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琵琶弹挑技法之《弹挑的手形》

 天童老僧 2016-03-08

国际华乐杯告诉您—琵琶弹挑技法之《弹挑的手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进步,过去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一种手形一种方法的演奏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的人文精神。琵琶右手弹挑技法也形成了多样的手形变化。

一、龙眼手形

食指第一关节微凸,大指小关节稍稍隆起,食指下大指上,两指交叉,因虎口形似龙眼而得名。演奏时,手腕微微隆起,食指第一第二关节,大指的大小关节同时作用,与手腕相配合一齐发力。

龙眼手形出音宽厚,绵延饱满,适合演奏文曲和抒情性曲目。

《凤求凰》(谱例5)选自《青莲乐府》,是一首传统文曲。其曲目音色、音量都应该统一在柔、虚、弱的层次上,右手技法上采用龙眼慢弹挑的方法,则声音松、厚。

谱例5

国际华乐杯告诉您—琵琶弹挑技法之《弹挑的手形》

二、凤眼手形

凤眼手形的食指与大指稍伸直,虎口形状极似凤眼,因而得名。演奏时,手腕要内弯再多些,指尖坚挺,大指大关节(掌骨关节)与食指第二关节得到充分运用,达到立在琴弦上弹奏的效果。这种手形更像是一种对拨子的模仿,手腕主动,力在指端。

由于是立在弦上演奏,凤眼手形,音色集中,发音坚挺、干净,极具颗粒性。利于演奏武曲,强力度的快速。

《野蜂飞舞》(谱例6)是根据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于1900年写成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管弦乐间奏曲移植的一首琵琶独奏曲。此曲快速轻盈,基本上以十六分音符贯穿全曲。声音要求颗粒性强,活泼跳跃且速度快,因而手形选择为凤眼。手腕凸起,手指立在弦上,手指与手腕动作小而灵活,指力清晰、坚挺,声音穿透力强。

谱例6

国际华乐杯告诉您—琵琶弹挑技法之《弹挑的手形》

《喜庆罗汉》(谱例7)是刘德海先生采用佛曲《普庵咒》、昆曲曲牌《收江南》为素材创作的。全曲仅用弹挑与中指反正弹技法完成,凤眼的手形使作品音色极为清亮、饱满,凸显“拨子”坚挺的颗粒之美。

谱例7

国际华乐杯告诉您—琵琶弹挑技法之《弹挑的手形》

三、丝竹弹挑手形

丝竹弹挑,手腕与掌心放松,手腕趋平,靠手指用力。此手形,音色轻巧灵动,擅于表现轻快节奏或有附点的跳跃节奏,适合演奏“江南丝竹”风格、评弹等风格性乐曲。

《新中花六板》(谱例8)是一首既有江南丝竹韵味又有江南评弹风格的乐曲。曲调静中有动、慢中有快,音乐轻巧、流动。因此适合运用丝竹弹挑手形。手腕趋平、放松,手指灵活用力,无明显压弦感,声音干净、清快。

谱例8

国际华乐杯告诉您—琵琶弹挑技法之《弹挑的手形》

《故乡行》是刘德海先生根据江南丝竹《文将军》素材创作的,音色以“丝竹”型指弹的清脆灵巧的音响为主,采用“文曲快弹”形式,蕴涵了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真善美的冲动。

四、三种手形的综合运用

三种演奏手法的形成,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是随着审美需求的提高而逐步完善的。在曲目中,从丰富的音色和表现手段出发,三种手形应以具体需求结合运用,如琵琶传统曲目《飞花点翠》就将这三种手形完美结合。

乐曲所描绘的是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飞雪的清高纯洁的意境。全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好似表现一副雪景清亮的山水画,弹挑应用弱而柔美的龙眼手形,使得音色清淡、朦胧、松弛。第二部分仿佛入画,音乐的力、速、情开始有着多层次的变化,弹挑可用尖而挺拔的凤眼手形,使得发音明亮,有穿透力。第三部分又回到了第一部分的感觉,成首尾呼应之势。

而对于曲三十二分音符的弹奏(如谱例9),好似画中点缀,一闪而过。应使用丝竹弹挑手形,演奏得轻巧而有灵感。

谱例9

国际华乐杯告诉您—琵琶弹挑技法之《弹挑的手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