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乡党篇》感悟四十九

 以仁通志 2023-05-19 发布于陕西

乡党篇第十

(一)

原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白话:

孔子在乡里时,脸色温和,恭敬谦逊,好像不会说话似的。他在宗庙朝廷时,说话清楚不含糊,只是很谨慎。

感悟:

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相处时,应该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应对,这不叫圆滑,而是随机应变。孔子学问广博,社会地位高,身边人在尊敬他的同时也感到压力,所以他和家乡人相处的时候不夸耀自己,不想给家乡的人造成压力而不舒服,他不仅不夸耀自己,还非常的恭敬谦逊,表现得很普通甚至愚笨的样子,让乡人觉得平易近人。到了朝廷上,这是讨论公事的地方,他认为要据理力争,该说就得说,还得说清楚,但说话时要谨慎,因为公事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关系百姓的日常生活,只有谨慎才不会轻易出错。

有时候我们以为圣人跟普通人处处不一样,其实不是,圣人做的事情很平常,跟我们一样要吃喝拉撒睡,有工作要做,有人际关系要维护,有烦恼要处理。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他能够在任何场合下都做出恰当的行为,而普通人换个场合就慌了,就失去分寸,就胡言乱语了。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三秒钟的圣人,但真正的圣人是随时随地的。

(二)

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in)如也。君在,踧(cu)踖(ji)如也,与与如也。

白话:

孔子在朝廷,当他和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气氛欢乐。当他和上大夫交谈时,不卑不亢。国君在朝廷时,他恭恭敬敬,威仪适中,不紧张也不松弛。

感悟:

孔子就像一面镜子,看到不同的对象就自动做出适合的应对方式。孔子对上恭敬,对下和悦,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上谄媚,对下苛责,差别在哪儿呢?

孔子想的是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而那些人想的是别人让我不舒服,我就让其他人不舒服。

(三)

原文: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以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白话:

国君召孔子做摈相去迎接宾客,孔子面色立刻变得庄重恭敬,走路时好像脚下有薄冰般谨慎戒惧。他对同行的摈相作揖,左边右边,挥张两手,衣服前后摆动而不乱。从中庭向前走的时候,如同鸟展开羽翼,状态端好。宾客退了,他必定向国君回复,说:“宾客不再回头了。”

感悟:

这里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工作的状态,领导给他安排工作,他能立刻进入状态,工作时认认真真,一点都不松懈,工作做完了他就向领导汇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叫做“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孔子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成为鲁国的司法部长,凭借的就是他把每一件交代的工作都能认真完成,可见圣人也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奋斗出来的。

(四)

原文: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白话:

孔子进入公门,收敛身子恭恭敬敬,好像公门容不下他的身子一般。他不在门中间站立,也不把脚踏在门槛上。路过国君经常站立的位置时,他的脸色发生变化,走路时好像脚下有薄冰般谨慎戒惧,也好像不会说话了。牵衣升堂的时候,收敛身子恭恭敬敬,屏住气好像没有呼吸一样。等到退下朝堂,下了朝堂阶梯一级,他的脸色就舒展了,怡然和悦。走完了朝堂的阶梯,到了平地,他就快步向前,像鸟张开羽翼一般。等再经过国君站立的位置时,又变得恭恭敬敬。

感悟:

这是孔子上朝的状态,在今天的人看来好像很拘束和繁琐,不就上个朝嘛,至于这么麻烦吗,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当然不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判当时的孔子,他生在乱世,礼崩乐坏,国君和大臣之间没有了分寸,混乱的事情经常发生,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做出示范,恢复崩坏的礼乐,建立和谐的国家秩序。在礼的行为规范上,他做到十分,别人就能学到六分。如果他也跟普通人一样觉得麻烦,只做六分,那么其他人只能学到三分。

在很多人看来,孔子的行为很迂腐,大家都不遵守礼了,你孔子却遵守,不仅遵守,还非常认真的遵守,那就显得可笑了。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嘲笑孔子的人很多,却没有几个被历史记住,看似迂腐的孔子却被人纪念至今,为什么呢?孔子做的事情是永恒的,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一天,他的价值就存在一天。

(五)

原文: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i),愉愉如也。

白话:

孔子为聘使,执国君的圭,敛着身子,好像不胜其重的样子。他执圭面对上级,好像和人作揖一般。他执圭面对下级,好像授予对方东西一样。他的面色战战兢兢,两条腿好像迈不开步子,又好像脚下有东西,跟着它向前走。等到享礼的环节,他的容色和悦了一些。等到私人相见时,他更加和颜悦色了。

感悟:

我们常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此处孔子的脸色似乎经常变化,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愉悦,是孔子的境界低吗?当然不是,孔子明白大道的本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他不会被外界环境影响,但他同时知道人世间的规则,人既然在世间生活,该遵守的还得遵守,这不是被动的约束,而是自主的选择。

(六)

原文:

君子不以绀(gan)緅(zo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chi)綌(xi),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白话:

君子不把玄色纁色用在衣领和袖边上,不把红色紫色用在日常家居服装上。暑天的时候,在屋里穿着葛单衣,外出时必须加个上衣。黑色衣服内部用羔羊皮裘,素色衣服用小鹿皮裘,黄色衣服用狐裘。家居所穿的裘皮要比出门所穿的稍微长一点,又把右边的衣袖裁短一些。晚上睡觉时要穿睡衣,它的长度到两个膝盖的位置。冬天把狐貉的皮作为褥子。除去丧事,其他时候佩戴一切备用的玉器。除了朝祭时用正幅的帷裳,其余所穿的裳总是开剪斜幅缝制的。吊丧时不穿黑色羔裘,不带玄色的帽子。每年到了正月初,必定穿着朝服上朝。

感悟:

君子做事,无论大小都井然有序,有条有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