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乡党篇(五)

 素說 2021-05-09

01  

   原  文     

乡党第十

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02

   释  解      

孔子出使国外,举行聘问之礼时,他双手端捧着代表本国君主威严的瑞信玉圭,敛身颔首,谨慎庄敬,像不胜其重擎之不起似的。聘问升堂时,他敬畏紧张身微俯,状如作揖,将瑞信玉圭奉上授与君主,然后保持升堂授玉时那样庄重神色下堂,敬慎小心如战阵之色,不卑不亢,脚步密而细碎,循线缓慢徐行。享礼献物时,他庄严虔诚,和悦从容,尽达君主友好之诚意。享礼仪式结束以后的私觌献物会谈,就是轻松愉悦和乐的了。

03

   释  字      

《类篇》:蹜:足迫也。

《正字通》:蹜:所六切。音缩。行不举趾也。《礼·玉藻》:“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汉字“蹜”从足宿声。商承祚认为,宿“从人在席旁或在席上,有即席而止宿之意。”从足,表在席旁或在席上行走的那种“举足促狭”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云:“蹜蹜,举足促狭也。如有循,《记》所谓举前曳踵。言行不离地,如缘物也。”踵,足后跟也。略举前耻,拖曳后跟,行不离地也。

觌(覿、儥)

《说文》:覿:见也。从見𧸇声。徒历切。

《尔雅》:觌,见也。

汉字“觌”从见卖声,卖的初文含有显示、展现、自夸之义,没有卖买的“卖”义。觌本义是面见、相见之义,引申为拜见、访问、探视、以礼相见等义。

04

   素  说      

前节完整地记述了孔子上朝参见君主的过程和仪容仪态。通过孔子入门、过位、升堂、下阶、复位的不同的神态、心理、动作的描述,彰显了其遵礼、慎行、谨言的臣子形象和礼乐文明秩序的祥和,本节记述孔子出使他国时的仪态举止,通过聘问之礼的端庄谨慎,私觌时的愉快轻松,彰显了周礼的平等互尊之义和尊卑和谐之序。

孔子出使国外,举行聘问之礼时,他双手端捧着代表本国君主威严的瑞信玉圭,敛身颔首,谨慎庄敬,像不胜其重擎之不起似的。聘问升堂时,他敬畏紧张身微俯,状如作揖,将瑞信玉圭奉上授与君主,然后保持升堂授玉时那样庄重神色下堂,敬慎小心如战阵之色,不卑不亢,脚步密而细碎,循线缓慢徐行。享礼献物时,他庄严虔诚,和悦从容,尽达君主友好之诚意。享礼仪式结束以后的私觌献物会谈,就是轻松愉悦和乐的了。

本节需要注意:一是了解古代瑞信玉圭的常识。帝王分封诸侯以圭作为信物。在周代,周天子分封时,以不同的命圭玉器作为分封的信物,表示受命于天子。以四种尺寸六种制式区别身份等级。王执镇圭长一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榖璧,男执蒲璧皆五寸。命圭表示命之所归,诸侯朝拜天子要带上命圭,诸侯间派遣使臣交流也要带上代表国君的瑑圭,瑑圭形状仿命圭,尺寸比命圭少一寸。瑑圭是使命的象征,国君派遣使臣出使他国,要授圭以示君命,所以圭象征君命,执圭就象征君命在身。二是了解执圭出访之程序和礼仪。奉君主之命聘问他国首先行聘问之礼,其次行享礼仪式,最后是私觌之礼。朱熹在《论语集注》注道:“圭,诸侯命圭,聘问邻国,则使大夫执以通信。……享,献也。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实。有容色,和也。……私觌,以私礼见也。愉愉,则又和矣。”注意“上如揖,下如授”中的“授”字,“授”是指孔子授玉圭於他国君主,是奉上之意,因为玉圭是代表本国君主,故此时臣子行使的是君主之礼仪,礼仪所表达的是国与国间的平等和谐。李炳南在《论语讲要》中说:“'上如揖’,是在升堂授玉时,将玉奉上他国君主,敬如作揖。'下如授’,刘宝楠用郑注,是说授玉毕,下堂,仍不敢忘礼,还像在授玉时那样谨慎。”第三要注意私觌之礼是合乎周礼的。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 “《郊特牲》云:'朝觐,大夫之私觌,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案:此周时儒者议礼之言,先言'朝觐’,后言'大夫执圭而使’,谓聘礼则以朝聘之私觌皆为非礼。郑注云“'其君亲来,其臣不敢私见於主国君也。以君命聘,则有私见。’是郑据周礼,以臣聘得行私觌,未为失礼也。”李炳南在《论语讲要》中说:“私觌,享后以私礼相见,此时轻松愉快,所以"愉愉如也"。人臣不能私交外国,此说私觌,是奉命出聘,为国君所许,自是合礼之举。” 第四要注意本节是随从弟子的记录,并非孔子教导之语。朱熹在《论语集注》注道:“此一节,记孔子为君聘于邻国之礼也。晁氏曰:'孔子定公九年仕鲁,至十三年适齐,其间绝无朝聘往来之事。疑使摈、执圭两条,但孔子尝言其礼当如此尔。’”胡广在《四书大全校注》中引用厚斋冯氏曰:“据左氏史迁所载,恐不无轶事,是书出于门人之亲记,乌得而疑之?”双引双峰饶氏曰:“按《史记》,定公十四年,孔子去鲁适卫,无十三年适齐事,不知晁氏何据而云。以上数节,必夫子朝见摈聘时,弟子随从见而记之。”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