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遇桂枝汤则愈"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医圣仲景,针药并用,后世效之,历代名医无不奉为圭臬…… 当代中医泰斗刘渡舟教授,作为对现代中医有卓越贡献、巨大影响的学家,亦重经络辨证论治. 根据肝胆表里,肝经起于大敦理论,用龙胆泻肝汤愈"大趾发;"根据少阳三焦经所过肩胛部位理论,用小柴胡汤为主愈后背肩胛痛; 根据太阳经过颈项理论使用桂枝汤加葛根或加麻黄葛根处理颈项问题并取得好疗效等等. 极强调经络学说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指出有了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就活了.因为,没有经络,人体各部如何连接呢? 不会走,如何跑?所以,吃透传统中医针灸理论,融汇贯通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不通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如何古为今用? 同时,发展创新亦不可或缺.一味守旧泥古、不讲发展创新,乃求死之道!要发展创新,就必须有足够的厚积。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中医针灸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必须与时具进.现代科学、医学知识如解剖组织胚胎,生理病理,物理生化,电磁感应,生物化学等;现代科研手段、实验室技术等,对研究中医针灸是必须的.这实际上是洋为中用或今为古用,或洋为我用,现为我用的问题. 作为在美国中医界的佼佼者,刘渡舟教授的得意弟子,赵软金博士,勤求古训,博釆众方.中医针灸传统理论,烂熟于心;现代科研、医学知识,实验手段,了如指掌.师古不泥古,创新不忘古,将中西医理论完美结合,思路清晰,ideas 超然! 厚积薄发,运用现代科技伩息、手段将针灸机理加以总结阐述.他临床研究,机理探索,研发中草药,亦不遗余力.穷神极变、继承发扬、结合当代,西为中用,少出其右!乃中医针灸在美之中流砥柱! 薄发一: 改进发明了两项针灸专利1).光纤针灸针,将激光和紫外光传到病位(肿瘤) 2).阶段性导电白金针,BBT生物电治疗便秘圈。 薄发二: 在临床实践卓著疗效的基础上,实验研究自己常常使用的有效方剂,用现代科技、西医理论揭示其好的疗效的原理、依据. 如: 1).病得灵是由大寒与大热药巧妙组合而成,功能平衡阴阳,调和营卫,促进气机的升降开合,将机体推到自我修复的状态,唤醒机体自愈功能:既可抑制体液免疫,又可增强细胞免疫.是一难得的免疫调节剂,用于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由于有对P53基因激活功能,也广泛用于癌症病人的治疗.病得灵还有对白细胞介素6有抑制和转换成伽马干扰素的功能,因此也是临床常用的对抗化疗副作用最有效的天然草药。 2).胃得泰是由伤寒论诸多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来.既可温中降逆、去胃肠道中的湿热毒气、抑制胃酸,又能促进消化酶类的产生并提高其活性.临床上既可用于烧心返酸,又适用于胃瘫,胃肠蠕动功能低下的病人,并且长期服用没有任何付作用.实验研究还发现胃得泰除能选择性地抑制胃粘膜上的A细胞外,对于B细胞和C细胞也有激活作用! 3).癌康是由当归芦荟丸为基本方,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与现代实验研究成果所制备的.针对下消化道的热毒顽痰和血中热毒流痰而设.临床上对于顽固性便秘、大便干结效果卓著.也用于消化道癌症、淋巴癌和血癌!关于本方的两篇实验研究文章正待发表. 薄发详细内容可到AnFaLa.com查询 在针灸方面,针灸和人体是怎样的关系?在刺入体内的过程中,针接触多种组织.它和所接触到的组织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组织、影响人体,取得疗效,学说甚多,其中不乏切中要害并指导临床者?? 但,针和组织是如何接触及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和物理线圈、电磁场理论、由磁振动理论有关吗? 趙软金博士,不愧是医圣传人,泰斗弟子,承古创新,继往开来.其对电磁振动共振学说的感悟会使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对针灸临床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并且,让心中易了,指下难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以言传、指下可明!因此,说这次讲座是有微信以来的最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不过分! 当代中国,倾国之力,探索针灸机理逾半世纪,有很多新的发现、新的理论??、这些新发现、新理论都是很多大师大家和其团队的心血的结晶!趙软金博士将要展示的理论阐述,与这些新的发现、理论相比,毫不逊色! 十分感谢他关心支持纽约论坛,将这一高水平的讲座放在纽约群来讲! 让我们热切期待赵软金博士给我们带来的绝对的一流的振撼性的讲座! ----本文为王少白医师撰写 原标题为:《写在赵软金博士讲座前》 录音和课件,共分为四个,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或“Read More”,查看课件和收听第一个录音。每个页面下面的“阅读原文”或“Read More”,都链接到下一个录音和相应的课件,方便您依次收听。 也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医道精要”公众号后,回复“针刺原理”,获取全部录音和课件,以及上传到荔枝FM上的音频链接,中国视频版,海外视频版的链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