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味宜忌饮食原则

 名天空间 2016-03-09

五味宜忌饮食原则

歧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金,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二气长存。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

五宜:

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犬、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麦、羊、杏、薤。黄色宜甘,脾病宜食粳、牛、枣、葵。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黄黍、鸡、桃、葱。黑色宜咸,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栗、藿。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咸:大豆、猪、栗、藿。

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

脾病禁酸,宜食苦,麦、羊、杏、薤。

肺病禁苦,宜食甘:粳、牛、枣、葵。

肾病禁甘,宜食辛:黄黍、鸡、桃、葱


孙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咸增苦以养心;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时珍:五欲者,五味入胃,喜归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通之。五禁者,五脏不足之病,畏其所胜,而宜其所不胜也。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令人抿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抿心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食令人洞心。辛走上焦,与气具行,久留心下,故洞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干。(附:九针论作咸走骨,骨病毋多食咸。苦走血,血病毋多食苦。

五伤: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

五过: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肉胝而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皮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失,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时珍曰:五走五伤者,本脏之味伐其所胜也,即脏气偏胜也。

五味偏胜:

歧伯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咸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王冰曰: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余味仿此。气增不已,则脏气偏,必有偏绝;脏有偏绝,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暂获胜,久必致夭。

升降浮沉

补之以辛、温、热及气味之薄者,即助春夏之升浮,便是泻秋冬收藏之药也。在人之身,肝心是矣。

补之以酸、苦、咸、寒及气味之厚者,即助秋冬之沉降,便是泻春夏生长之药。在人之身,肺肾是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