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乐 1. 【白话】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能奉行礼义。 2. 【注释】①隆:崇尚;尊崇。 ②谬:错误;差错。 【白话】礼的教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防范邪恶于未形成前,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天天向善德靠近而远离恶行,因此,先王都尊崇礼的教化作用。《周易》说:“君子重视事物的开头。开头若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结果会造成千里之远的错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 【注释】①宦学:宦,学习仕宦之学,提高行政能力。学,学习诗、书、射等六艺。 ②班朝:在朝廷中按照职位品级以定位次仪式。 ③莅官:到职;居官。 ④祷祠祭祀:祷,有所祈求的祭祀。祠,酬谢神恩的祭祀。祭祀,祭祀神明、祖先的泛称。 【白话】仁义道德,不借助礼在细微曲折之间,体现出的等级秩序及具体的行为规范,就不能实现;欲通过身教和言教来移风易俗,扶正去邪,若不以礼作根本标准,就不免要顾此失彼而无法周到完备;分争曲直,辨讼是非,若不以礼作准绳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没有礼就无法定名位、尽本分;无论是学习从政,还是学习其他东西,不根据礼,师生之间就不可能使教者认真、学者专心而产生亲近之情;朝班的整肃、军队的治理、官员的就职、法令的颁行,没有礼就不能彰显威严;祈祷酬谢神灵,祭祀供养祖先,没有礼就不能体现诚敬庄严。 4. 【注释】①嫌疑:易于混淆及是非难辨的事理。 【白话】礼的作用,就是用来确定人与人的亲疏关系,断定疑难事情的恰当做法,分别尊卑地位的同异,明辨是非对错。如此一来,社会才有秩序、人人才有规矩。 5. 【白话】君子做到以礼治身,便能与一切人事物和谐共处,而内心平和毫无怨恨。 6. 【白话】富贵的人若乐于学礼守礼,就能做到不傲慢、不放纵;贫贱的人如乐于学礼守礼,就能在任何场合都心志不惑、不怯懦畏惧。 7. 【注释】①昏:通“婚”。婚姻。 【白话】婚礼,是缔结两个不同姓氏的家族交好。对上来说,可以奉事宗庙祭祀祖先;对下来说,可以传宗接代、承继香火。所以君子十分重视婚礼。男女各有分工且各尽其责,则夫妇之间才有道义;夫妇间的道义建立起来了,给后代做了榜样,然后父子才能亲爱和睦;父子之间有了亲爱,然后君臣才能各正本位。因此说,婚礼是礼的根本。 8. 【注释】①朝觐之礼:诸侯谒见天子之礼。 ②聘问之礼:古代诸侯之间,互派使者做友好访问的礼节。 ③乡饮酒之礼:指乡州邻里之间定期的聚会宴饮。此礼以敬老尊贤为主,由最高层的乡大夫(主持乡政者)宴请贡于朝廷的贤良之士;较低层的是乡人邻里之间的欢聚。聚会前先祭祀鬼神,然后按照仪式饮宴,透过行“乡饮酒礼”养成谦让和庄敬的人生态度。 【白话】所以设朝觐之礼,是用来表明君臣大义;设聘问之礼,是为了使诸侯互相尊敬;设丧祭之礼,是用以表达为臣、为子的感恩之情;乡饮酒之礼,是用以明确长辈和晚辈间的秩序;婚姻之礼,是用以辨明男子和女子在家中职责分工的。礼节,能禁止混乱发生的根源,就像堤防能阻止洪水泛滥一样。所以,认为古老的堤防没有用处而毁坏它,一定会遭遇水灾;认为古老的礼仪没有用处而废弃它,一定会有祸乱发生。因此,婚姻之礼被废除,夫妇应尽的道义衰微,相处就会痛苦,而淫乱的罪行便会增多;乡饮酒之礼被废止,长幼的顺序丧失,争斗的刑事案件就会频繁发生;丧祭之礼被废弃,为人臣、为人子者的恩义淡薄,而背逆祖先、不忠不孝的人就会变多;聘问之礼和朝觐之礼被废弃,则将失去君臣各自应有身份和地位,而反叛君主、侵凌邻国的祸乱就会随之产生。 9. 【注释】①数:屡次。 【白话】祭祀不可太频繁,太频繁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一旦有了厌烦情绪就会不恭敬。祭祀也不可太稀疏,太稀疏就会使人怠慢,怠慢了就会渐渐忘却祖先。 10. 【注释】①乖:反常;谬误。 【白话】凡音乐的缘起,皆出于人心。感情在内心深处萌动之后,表现于外的就是发声。声成曲调,便成为音乐。因此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愉快,因为政治宽厚和谐;乱世的音乐,怨叹且忿怒,因为政令违背天理民心;亡国的音乐,悲哀而愁思,因为百姓处境困苦。 11. 【注释】①怠懘:当作“怗懘”,指音调不和谐。懘,不流畅、不和谐。 ②陂:偏颇,邪僻不正。 ③相陵:亦作“相凌”,相互侵扰。 【白话】音乐的内在精神,是与政治相通的。五音中的“宫”代表君主,“商”代表臣子,“角”代表人民,“徵”代表各种事情,“羽”代表器物。君、臣、民、事、物五者能谐和不乱,就不会有败坏不和的声音出现。假如宫音一乱音乐就放散而无中心,反映君主骄傲、刚愎自用而贤人远离。商音一乱音乐就会倾斜不正,反映臣子官品败坏而利用国家制度谋利。角音一乱音乐就会充满忧愁,反映政令苛刻而百姓哀怨。徵音一乱音乐就会哀苦,反映徭役不休而百姓痛苦。