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引起的神经、血管、脊髓等受压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统称。中医治疗此病,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外感风寒血瘀。肾虚血瘀型多用六味地黄加活血药或右归饮加活血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多用补阳还五汤类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多用化痰药加活血药治疗,外感风寒血瘀型多用葛根汤加活血药治疗。无论哪种类型基本都加用葛根一药。
自我行医以来,遇到此种病患者无数,多久治不愈,痛苦异常。我亦按上述证型辨证论治,或加或减,或几型并作一型,结果获效者寥寥,治愈者几无。多年来,我反复探索,上下寻求,亦没有突破。如此苦闷多年,几乎也认为此病疗效一般,对于攻克此病,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同西医一样,无能为力。 后来,精研《伤寒论》,渐渐对少阳病有了新的认识,这里不做探讨,可以参考我论述的《伤寒论》中有关少阳的理解。对少阳病的新认识,加速了我对颈椎病中医治疗的进程。此病除颈椎病表现外,往往还兼有少阳病症状,只是患者不以为然,医者忽视罢了。比如:咽干、口苦、头目晕眩、手足冷、胃不好、疲乏无力、眼干眼涩、耳鸣耳聋、不欲食、脉象弦等等等等。于是,我认为此病与少阳有关。再根据其他兼症,比如头沉、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心悸、呕吐泛恶、胃脘嘈杂、脉象滑等,认为此病应与痰湿有关。于是,我创立了一个方子:柴胡汤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开始试用于临床。 不想,用之临床,效果非凡,常常三到五剂药即获效果,三周左右症状消失。大喜过望,赞我中医实非等闲!《黄帝内经》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果非虚语。欢庆之余,不敢保守,特将此方献给诸中医同仁,以备临床试用,以解患者苦痛。其方具体如下: 【处方】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陈皮15克 莱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10克 生姜3片 大枣6枚 【加减】失眠多梦者,加枳实10克 竹茹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胆南星10克 阳明有热者,加生石膏30——90克 大柴胡汤证者,用大柴胡汤换小柴胡汤,余药不变。 【说明】阳明有热的石膏症,具体有:头昏蒙不清者,多眠者,烦躁者 身热体温不高者,易汗者,口干舌燥者,口渴者,大便不畅者,失气臭者,脉滑有力者,不一而足,全在医者临床自见。只要见上症之一者,生石膏一药但加无妨,绝无弊害。 此方的应用要点必见少阳证、痰湿证、脉象弦滑,或有少阳证而脉象只滑者,此种脉象药后滑减,弦象必出。当然,医者治病,不可胶着,切莫执此一方而应百病。不过,此型患者较多,故用之多效矣。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16.颈椎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