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区、县(市)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千岛花园 2011-07-20

杭州区、县(市)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杭州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设8区、2县、3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环境基本状况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别。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突出区域特色。

杭州市城区  要突出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生产与建设中的“四节”工程建设、废旧家用电器与生活垃圾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循环型与节约型城市社区建设等。

上城区按照“打造杭州RBD,建设旅游休闲商务区”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商贸旅游生态经济和生态工业功能区建设为战略重点和区域特色,依托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做足特色街文章,推进区块整体开发,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坚持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商贸休闲旅游的各个环节,带动全区服务业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高。在RBD打造过程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南山路艺术休闲生态示范型特色街和高银街环境友好型餐饮特色街,通过多种手段,打造适量消费、绿色消费新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向纵深发展。突出抓好“四节”工程建设、废旧家电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工作、循环型社区建设工作。

下城区:围绕“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全面推进下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强三优二”产业政策的基础上,突出“三产兴区”;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生态城区的创建和“四节一利用”工程的开展,构建起资源节约型城区和环境友好型城区。突出抓好循环型社区建设、节能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市场建设。

江干区:作为城市化推进的主要阵地,要深入开展“绿色工地”和“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宾馆”、“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将新建城区打造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型社区。以建设“二园二区块”(江干科技经济园、省大学科技园、丁桥区块和笕桥区块)为契机,在“优二进三”战略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着力抓好废旧家电回收市场建设。

拱墅区:坚持“环境立区”战略方针,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生态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推进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工业功能区块、循环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以建材、纺织、化工、造纸、电镀5个行业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已有循环经济实践为基础,培育若干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工业功能区块,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实现经济循环化、产业生态化、生产清洁化、资源再生化、废物无害化。

西湖区:围绕建设“富裕西湖、活力西湖、休闲西湖、生态西湖、文化西湖、和谐西湖”的发展目标,按照“引进一批,提升一批,退出一批”的原则,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严格落实产业发展导向,设置工业项目进区门槛,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步伐;以建设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园、农业休闲观光基地为载体,推进农业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西湖、转塘两大科技经济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大力倡导节约消费和绿色消费,鼓励发展绿色宾馆、饭店、商场,大力创建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机关。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围绕把滨江科技城建设成为“天堂硅谷”的核心、全省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心、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的战略目标,着力构筑以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创业服务业为依托、都市型特色产业为辅助的新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鼓励现有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制开发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向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的产品发展。大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鼓励大企业、大集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姻,增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扶持工业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建立专家队伍,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工业大项目。积极运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工业。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萧山区: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从企业、园区和区域社会3个层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从生态城区建设、工业园区或工业功能区块的生态化改造和企业清洁生产等入手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抓好纺织印染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和化工行业的废水、废气回用工作。推广替代能源利用,建设废弃物回收市场,实现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的无害化、资源化,大力建设循环型城市社区和循环型农村社区。努力将杭州江东工业区、萧山临江工业区打造成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将国际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基地(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园区等打造成循环型农业示范园区。

余杭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品牌化、高新化、园区化、生态化”战略。提高产业准入的资源与环境门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生物经济等新兴产业,积极改造建材、化工、电力等高资源消耗的传统产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生产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在循环型工业园区、循环型农业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做出特色、走在前列。重点抓好塘栖废钢铸造行业的“四节一利用”工作、纺织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笤溪流域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以及废旧塑料、废旧轮胎回收利用项目建设。

各县(市)  突出循环型工业园区及循环型企业建设、循环型农业园区建设、循环型社区建设、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等。

桐庐县: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物排放率为核心,结合生态县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求,探索在生态敏感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突出抓好富春江、分水江水体保护,大力提升水泥等建材行业的技术水平,总结推广石材行业石粉制砖等技术。在招商引资中树立“绿色招商,链式发展”的理念。提升服装、制笔、箱包三大传统行业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内窥镜生产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扩大医疗器械行业的集群规模。以工业企业的生态化改造为主线,努力构建工业园区内的生态产业链,突出抓好电镀与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项目建设,努力建设石材行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以绿色农业为目标,努力构建立体化、生态化的循环型农业园区,完善种植区块和养殖区块基础设施,提高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标准化安全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以废弃物回收为基础,加强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循环式利用,重点抓好“桐庐县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建设项目

淳安县:深入实施“环境立县、生态优先”战略,贯彻落实争当“三个示范”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努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加强循环型农业园区建设,降低化肥、农药施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茶叶、蚕桑、有机鱼国家级品牌。重点抓好生态农产品产业化项目、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发展食品饮料产业,着力打造“中国水业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改造提升纺织织造等传统产业;大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及生物医药等产业;着力加强千岛湖经济开发区、坪山工业园等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推进洁净旅游、绿色旅游,进一步提升千岛湖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千岛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循环型农村社区建设,花大力气增加太阳能、沼气的使用;加强废弃物回收市场的建设。

建德市努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为龙头,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服务业为纽带”的循环经济体系,将建德市建设成为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市建设先行区。循环型工业经济要通过科学划分功能区块,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绿色化工”新型生产模式和开发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使自然资源利用最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突出循环型化工园区和企业建设,探索一条在生态敏感区发展循环型化工产业的路子,打造市、镇两级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功能区块。循环型农业经济要建设一批上规模的有机食品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生态渔业基地,使建德的农副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打响建德的“绿色牌”。着力打造循环型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探索“猪─沼─果”循环发展模式和种养结合、多业套种的循环经济模式。循环型服务业要形成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规范的废弃物回收与利用企业,建设有秩序的废弃物回收与处理市场。加强循环型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

富阳市:按照“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方针,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造纸、建材、轻纺等传统行业,加快发展光电子、通讯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中国白板纸基地”的品牌优势,延长纸业的产业链,加强纸业的深加工,适度控制造纸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集聚造纸产业,加速循环型造纸工业园区建设,通过集中供热、集中供电、集中治污等实现园区内经济循环的规模效益;大力推广纸业的废水回用、废气回收、废泥制砖等综合利用技术,打造造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加强铜工业功能区升级改造示范工程建设,提升铜工业功能区块的技术水平,构建“铜渣、铜泥─粗铜─阳极铜、阴极铜”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规范废弃物回收市场,加强废弃物回收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与生态市创建相衔接,推进循环型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

临安市:围绕“强市、名城、胜地”的奋斗目标,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与实践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发展模式,逐步替代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发展模式,打响生态经济的品牌,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跨越,为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积累经验。重点扶持电子电缆业和农特产品深加工业,积极发展以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突出废弃物回收市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速“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废气回收循环、利用山核桃壳弃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要加强循环型农业园区建设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抓好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太湖源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高效万亩葛根种植、绿色生态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摘自《杭州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