羽音一乱音乐就会危急不安,反映赋税沉重而百姓财用匮乏。如果五音全乱,则上下冲突、互相侵犯,称为“慢音”,表示国政傲慢又怠惰。如此一来,国家灭亡的时间就不远了。因此,真正的明君,为了替百姓谋福,一定会从音乐中体会民情,虚心调整政事。 12. 【白话】乱世的音乐,演奏木制、革制乐器的声音就像打雷,演奏铜制、石制乐器的声音就像霹雳,演奏丝竹乐器的歌舞就像大嚷大叫。用这样的声音来扰人精神,震动耳目,放荡性情,倒是可以办得到;但用来作为音乐演奏,那就不能给人带来和乐。所以音乐愈是奢华放纵,人民愈是抑郁,国家就愈混乱,君主的地位就愈卑下,这样也就失去音乐的本来意义了。 13. 【白话】乐由内心深处发出,礼则体现于外在行为。伟大的音乐必定是平易近人的,庄严的礼仪必定是简朴实在的。 七、爱民 14. 【白话】能利益天下的人,天下人也会利益他;危害天下的人,天下人也会危害他……有仁德的人在位时,天下人都依附他,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他善于为天下人谋求福利罢了。 15. 【白话】所谓天子,是对天下人如子女一样爱护,而天下人对他像父亲一样敬爱,这才称得上是天子。 16. 【白话】天地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茂盛生长,而圣人颐养贤能之士,使他们为人民谋福利,将福泽推及万民的身上。 17. 【注释】①御:治理;统治。 【白话】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管理老百姓就如同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如同兄长爱护弟弟。见到百姓饥寒,就为之哀痛;见到百姓劳苦,就为之悲伤。 18. 【注释】①土芥:泥土草芥。比喻微贱的东西,无足轻重。 【白话】臣听说国家的兴盛,是因为看待人民如受伤的人一样倍加体恤,这就是它的福祉;国家的衰亡,是因为看待人民如泥土小草一样轻贱糟蹋,这就是它的祸患。 19. 【注释】①罹:遭遇;遭受。 ②遂:不能顺利达成,不能如愿。 【白话】尧帝对天下人都心存关怀,尤其对穷苦人民更加关爱,心痛百姓遭受罪罚,担忧众人不能顺心如意。只要有一人挨饿,就说,“这是我让他饥饿的”;有一人受冻,就说,“是我让他受寒的”;有一人犯罪,就说,“是我造成他犯罪的”。尧帝的仁慈彰显而百姓就讲道义;恩德广博而百姓就全被感化。所以不用奖赏,而人民就能互相规劝;不用刑罚,而人民就能安分守己。先宽恕体谅,然后再教育他们,这就是尧帝治理天下的方法。 20. 【白话】子张向孔子问为仁之道。孔子说:“能实行五种品德于天下,便算是仁了。”子张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宽、信、敏、惠。对人恭敬就不会遭受侮辱;待人宽厚就可以得到大众拥护;做人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做事勤奋敏捷就能获得成功;能广施恩惠于人,那么人必愿意效力尽忠。” 21. 【注释】①丘:孔子自称。孔子名丘,字仲尼。 ②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 ③来:招致。 ④既:已经。 【白话】我曾经听说有国的诸侯、有家的卿大夫,不担心土地人民寡少,而担心财富不平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上下不能安定。因为均平就能致富而没有贫穷;和谐就能感召远方人来归附而不会寡少;百姓安定就不会招致外患而有倾覆的危险。诚能如此,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附,我就修养文化道德来感召他们;等到他们来归附以后,就让他们生活能安定下来。 22. 【注释】①文察:深文苛察。 【白话】现在所谓好的官吏,动用严苛的刑法来祸害百姓,使用暴力强权来残害下级,不根据法律的本意,而是专凭自己残酷的心意行事。 23. 【注释】①繇役:古代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等工作。 ②遮列:亦作遮迾、遮迣、遮厉。列队遮拦。 【白话】造成百姓流亡的原因有七种:阴阳失调,干旱和水灾侵害百姓,此其一;官府加重索取,增加赋税,此其二;贪官污吏假公济私,收受贿赂不断,此其三;有权势的富家侵占百姓财物,贪婪无厌,此其四;残酷苛刻的官吏征招劳役,贻误农时,此其五;乡间村落常常响起警报声,全村男女都得出动防卫,此其六;盗贼肆虐,抢夺百姓的财物,此其七。这七种流亡的情况还不算厉害,又有七种逼死百姓的情况:残酷的官吏殴打、杀害百姓,此其一;审理案件太苛刻,此其二;冤枉陷害无辜的百姓,此其三;盗贼遍地,这是其中之四;冤家仇人相互残杀,此其五;年景不好收成极坏,百姓忍饥挨饿,此其六;一时传染病流行,百姓感染发病,此其七。百姓有七种流亡的原因,却没有得到一丝毫的利益,想要使国家安定实在是太难了。百姓有七种丧命的情况,却没有一丝毫生存的机会,想要废弃刑法而让百姓安稳过活,实在是太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