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洪涛博士谈中医、养阳与春季养生

 jiankunzhaorui 2016-03-09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涵盖天地的一门学问,而不仅仅是医学。孙思邈强调,中医人应该在道的层次上努力。这个道即是天地之理,因此,中医人不但要学习汤药,还要学习并实践导引、服气、按摩、针灸等,并需兼通《周易》、八字、禄命、阴阳、风水等等传统文化。孙思邈之所以能在中医领域达到如此高度,与其所学必然有关。


中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内经》时代,中医是道,重视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宋后至明清时代,中医是儒,重视传承;今天,中医是术,只求缓解症状,且过于依赖机器。中医若能回归到《内经》的层次,掌握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中医才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否则,仍不过是术的层次上的徘徊而已。


中医是什么?中医是能治病的医学(医乃仁术),除此之外,中医还是国学(是国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接地气,最能为人民服务),是哲学(是关于生命的哲学),是(是天地大道),是价值观(最具正能量,最环保,最合乎自然法则),也是生活方式(积极、向上、快乐、放松、宽容、平和、慈悲、感恩)。


中医人应该如何生活,一位网友给出了答案:中医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信仰一样,要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啥季节该吃啥,该怎么养生,怎么修心修身,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等。总之,中医就是让人更好地活在天地之间的道中医也可以说是我们汉民族的信仰和宗教——若中医人皆如此,不怕中医不振兴。


  养阳的重要作用


我重视养阳,因为生命是阳气,若阳气虚则生命活力必然下降,由此会导致百病丛生。有些人排斥中医,也不愿意养阳,反而盲目地饮食寒凉,自认为非常健康,百无禁忌。却不知人的阳气非常有限,养阳尚且不及,怎么也不能胡乱折腾。年轻时折腾狠了,数年后必然会遭受病苦的折磨。何必跟自己的健康过不去呢?


近些年来,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包括咳嗽、鼻炎、皮炎、湿疹、哮喘等,孩子尤其高发。中医认为,阳虚是关键。人体的阳气有卫外功能,若阳虚而卫外不足,则无力抵抗外来的风寒邪气,邪气即易郁于肌表肺窍,表现为此类过敏性疾病。因此说,防治过敏性疾病的根本方法是养阳,而忌食生冷是养阳的核心。


有人问,在欧洲早晨的牛奶都是冰的,他们的肠胃咋没事啊?——欧洲人得金气而体质易于内热,中国人则不同,因此需要有不同的养生方法。中国人得木性而性格温和;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也是以仁为主的慈悲、谦逊;体现在体质上,喜温升而恶寒凉。晨起温升阳气,暗合天地之理,是最适合于中国人的养生之道。


欧洲人体质多偏内热,他们可一定程度上寒凉饮食;中国人的体质偏于阳虚,养生即是养阳,当注意温饮温食有人反对中医,并且自豪地说:我女儿从小吃冰的,冰的酸奶,冻的牛奶,冻的水,冬天也吃冰的酸奶,非常健康——一个人可以不懂中医,但不能任性,长久以往,其健康必然会为如此行为付出代价。


  春天如何养生?


我反复强调,早晨阳气要温升,因此,忌饮食寒凉,特别是不能喝冷的果汁,建议服生姜红糖水。有人问,那一日之中什么时候适合喝果汁呢?果汁性多偏寒,若体质虚寒,则任何时候都不建议服;若体质相火偏旺,下午或晚上都可以喝点果汁;若患病证属阴虚火旺,为了康复需要,则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喝果汁。


有网友问,能否给出一些建议日常能吃的温性食物——葱姜蒜、香菜、韭菜、南瓜、高粱、糯米、杏仁、核桃仁、酒及各种调料多是温性的;生姜红糖水,即是养血温升的;春天可常吃当归生姜羊肉汤,最利于养肝血,和肝气;水果中只有桃子、樱桃、荔枝、芒果、龙眼、大枣等少数几种是温性的,其他多偏寒凉。


春天要常食姜。春气升发,正合于生姜的辛温升阳属性;吃过生姜后,身体会微微发热,这时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毛孔打开,不但能平衡营卫,更可排出体内郁滞的各种病邪(包括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等);生姜有去臭气,通神明之功,适合于阳虚、阳郁及寒盛的人。但生姜不适宜于阴虚火旺及实热之人。


春天到了,风气偏盛。与萧瑟的秋风和刺骨的寒风不同,春风是温暖、柔和的,能催发万类生命,是带有生机和活力的。因此说,春天养生,要稍微感受一下天地之间的风气,让人气也与春风一起升起来,这也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找个晴好的天气,在公园里散散步,放放风筝,晒晒太阳,都有助于人气升发。


(内容来源于董洪涛博士近期微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