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祭文 陶渊明

 板桥胡同37号 2016-03-09

歲惟丁未,律中無射。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於本宅。故人淒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羞以嘉蔬,薦以清酌。候顏已冥,聆音愈漠。嗚呼哀哉!茫茫大塊,悠悠高旻。是生萬物,餘得為人。自餘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綌冬陳。含歡穀汲,行歌負薪。翳翳柴門,事我宵晨。春秋代謝,有務中園。載耘載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牘,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餘榮,心有常間。樂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愛之。懼彼無成,愒日惜時。存為世珍,沒亦見思。嗟我獨邁,曾是異茲。寵非已榮,涅豈吾緇。捽兀窮廬,酣飲賦詩。識運知命,疇能罔眷。餘今斯化,可以無恨。壽涉百齡,身慕肥遁。 陶渊明的《自祭文》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陶渊明作《自祭文》,《自祭文》是陶渊明自忖将永归于后土时所作,《自祭文》与中年所作《拟挽歌辞》之诙谐不同。临终留遗言的先例,检《左传》可见;魏晋文人自挽之习,亦见于缪袭陆机之《挽歌诗》。然而死前自作祭文,设想自己已死而祭吊之,却自陶渊明始。
       陶渊明一生贫病交加,偃卧瘠馁。面对死亡,陶渊明确实有汉末文人及阮籍一样的痛苦、疑惧,然而在死神逼近之际,却洞穿生死,获得澄明。他平静地追忆自己的一生:有贫困,有孤独,更有属于自己的欢乐;虽然生之痛,死之念,坦然与悲恸、释怀与留恋、牵念与歉疚等种种思虑依然深沉留存心底,然通达、彻悟、乐天知命,让他不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者,而且心中充满欣慰,一片宁静。即使心中仍有“人生实难,死如之何”的哀伤,却又是大彻大悟后的哀伤。陶渊明以其睿智、从容、自然、冷静,站在魏晋精神的高峰。正如苏东坡所说:“读渊明《自祭文》,出妙语于纩息之余,岂涉生死之流哉!”
       《自祭文》是陶渊明自己的安魂曲,深邃、沉潜、安详,只有怀有大爱者,对死方能如此深情。梁启超说:“若文学家临死留下很有理趣的作品,除渊明外没有第二位哩。”
       《自祭文》全文如下: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翳,yì,形声字,从羽,嫛(yī)声。原指用羽毛做的华盖,后引申为起障蔽作用的东西,也指病症名,另指一种鸟。),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呜呼哀哉!
       《自祭文》译文如下:
       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我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归于自然。 亲友们凄伤悲哀,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鲜美的菜蔬,斟上清醇的美酒。我看见眼前人们的脸庞渐渐模糊,周围人们的声音听起来愈益稀微。
       唉!悲痛啊!苍茫大地,悠远高天,天地生万物,我也幸得降生为人。自从我降生,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碗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

       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汲水,背着柴禾时还一路边走边唱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春去秋来,在田园里干活,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暖阳,夏天沐浴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佘力,心中闲静,自在悠闲。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这人生一世,人人都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所以都格外珍惜时光。世人都想生前为人所尊重,死后被人所思念。可叹我自己特立独行,竟是与众不同。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然,酣畅饮酒,尽兴赋诗。即便识运知命,谁能不眷恋人生?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憾了。

       我已至老年,一心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寒来暑往,死生异境。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越行越远,萧箫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羞于像春秋时宋国桓魆的墓葬那样奢侈,也不会像汉代杨王孙的墓葬那样过于简陋。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一切空虚。

       我死后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既不看重生前的赞誉,谁还会在意死后的歌颂?人生之路实在艰难,人死之后又会怎样呢?唉,悲痛啊!

