理制度,探索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城市化交融,以及催生绿色环保新兴产业的试验田和探路者?答案应该是:中国生态工业园大有可为。虽然生态工业园目前的实践,距离上述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根据十多年来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的研究,将分别就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指导原则和方法、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绩效评估,自然资本资产与负债评估、生态工业园区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系列评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引发对这个重要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确立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长远动机

无可厚非的是,一些工业园区早期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动机主要是出于这个绿色名衔的政绩效应,及其对招商引资的潜在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商务部修订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取消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加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单纯追求绿色招牌的动力会有所减弱。

十年前,环境保护还只是少数工业园区实施绿色差异化的战略举措,而近年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一般工业园区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更需要明确这项工作能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带来什么益处。综合起来,建设生态工业园可以取得下列长远效益。

第一,对于面临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的园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有助于破解或者减缓园区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空间。

第二,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可以争取在一些具体环境管理领域,行业或企业的资源生产率,或者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达到全国甚至是全球领先。这种建立在卓越环境管理和优良环境质量基础上的园区绿色名片,真正有助于吸引知名跨国公司和国内一流企业前来投资,因为这已经成为吸引一流人才的前提。

第三,开展一些绿色产品、清洁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可以帮助园区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未来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点。

帮助生态工业园确立长远动机的关键,在于园区决策管理人员需要改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要从过时的环境保护是园区经济发展的负担,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是园区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典型案例:天津TEDA生态工业园区



图2:泰达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网络实例

来源:Shi et al., 2010, Developing country experience with eco-industrial parks: a case study of the 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8(3):pp191-199

http://www./science/article/pii/S0959652609003242




制定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愿景目标

正如城市总体规划首先需要明确城市总体功能定位,生态工业园规划也需要确定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愿景目标,也就是回答下列问题: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大家希望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的愿景目标不能由编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专业人员来确定,也不应是园区高层管理者的专利,而应该让园区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来确定。这样做可以凝聚园区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共识,使其对生态工业园建设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态度。

制定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愿景目标,既需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环境背景和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同时也需要有想象力和勇气去制定一些更加令人鼓舞的愿景目标。举例来讲,这种愿景目标可以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环境优美的工业园区,全国首个环境产品和服务增加值超过50%的工业园区,全国第一个碳排放到頂的工业园区,全国第一个自然资本零净损失的工业园区,全国第一个垃圾零填埋工业园区,等等。

确定各方认同的生态工业园愿景目标可以为园区的长期转型升级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不会因为短期政策重点的改变,而轻易迷失了生态工业园长远发展的方向。


创新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灵魂,生态工业园建设应充分展现多样性、独特性和额外性

生态工业园建设,本质上就是通过改变制度设计、管理模式、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文化伦理等途径,减少园区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同时增强经济产出和社会福祉。可以说,建设生态工业园的灵魂就是创新,工业园区将越来越成为催化、培育、示范和推广生态创新的最佳场所。

生态工业园建设涉及的创新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作为生态工业园的主要实施者,园区企业的关键作用就是在绿色产品、技术、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发展园区企业之间、园区企业与区外经济单位之间针对副产品、废物和闲置资源形成的产业共生网络一直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标志。园区层面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另一个支柱。近年来,公共服务共享向知识产权保护、废物/副产品交换平台、生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经济等方面不断扩展。在园区层面上,生态工业园区可以成为先进环境治理、社会沟通、技术示范、宜居生活等多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中心。

在新的阶段,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应更加强调和突出多样性、独特性和额外性等特点。多样性是指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资源禀赋的工业园区,在上述多个层面和不同领域(例如能效和可再生能源、交通、土地利用、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本、环境治理、循环经济、资源生产率、新兴绿色产业等)去探索向绿色、循环和低碳经济转型的多种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渐从少数工业园区实施绿色差异化的战略手段转变为一般工业园区竞争力的基本条件,生态工业园建设越来越需要强调自身的独特性。换句话讲,所有的生态工业园将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探索有别于其它园区的实施领域和独特的创新途径,突出自身特有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当前生态工业园建设实践中存在着把园区环境绩效的任何改善,不加分辨地归为生态工业园建设成就的趋势。通俗地讲,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例如,随着园区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能源效率和污染排放自然会有所改善。这样做反过来会削弱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为克服上述问题,生态工业园建设应强调额外性,着重分析和评价与不开展此项工作相比,生态工业园建设所带来的额外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效果。


发挥企业在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体地位

虽然园区企业是所在园区环境污染的主要产生者,但他们也是各种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只有当园区企业成为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实施主体时,生态工业园建设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越来越多的企业肩负着可持续发展使命,甚至本身就以环境保护为其商业模式。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领先企业,可以把他们在全球或全国其他地区所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做法,引入园区中来实施和示范。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往往是园区产业共生链和废物再循环的积极推动者。能源环境咨询服务企业,是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对园区企业开展包括清洁生产、能源审计、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碳排放盘查等工作成效会有重要影响。绿色产业的领跑企业,会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园区对新兴绿色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示范与推广。

目前,园区企业更多地停留在被动参与生态工业园规划和建设活动,主要以提供信息和参加有关的培训活动为主。为了使园区企业更有效地参与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园区可以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制度安排。第一,邀请有园区代表性企业,加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提供企业对这项工作的政策建议。第二,专门成立一个由园区企业组成的特别工作组,反映园区企业真正的关切和需求,提供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第三,提供政策、信息、培训和资金支持,即要助力先进企业开展和扩散生态创新,也帮助环境负担较重的企业改善其环境表现。第四,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公众参与和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那些无视环境保护的企业真正形成压力。


结语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正确动机可以与园区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走得远,持之以恒。园区主要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来确定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愿景目标,可以为其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减少因为短期政策重点的变化而轻易迷失了长远发展的方向。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园区以及周边社区和所在城市等各个层面上,催生绿色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制度设计等全方位创新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灵魂。在全面开展生态创新的前提下,生态工业园建设应尽量体现多样性、独特性和额外性等特点。只有园区企业成为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实施主体,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提供者的作用,生态工业园建设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封面图片:世界最著名的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俯瞰。

来源:Sonja van RenssenWaste not want not,Nature Climate Change 2, 388–391 (2012)


*编辑:董亮,朱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