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一名真君子?仁、智、勇,缺一不可

 悦读读书 2020-08-04

领读者:樗栎居主人

10月共读

富贵不易,安贫乐道更难

富贵是人人追求的东西,人满足了生存后,总要追求生活的更好,这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而一个生活安定富饶的人,则大多傲慢无礼,有骄矜之气,有财富、有地位了,成为社会的显达、成功人士,免不了以自己的“成功”比较他人。

在这种比较中也迷失自己,忽视对于品德的修养,而真正能做到无骄,先要不恃于自己的财富成功,这点很难。所以,孔子说:富而有德、富而好礼、富而能俭。

然而,比这点更难做到的是,人在处于逆境,贫困中,依然能固守心中的道德,依然保持乐观,不为贫困丧失原则,不怨天不尤人,安贫乐道,这正是孔子推崇颜回的所在。

君子之道 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强调,仁、知、勇三者是作为君子所必需的三方面的品格。具备这三种品格人才会不忧、不惑、不惧。

仁者,有正确的世界观,以仁义之道面对他人,济世利人,所以不忧。智者,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明辨事理,所以不惑。勇者,凡是应该做的事情,都不计较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努力达到,所以不惧。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正如五味的调和,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又如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

可见,“和”的作用不是趋向一致而是趋向和谐完美。“礼之用和为贵”便是这个含义。

显然,“和”是认同差异性的,并包容这些差异,将其统一为一个整体,这是“和”的作用。“同”正好相反,强调一致性、单一性。

“和”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包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如海纳百川,终将汇聚一起。“同”则强调服从,强求一致。

《宽容》是亨德里克·房龙的名著,书中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情怀不正是孔子的“和而不同”吗?房龙曾说:“总有一天,宽容将会成为法则。”两千多年后,孔子的“和而不同”难道不是根治这个世界文明冲突的一剂良药吗?

钱穆先生言,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故不能和。为人处世也是这样,不强求别与自己保持一致,不随意附和别人;有自己的原则,又尊重别人的见解;和周围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宽厚、包容,才是君子品格。

书友精彩打卡

晓亮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这一节在讲孔子在朝堂之上(议论政事)时的容貌、举止等方面的礼仪。

孔子在走进公门的时候,必然是敛身谨敬的样子,可见是谨(慎)(恭)到了极致。

当议论政事时,国君的位置上没有人(国君自己)。然而孔子在经过这个位置时,容貌、颜色必定会改变,必然是恭恭敬敬的。议论完毕,当孔子走尽堂阶、下到平地,便疾步向前,就像一只鸟张开它的双翼一般展开来并退下去了。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此一节为其君聘别国之礼。孔子担任了聘使,拿着国君授予的玉圭,敛着身子,像不胜其重的样子。执圭的高度很讲究:不上也不下,与心对齐正好。而在享礼(聘后献物)之时,孔子则和气满满、不再有战战兢兢的神色。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食不语,寝不言。

此一节记述孔子饮食之(礼)节。吃饭不因米饭、肉类精细而不满足从而多食;饭菜变味,鱼烂、肉腐,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接下来,仍有一大堆属于不能吃的种类。由此看来,孔子对于饮食是蛮挑拣的。当然,这么多的饮食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而并不是挑食——不饱食、不恶食。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就是:“疏食饮水,乐在其中。”

Queen

论语共读第四周,整本书已经过半,这里尤其对“乡党篇”感触颇多。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 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这一段记录了孔子在不同场合,地点,环境中的穿衣打扮,衣着服饰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味修养。

我认为在服务业人的仪容仪表尤为重要,作为个体反映了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对于整体也反映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趋势;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美好的体验过程,当今社会流行词“甲方、乙方”,双方初次见面这第一印象就非常重要!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为了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作为银行人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会驻扎在楼盘为客户随时解答各种贷款问题,那时候正值盛夏,我同事利用休息日在楼盘驻场,可是转天我就收到开发商的投诉,原因是我那位同事着装不合格,穿了便装。当时我使劲跟开发商道歉,保证没有下次。通过这一次为我们敲了警钟。无论什么时间,工作的时候,就要有工作的状态和着装。

筱维

这一周读到了《乡党》一篇,方才知道小时候外公总告诫我“食不语,寝不言”出自何处,方才知道爸妈口中常念叨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何用意。老实说这一章是共读论语以来最吃力的一章,一是生僻字太多,根本不认识;二是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所以补充了些春秋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建立点感性认识,慢慢看出点门道来。

孔夫子是个可爱的人,光讲“礼”觉得不够,还要亲自上阵把生活中的细节都演示给你看,放在今天绝对是敬业至极的老师了。古代没有录像设备怎么办,他就用语言来描述:我是怎么穿搭的,怎么养生的,怎么跟上下级沟通的,怎么进行表情管理的……

这篇没有“子曰子曰”,但是我却透过文字脑补了那个时代日常起居的生动画面。宽阔的袖口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张开,我仿佛就看到孔子走来,步伐沉着坚定,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潇洒,让你的眼神无法从他的身上离开……没办法,我已经是他的迷妹了。

丫丫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达到了孔子心目中“仁”、“礼”的标准。他安贫乐道、守礼好学,应该算孔门首席大弟子。可惜英年早逝,让孔夫子痛心疾首大呼“天丧予!天丧予!”可能是因为早逝,颜回没什么著作,只在论语中记述了孔子对他的溢美之言。脑补如果他没有早逝,继承孔子衣钵,定能讲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成为柏拉图是的人物。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句的重点在“述而不作”,我想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一来是因其信而好古,二来也是自谦。他老人家修订《六经》,怎么没有“作”的成分呢?他应该是叫“述而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孔子不是耶稣,《论语》更不是《圣经》

人无完人,懂得包容父母才是孝道

《论语》命题作文——己欲达而达人(上)

《论语》命题作文——己欲达而达人(中)

《论语》命题作文——己欲达而达人(下)

既要忠诚,又不能过于耿直,交朋友也是门学问

颜回:生活可以清贫,但精神家园一定要富饶

孔子不爱创新?懂得尊重才有传承

即日起,关注公众号可获得上月共读书目电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