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学和文论上的“崇无”“尚有”与“待有”

 昵称14979747 2016-03-08

  其次,是对现代中国美学和文论的否定。

  肇始于王国维的以上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否定,很快就延伸到了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否定。

  接着王国维否定论的是被称为“第一个为中国现代美学大张旗鼓的人”的蔡元培,他于1923年写了《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的文章,认为,由于近五十年缺乏中国人独创的哲学,因此,“五十年来的中国之哲学一语,实在不能成立”。⑧这里的“哲学”自然应该包括具有学科形态的美学。因为早在1901年蔡元培的《哲学总论》一书中已经提出“审美学论情感之用”和“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也”。⑨可见,蔡元培知道美学的哲学归属,却否定现代中国的哲学和美学。因此可以说,王国维否定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存在,蔡元培则否定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存在,这种否定甚至否定了王国维和蔡元培自己所从事的具有开创意义的美学研究。

  1988年,张首映提出,加世纪的中国美学仍处于“前美学”阶段。中国现代美学缺乏哲学,混同于文艺理论,又“失落了研究人生和人生审美化的道路和目的”。中国现代美学介绍多于研究,参照多于建树,评述多于哲学构思,外来知识多于内心体验,阐释印证多于真知灼见,致使中国现代美学几乎没有提出一个对世界上这门学科的崭新而有推动力的问题或一种论证方法。⑩1991年,朱辉军认为:“首先,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始终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创的、站在学科最前沿的美学思想。第一次高潮追随西方,第二次高潮师承苏联,第三次高潮又回溯西方;历史划了一个圆圈,几乎又回到了起点。我们没有‘艺术即直觉’(克罗齐)、‘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等影响一代美学研究的思想,而只有对别人的思想的阐释与解说。”“其次,与此相关,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没有划时代的美学著作。”(11)1997年,唐龙、邱紫华提出:“毫不夸张地说,西方美学史上的各种美学观点、思潮都在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首先,西方美学的制导地位表现在中国美学研究所引进的基本理论和权力话语方面。”“其次,西方美学的制导地位表现在所运用的基本学说、原理、命题方面。”“它在相当程度上确立了以西方美学为中心的价值标准,在有意无意之中排挤了中国传统的尤其是有独特理论价值的美学理论。”(12)

  1999年,仪平策认为:“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史,总体上是以西方美学为推力、为主导、为中心的历史。”(13)同年,张道一提出:“中国的艺术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然而,作为专门的美学研究,我国则落后了几个世纪。”(14)2009年,罗钢指出:王国维把自己提出的“境界”与中国古代的“兴趣”“神韵”之间的关系描绘为“本”与“末”的关系,近百年来,这个观点几乎成为学术界的一种共识。实际上,王国维的“境界说”来源于以叔本华“直观说”为代表的西方美学传统,而“兴趣说”“神韵说”植根于中国古代“比兴”的诗学原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本”“末”的关系,王国维的“本末说”本身恰恰是近代东西方不平等文化关系的一种历史写照。由于王国维始终坚持认为,他提出的境界说远远高于兴趣说和神韵说,是中国诗学的根本,因此,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否定,无异于彻底否定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中国血统和原创意义,他的“中国美学第一人”的桂冠已岌岌可危。(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