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乡党篇(11)孔子拒绝品尝权臣送来的药物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注释


(1)问,《说文》:“问,讯也。”即审讯。本章指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2)他邦,指鲁国之外的其他国家。


(3)拜,《尚书·召诰》:“拜手,稽手。”传:“拜首,首至手。”《说文》:“拜,手至地也。杨雄曰:‘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本义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4)送,《说文》:“送,遣也。”即选派使者。本章指送客。


(5)康子,季康子。


(6)馈,《说文》:“馈,饷也。”即向他人赠送食物。本义是在别人挨饿时送去食物,支持其渡过难关。本章指赠送。


(7)药,《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说文》:“药,治病草。”即用以治病的草木。本章指药物,药材。


(8)受,《说文》:“受,相付也。”即相互交托。本义是接受,承受。


(9)达,《说文》:“达,行不相遇也。《诗》曰:‘挑兮达兮。’达,达或从大。或曰迭。”即行路而不相遇。《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本章指通晓、通达事理。


(10)尝,《说文》:“尝,口味之也。”即亲口品味食物的味道。



译文


孔子任大司寇时,其他国家的卿大夫前来聘问鲁君,孔子拜了两次把客人送走。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并接受了。但是说:“我没有弄清楚赠送药品的礼数,所以不敢先品尝。”


解读


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晏的《论语集解》中,本章分为上下两节;而在朱熹的《论语集注》中,合为一节,如今的各种解读《论语》的版本,都是作为一章。虽然这两节不是同样的内容,但有两个共同点,皆是有关待人之“礼”,并且皆有“拜”的内容。我们在此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拜”。拜,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到后来,“拜”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其中有了磕头的内容,比如拜佛,春节给长辈磕头的“拜年”仪式。遗憾的是,保留在内陆农村的拜年已经在近些年发生了变化,演变成见面打招呼问候了,这是“礼”的衰落。拜年,是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晚辈要到亲戚家去串亲戚并且拜年。这段时间,每个家庭的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中间有八个字“慎终追远,本枝百世”。家谱的下面是供桌,摆放着各种贡品。客人来时,首先站在家谱前,拱手作揖一次,再跪下给家谱上已逝的祖先磕头四次。然后站起来,依次给长辈磕头一次。本家族的人一般是除夕夜拜年,已婚的妇女一般在初一下午给本族的长辈挨家拜年。如果家族中在一年中产生矛盾的,这一个头磕下去,什么问题都化解了。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问,有解释为问候的,当然不妥,一般的问候是没有必要在这里提出来的,也不可以将“问”理解为现在的相互问候。《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东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按照《大宗伯》的记载,古礼分为吉、凶、宾、军、嘉五大类,称为“五礼”。宾礼是五礼之三,为接待宾客之礼。这里的“时聘曰问”是指诸侯派卿大夫前往聘问天子,因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定,所以叫“时聘”。《周礼·秋官司寇·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意思是,凡是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每年都要派遣大夫相互聘问一次,每间隔若干年要派遣卿互相聘问一次,新君即位时都要互相朝见。“岁相问也”的“问”,就是一种相互慰问之礼。大聘派遣卿,小聘派遣大夫。这个礼节是由“大行人”负责,大行人掌管有关大宾、大客的接待礼仪。按照《周礼》的规定,秋官系统由六十六个职位的官员,众官之长为大司寇。大行人,是负责外交的官员。显然,这里记载的是孔子任大司寇一职的事情。结合下文的“送之”,说明这是他国的卿大夫代表其国君来慰问鲁君,孔子亲送的。他邦,其他的国家,并没有特指哪个国家,这是指孔子代表国君接待来客。按理说,孔子在送别他国前来聘问的卿大夫,拜一次就足够了,为了表达诚意,孔子“再拜”,即拜了两次以送别客人,以表达对客人的敬重。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康子,就是鲁国的权臣季康子。季康子为什么给孔子“馈药”呢?难道是孔子病了?但是,从后文的“拜而受之”,说明孔子是亲自接受的,没有病的迹象。馈,《说文》:“馈,饷也。”是向他人赠送食物的意思。《周礼·天官冢宰·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意思是,凡是馈送王的饮食,主食用六种谷物做成,肉食用六种家畜和家禽。郑玄注释:“进物于尊者曰馈。”《左传·桓公六年》:“齐人馈之饩。”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显然,季康子是给孔子赠送。药,按《说文》的注释,就是用来治病的草木。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物,孔子拜谢并接受了。我们并不清楚是季康子亲自赠药,还是安排他人给孔子送药,从孔子的“拜而受之”和下文的回答,应该是季康子亲自送药。季康子何许人也?鲁定公时期,季桓子等把孔子赶出鲁国,致使孔子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到了鲁哀公时期,季桓子的儿子季康子,接受了冉有的建议,把孔子迎回鲁国,致使孔子得以完成他晚年修书的事业。孔子返回鲁国后,是有心要从政的,始终是被敬而不被重用。季康子欲施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还对冉有说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我们虽然无法通过本章清楚为什么季康子给孔子馈赠药品,但是可以确定赠药这个事实。孔子接受后,说的这句话一定是有含义的。丘未达,不敢尝。孔子并没有当着季康子亲口品尝送来的药物,一句“丘未达”给我留下了一个谜。达,通晓、通达事理,也就是弄明白、弄清楚的意思。孔老夫子到底是不明白什么呢?后人理解为不敢品尝的原因是不明白药性,这当然是猜测。有一个字我们不能忽略,就是“未敢尝”的“敢”字。敢,《说文》:“敢,进取也。”勇敢,有胆量。孔子是没有胆量先品尝送来的药,因为有一种力量约束他。结合上下文,这里应是孔子对季康子的微辞。孔子认为,季康子是不懂礼数,不是君子。因为《周礼》中没有赐药的相关礼仪,所以孔子说还没有弄明白怎么个礼数,就不敢品尝。在《周礼》有关赐食的礼仪中,孔子应该在拜谢之后立即品尝一下。这个细节正说明了孔老夫子处事的智慧,他先拜谢,然后解释,以至于权臣季康子无话可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