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第283篇·《缠论》的分析(2)

 小明518 2016-03-09



第283篇·《缠论》的分析(2)

谷为陵

  

    我现在对《缠论》的分析,与其他缠迷们的“解缠”是有所不同的。我分析《缠论》,不是为了单纯地“解缠”,我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一下《缠论》与我的主升浪战法是否有能够相结合的某些契合点,以进一步拓展主升浪操作的手法。也许存在契合点,也许不存在,但不论结果如何,这种探讨还是应该有其积极的一面的。

    在“解缠”之前,我还是要对技术分析做一个总体性的概括。根据我的经验,技术分析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方面,技术分析在验证价格走势方面很有力,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有时甚至可以解释得天衣无缝,这也是技术分析之所以让人着迷之处;但另一方面,技术分析在预测价格走势方面的能力却很弱,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能力。这是让人很迷惑的。为什么技术分析总是“说则无敌,做则无力”呢?

    这就要从技术分析的本质上去找原因。技术分析的本质是什么?长久以来,在理论界和投资界都有很多人在探索价格形成的机制问题,最终形成两大派别:一是内在价值派,该派认为股价是内在价值的反映,股价是由内在价值确定的;二是空中楼阁派,该派认为股价是大众心理的反映,股价是由大众心理决定的。简言之,内在价值派肯定股票的投资价值,而空中楼阁派只承认股票的投机价值。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我认为股价是由投资价值和投机价值共同决定的,或者说,股票同时具有投资价值和投机价值,这是我独创的股票价值论,我认为它符合市场实际,且能够解释很多用内在价值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不能解释的市场现象。

    应该注意的是,从宏观来看,股票价值是波动的,这与股价的永恒波段相一致;但从微观来看,在任何给定的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股票价值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基本面的变化不会那样迅速,但股价却依然处于波动之中,这该如何解释呢?

    这就要涉及价格到底是因何而波动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价格的永恒波动呢?我的回答是,是信息!或者准确地说,是新信息!

    信息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基本面,二是来自于市场面,三是来自于价格本身,或者说来自于技术面。但这三方面的信息的层次是不同的。基本面的信息是源头,起绝对主导作用;投资者对于基本面信息的反应而导致的操作行为,反映在价格变化上,就形成了市场面的信息;技术面的作用是将因基本面和市场面变化而导致的价格变化真实地记录下来,从本质上看,技术面应该没有包含任何新信息,它只是对基本面和市场面的反映而已。但玄妙的是,技术面本身就带着价格等信息,只不过这个信息是依附于基本面和市场面之上的,没有独立性。从信息的强度来看,基本面、市场面、技术面的信息存在如下的强度次序:

 

基本面信息>市场面信息>技术面信息

 

    也就是说,基本面的信息是最强的,它对股价的作用力最强;市场面的信息是次强的,它对股价的作用力次强;而技术面的信息是最弱的,它对股价的作用力最弱。

    了解了三个“面”的相互关系,就能够解释很多技术分析让人难以理解的异象。比如,为什么技术分析不能预测价格?这是因为价格本质上受基本面和市场面的主导,技术分析本身没有独立性,所以,一个当下的价格走势,仅凭技术分析是很难确定其未来的方向的。

    有人说,价格按照趋势运动,趋势的力量是强大的,是难以扭转的——就好比一架已经拉起机头的飞机,你要让它突然停下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却恰恰看到了飞机突然下坠这样的异象——我们看到了趋势可以瞬间反转,而在此之前技术面没有发出任何征兆。比如,我常常说起的股价突然以连续涨停板方式暴涨的股票,以及那些突然以连续跌停板崩盘的股票,这些在技术上都是无法解释的。但通过基本面和市场面的分析,就根本不用解释,因为这类股票出现了巨大的利好或者利空信息,这还需要解释吗?股价因基本面利好和市场面追捧而暴涨,这被技术面真实地记录下来了。这个逻辑是绝不能反放来的,不是因为股价先出现了暴涨,而后,就自动引来了基本面利好和市场面追捧。

    所以,技术分析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技术面就是对基本面和市场面的反映,这个反映本身所带来的新信息,又可反作用于基本面和市场面。这就是技术面,或者说技术分析的本质。

    关于技术面反作用于基本面和市场面的问题,我举一个反作用于市场面例子加以说明。比如,当股价出现长期底部突破或者长期平台突破后,对于那些事先不了解基本面的“不知情”者来说,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价格突破这个现象,但这个现象足以让他们产生追涨的冲动,一旦他们真的买入,那么,因参与者变得更多,市场面的追捧就变得更强,价格上涨力度就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知情”的参与者仅仅依据技术面,最终影响了价格的运动,强化了市场面的追捧局面,这就是技术面对于市场面的反作用。

    技术面可反作用于基本面和市场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但这个现象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技术分析本身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可以脱离基本面和市场面而单独存在。比如,在以上的案例中,当价格形成突破后,股价就加速上涨,这往往被认为是趋势自己的力量所为,与基本面和市场面的关系不大,这正是那些纯技术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图表就可以代表一切,或者说图表已经反映了一切,所以,只需要研究图表就可以了。

    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主升浪的一个基础性的操作,那就是在主升浪启动阶段,价格走势该如何定义的问题。

    在波浪理论中,这个启动阶段可以看成是第一大浪的第1小浪,但波浪理论没有办法预测这个“一浪1”的产生,也没有办法在这个“浪”出现的时候就立即确证这是个“一浪1”,因为在这个“浪”出现的那个时刻,这个“浪”可以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发展成“一浪1”,但也有可能失败,而成为上一个大的下跌浪的一个新的小子浪。波浪理论何时才能够确证这个“一浪1”的存在?只有当这个“浪”结束,经过一个小的调整浪(2)后,价格继续向上,走出更高的一个小浪(3),这时候才大致可以推断之前的那个上升“浪”应该是“一浪1”。也就是说,波浪理论确证一个浪的性质的时候,是无法在当下确认的,一定是用后一个浪来推断前一个浪的,此所谓“后浪推前浪”。

    那么,《缠论》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呢?《缠论》的买点一,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大的下跌趋势转为大的上涨趋势的拐点,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主升浪的启动点。但这个买点一该如何确证?按照《缠论》的说法,这个买点一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进行确定:一是底分型,二是趋势背驰,三是均线“湿吻”。用这三个指标是否就可以确定买点一,或者说主升浪的启动点呢?这是我在“解缠”前,留给那些对于缠论有些研究的网友的一个问题。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