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坤出任丹徒令

 青梅煮茶 2016-03-08

  大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可能就没有多少人清楚了。其实,这一说法始于明代茅坤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茅坤不仅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政绩斐然的好官。嘉靖二十二年(1543),在归安(今浙江吴兴)居家守丧三年期满的茅坤被朝廷任为丹徒令。这是茅坤继三年前出任青阳(今属安徽)令后,二度为令。

  茅坤被任丹徒令,说起来和时任武英殿大学士的严嵩颇有点关系。湖州府推官袁应枢是严嵩之婿,曾将严嵩所著的《钤山堂诗刻》赠给茅坤。茅坤读毕,大加赞赏,他对袁应枢说:“诗自屈、宋以还,世惟羁臣骚客得之,故罕有历官宰执而以诗名者。公所赋,殆张曲江之流也。”张曲江即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大家可不要以为茅坤是在溜须拍马,抛去人品不谈,严嵩文才还是很不错的。

  袁应枢后来将茅坤的这番话,转述给严嵩听。严嵩高兴坏了,竟将茅坤引为知己。正巧吏部选任官员,严嵩便派人去打招呼,要将茅坤补为分宜令。分宜位于今天的江西,是严嵩的老家。严嵩想让茅坤到自己老家去当县令,可见对他是多么赏识。可不久严嵩听人提到茅坤为人“强项”,这才改变了主意,将茅坤选为丹徒令。

  “强项”是什么意思呢?这说的是茅坤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为什么听到这句话,严嵩就改变主意了呢?试想一下,如果严嵩的家人在老家有一点为非作歹之事,碰上茅坤,这还不得惹出大麻烦啊。

  闻知被任为丹徒令,茅坤开始并不愿意赴任。他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哭父母之亡,病征忡”,一是“丹徒绾江而县,颇冲疲”。“冲疲”指的是丹徒地处交通冲要,民情疲顽,难于管理。就在茅坤为此事蹰躇之际,友人唐顺之从武进跑到归安探视。唐顺之对茅坤说:“君非死病也,特耗心血而怖耳。丹徒故多名医,君姑之官而医,医不效,投牒自免未晚也。”唐顺之的意思是,你的病并不是不治之症,丹徒那里多名医,不妨去赴任,顺便治病,如病治不好,到时候再辞官不迟。正是在唐顺之的劝说下,次年二月,茅坤赴任丹徒。

  茅坤到任的这年夏天,江南遇上罕见的旱灾。茅坤在《丹徒纪事》里这样描述这场天灾:“当是时,火入斗,而南由蜀汉抵豫章,北迤江淮、吴越,盖数千里也,而吴越为最甚,民大饥。”当时徐州以北粮食产量还可以,可是江淮之间却“闭籴”,也就是停止粮食收购,这样一来,谷价飞涨,一担千缗。

  眼见民不聊生,茅坤给相关部门发去文书,要求停止“闭籴”。茅坤说:“转籴者,譬人一身血脉也,一不通,则淤血为患矣。闻古之救灾者,增价以招商,未闻闭籴也。”接到茅坤的文书后,“闭籴”令终于被废止。

  当时有使者到丹徒,责问茅坤为什么不将全县之民组织起来,去收购粮食。茅坤从容不迫地说:“丹徒之民无可劝,且劝之家多,势必骚然。独魏勋一家,足矣。”魏勋乃是当地首富,使者面有难色。茅坤说:“天道好还,丹徒合邑之民割肤朘髓奉之二百年,今以其一家雁凫余粮报丹徒穷民,奚不可者?”随后,茅坤将魏家农田使者六人召至,对他们说:“若知祸不旋踵乎?”你们不知道大祸就要临头了吗?众人愕然。茅坤又说:“丹徒民饥极矣,终且为变。勋家能自保乎?若主家秋粟无算,皆丹徒邑民脂膏。而若等六人为渔猎首恶,直指欲缚若等以谢穷民。”六人大惊,愿以“万石贷民谢罪”。

  茅坤继而又将丹徒县数百殷实之家召集起来,让他们外出收购粮食。茅坤认为,救荒别无良策,只有多多贮存粮食。他还拿出库金,出外购粮,并发布榜文,“听各随便转籴,官无与”。正是在茅坤的组织下,丹徒县粮食贮备充足,灾情得到平息。应天巡抚丁汝夔对茅坤很是称赏,将这一做法在诸郡推广,谷价这才得到平抑。

  虽僻处丹徒,茅坤却是心系天下。他听说京师将官兵多余的月粮拿到市场上去卖,每石价仅三钱。茅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当此灾年,户部应该对江南诸郡漕粮有所减免。丁汝夔对此表示同意,上奏朝廷。江南诸郡漕粮因此得免四十万石,议折的又有八十余万。虽此荒年,江南谷价不甚贵,皆出于茅坤的悉心谋划。

  丹徒的田地,一半枕山,一半枕江。枕山的田地,除了靠近池洼的地方还能产点粮食外,其余几乎寸草不生。而枕江的田地,则能够保证灌溉,产量没受太大影响。茅坤于是将朝廷减免的糟粮计划,全部给了山田之民,“山田之民得以无税也”。

  茅坤同时着手整治里甲、均徭等事项。里甲是明代的徭役制度,当时除了户、礼、兵三部的岁派不能减省外,工部坐派的生熟铜、皮张等,从嘉靖朝开始,每年有所缓解,部分滑吏、里胥竟借此敛财。每年丹徒县仅这笔岁额,就达万金,百姓负担很重。经茅坤整顿,岁额减至五千金,全部由江田之民承担,“山田之民得以无办里甲也”。

  均徭也是徭役制度。除了保留巡司弓兵以护江防外,茅坤对铺兵、皂隶、甲首、门子等,均大刀阔斧减省,十去其五六。如铺兵原有七十余人,现减至三十余人;皂隶原有二百人,现减至九十人。从弘治、正德年间开始,除亲自服徭役外,一部分均徭转为银两缴纳。丹徒原来均徭定额五千金,经过减省只余两千金。这两千金同样全部由江田之民承担。经过茅坤一系列整治,江田之民的赋税并没有增加,而山田之民的赋税却是大大降低了。

  闻知有百姓“掘蕨煮草,剥树皮而食”,茅坤决定放赈。可是里胥报上来的户籍,十之七八鱼目混珠。茅坤核查再三,仍有一半乃是假冒。一日,茅坤将乡间负责征赋的人集中起来,对他们说:“岁大饥,其所不能输赋者众,今且不免代为之输矣,奈何?”茅坤的意思是,既然这么多人缴不起赋税,大家看看能不能帮他们代缴。他将那本户籍册递给大家,让大家甄别之下,到底有哪些是缴不起赋税的。众人都害怕要代缴赋税,于是将那些极贫的人家全部呈报上去,共得数千户。他们哪里想到这是茅坤施了一计,用来赈济灾民的呢。根据这份名单,茅坤组织放赈。为了让更多的灾民得到救济,他单骑遍行全县,“按各县所贮,为之沿乡而赈”。当时茅坤染病在身,可他却拖着病体,抱病各乡放赈,问民疾苦。此次放赈共一万八千户,数万人因此活命。

  对于茅坤的功绩,时人颇多记载。明礼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姜宝系丹阳人,他在《丹徒县荒政记》一文中说:“公可谓有造于丹徒矣。故公去丹徒已二十有六年,而士民思之如一日。”万历二十三年(1595),距茅坤出任丹徒令已整整五十年,丹徒县学诸生呈请为茅坤举名宦以崇祀典。万历三十年(1602),朝廷批复立茅坤牌位,送镇江府丹徒县入名宦祠崇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