       更多陶渊明的《自祭文》的相关文章,请在祭奠网博客浏览阅读,如您想要祭祀亲人或在网上纪念馆里追思祭奠故人,请您移步华夏祭奠网网上扫墓首页登录进入。

另:

自祭文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祭文,向来都是生人写哭凭吊死者的。晋人狂放,喜爱给自己作祭文和挽歌,不但不以为嫌,反以此表示自己勘破生死的旷达清通。一时之间,此习蔚为风尚。如山松每次出游,都命左右随游者作挽歌,边游边唱。陶渊明在这《自祭文》外也作有《挽歌诗》。此文作于元嘉四年(427)九月,人常以为陶渊明卒于此月,但朱熹《通鉴纲目》说,他卒于此年十月,是文乃卒前两月,自觉身体衰微时所作。

基本解释  为自己逝去而准备写的祭文

原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无射 wúyì1.不厌。·小雅·车舝》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郑玄 笺:射,厌也。 陆德明 释文:射,音亦。2.古十二律之一。位于戌,故亦指阴历九月。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郑玄 注:无射阳声之下也。3. 周景王 所铸钟名。后亦泛指大钟。

逆旅  客舍;旅店

祖行 (1).谓饯别将病逝者。  陶潜 《自祭文》:“ 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2).指饯送死者。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蓍龟有吉,制我祖行。望旐翩翩,执笔涕盈。神其有知,昭余中诚。”(3).饯行。《新唐书·循吏传·韦仁寿》:“ 仁寿 乃告以实曰:‘吾奉诏第抚循,庸敢擅留?’夷夏父老乃悲啼祖行,遣子弟随贡方物。”  王禹偁 《序》:“上心豁如,咸可具奏,重慰远俗,劳而遣之,都门祖行,即席探韵,又得若干首。”

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夜长,气氛萧瑟,鸿雁南飞在途中,草木发黄凋零。陶子将要告别人世,永远归于土地。老友凄惨悲痛,一同在今晚为我送行。烧好鲜美的菜蔬,献上清醇的美酒。看着我的脸色渐渐昏暗,听着我的声音越来越远去。呜呼可悲呵!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犊,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天地生万物,我才得以成为人。自从我降生,遇到的都是贫贱之命,饭碗水瓢常常是空的,冬天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带着欢乐去山谷里汲水,一路唱着歌背负着柴禾,柴房是昏暗的,从早晨到夜晚一直不停地干着活。春去秋来,在园中干活,又是耕田又是培土,又是育苗又是繁殖。高兴地看书,快乐地弹琴。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洗洗清泉。辛勤劳作,不剩下半分体力,心中常常有闲情逸致。快乐地接受老天给我的命运,顺从本分,一直到死。

[gāo mín] (1).高天。 晋 陶潜 《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驿涂中见寄》诗:“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 清 黄来 《戊辰冬与张四明西同舟纪别》诗之四:“ 闽 地多峻岭,森秀凌高(2).指皇帝。 清 钮 《觚·献诗保寨》:“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高。”

箪瓢屡罄[dān piáo lǚ qìng] 【解释】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出处】晋·陶渊明《自祭文》:“箪瓢屡罄,希谷瓢饮。”

絺绤絺綌chī xì 葛布的统称。葛之细者曰,粗者曰。引申为葛服。《周礼·地官·掌葛》:“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 唐 李白 《黄葛篇》:“闺人费素手,缉作絺綌,缝为国衣,远寄 日南 客。”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譬凌寒而衣絺綌,当涉川而策高车,纳侮招尤,莫此为甚。”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只因为人生只有这一百年,人们才爱它。害怕一事无成,贪爱、珍惜时光。活着时是世上的珍宝,死后还被人思念。可叹我与众不同,想法竟与别人完全相异。我认为别人对我的宠爱不是自己的荣耀,别人对我的玷污也不是我的耻辱。在破败寒酸的茅庐里依旧傲兀,痛快地饮酒写诗。了解了自己的命运,才能做到不再眷恋人生。如今我死了,可以没有遗恨。到了百岁的年龄,一心向往深居简出,因为老而死了,有什么可以再留恋的?时光飞逝,死了已与活着不同。亲戚们一早前来,好友们趁夜赶来。把我葬在野外,让我的灵魂安宁。

愒日 kài rì1.荒废光阴。《左传·昭公元年》:“主民,岁而日,其与几何?” 宋 陈造《即事》诗:“问俗即今防日,来时抚事错销魂。”2.珍视时光。 晋 陶潜 《自祭文》:“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日惜时。”

