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蚕豆

 圆角望 2016-03-08

刘克襄(台湾) 文/图

春末时再访马祖,有天走进县府前的菜畦巡视,遇见了一片照过面的灌丛植物,每根粗大的杆茎,挺立约莫一公尺高,色泽晦暗。记得冬初在郊野邂逅时,它们盛开着蝶形紫花,还以为是某一豆科园艺植物,如今却已冒出食指长的豆荚。

此处是菜畦,绝不可能如此荒废,这一密集丛生再度引发了我的好奇。刚好有菜农路过,一经探问才得知是蚕豆。此豆系北方产物,闽北的位置算偏南了。台湾虽有种植,却是零星得可怜。

我若不到此地,恐怕一辈子都不知蚕豆长在土地的模样。打听熟了,日后才清楚,蚕豆还是马祖在地当令重要食材。清明时节,豆荚肥大成熟,逐渐变暗了,好些人家便采摘剥壳,在院里晾晒。我们在南方吃到的蚕豆酥,多半是豆粒剥取后的豆仁,油炸后加入蒜泥调味,委实难跟此鲜物结合。

隔日走访当地介寿狮子市场,我还看到了新鲜的豆粒。贩卖的老农直接剥取,可以煮汤、炒食,风味颇似皇帝豆。但上了市场二楼,更有一景,非得叙说。

其中有一小吃铺,专做福州地方常见的鼎边抆。鼎边抆是马祖颇具代表性的小食。跟福州人说的鼎边糊、台湾的鼎边趖,都只一字之差,食物的样貌却大不同,骄傲地突显一个小岛的自负。

鼎边抆,强调以长勺舀米浆入锅的样式。鼎边糊,主要指装盛在碗中的米浆片等成品。鼎边趖,则是指米浆成块状在锅中流窜的样子。鼎边糊和鼎边趖必须咀嚼或咬食,鼎边抆质地柔软似糊,可以爽快喝饮。

传统鼎边抆的做法,配料必须要有鳀囝干、虾油和新鲜蚕豆等在地食材。前两者跟海边物产有关,毋庸置疑,唯新鲜蚕豆常被忽视。这时节,鼎边抆便常以此在地物产作为食材。碗中若无几粒此豆,那鼎边再如何抆,都失色了。若以皇帝豆代替蚕豆,口感也不尽对。遇到鼎边抆,福州人的嘴刁尽现。我亦是吃到此抆,才惊知其精彩,很快也学着这一刁嘴。

后来回想马祖的旅行,怀念的也就不是什么淡菜、狗面的。一下飞机,若是清早便直奔那市场,图的就是鼎边抆,多掺几粒新鲜蚕豆,畅快品味这等在地食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