独迈[dú mài] 【解释】:独自行走,孤行。【出处】:晋·陶潜 《自祭文》:“嗟我独迈,曾是异兹。

缁(zī  ◎ 黑色:~衣。~帷。~素(a.黑和白;b.借指僧人和俗人,因僧尼穿黑衣,而白衣是平常人穿的衣服)。~黄(指和尚与道士)。

niè1. 可做黑色染料的矶石:~石。2. 〔~〕佛教指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亦作僧人的代称。3. 以黑色染物,以墨涂物:~字(在身上刺字涂墨)。~面。~齿。~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zuó wū] 傲岸貌。 晋 陶潜 《自祭文》:“兀穷庐,酣饮赋诗。” 清 钱谦益 《追和朽庵和尚乐归田十咏》之八:“我生兀略相似,玉堂今作扶手。”

外姻[wài yīn] 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左传·隐公元年》:“士逾月,外姻至。” 杜预 注:“姻,犹亲也。”《后汉书·皇后纪序》:“妖幸毁政之符,外姻乱邦之迹,前史载之详矣。”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外姻远近至,名列通夜台。”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依倚舅族,分张外姻,奉祀免丧,礼无遗者。” 宋 陆游 《祭王侍御令人文》:“惟是孤生,实忝外姻。”参见“ 外亲 ”。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我的鬼魂在暗中行进,我的坟墓在旷野中冷冷清清,宋臣造墓过于奢华让人耻之,王孙入葬过于简单,让人笑之。死了就空空如也,感慨也已遥远,不起坟,不植树,日月也就这样过去了。不看重生前的赞誉,谁还会看重死后的歌颂,人生实在很艰难,死又算得上什么呢?呜呼悲哀啊!

窅窅 yǎo yǎo1.隐晦貌;幽暗貌。《鹖冠子·天则》:“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冥冥。” 陆佃 注:“不以潜晦举人之善。”  戴叔伦 《赠徐山人》诗:“针自指南天窅窅,星犹拱北夜漫漫。”2.遥远貌。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 南朝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四:“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絶阻河关。”《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孤云落日春云低,良人窅窅羈天涯。”3.深邃貌。  韩愈 《剥啄行》:“窅窅深堑,其墉甚完。”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仰眺祗觉崇崇隆隆而不见其顶,下瞰祗觉窅窅冥冥而莫晰其根。”4.象声词。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灵瑟时窅窅,霠猿夜啾啾。”  迺贤 《巢湖述怀寄四明张子益》诗:“凉波不动舟如飞,櫂歌窅窅声相随。”冥冥。指阴间。

kuò 1. 空阔,广阔:~然。寥~。2. 扩大:~张。3. 空寂:孤独:“悲忧穷戚兮独处~”。4. 物体的周围、外缘:轮~。耳~。5. 古同“郭”,外城。

鉴赏

祭文,向来都是生人写哭凭吊死者的。晋人狂放,喜爱给自己作祭文和挽歌,不但不以为嫌,反以此表示自己勘破生死的旷达清通。一时之间,此习蔚为风尚。如袁山松每次出游,都命左右随游者作挽歌,边游边唱。陶渊明在这《自祭文》外也作有《挽歌诗》。此文作于元嘉四年(427)九月,人常以为陶渊明卒于此月,但朱熹《通鉴纲目》说,他卒于此年十月,是文乃卒前两月,自觉身体衰微时所作。

在这篇祭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生活情状、性格志趣和人生理想作了总结性的抒写。在作者看来,人要长有欢乐,必须乐天委分,也即顺应自然,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做到赏不为喜、罚不为忧,享清明之心境而无物欲之牵累。正是带着这种通达的认识,他不骛外求,敛情抑性,专意于自然,于是负薪汲饮、耘耔繁育,在他皆有乐趣。同时,他能绝去世人常有的叹老嗟卑,现实地看待生命,勘破生死大关,以欣悦而又安详的心境,回归自然。

本文在写法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受祭文这一体制的限制,通篇用了简短的四字句,杂以五字、六字、八字句,虽置辞简赅,但意象生动,含蕴丰富。且句中多次换韵,整齐中见变动,使文章显得潇洒飞动,这对传达作者淡泊的性情、高洁的人格无疑是很熨贴的。另外,本文情感之真朴,文风之茂实,也很有特色。陶渊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在这些作品中,他描写躬耕自资的乡居生活,讴歌大自然,这篇祭文虽与诗歌存有文体样式的不同,但它在抒情言志之真实、贴切和自然方面,与《归田园居》、《饮酒》等著名诗篇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昔钟嵘《诗品》称赞陶渊明每观其文、想其人德,本篇尤为亲切。(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古文鉴赏大辞典》李宗为撰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