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化养老设施的相关设计经验——案例分析

 河工城规资料馆 2016-03-09

来源:周燕珉工作室

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正处于上升势头,养老设施建设与设计水平的快速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在近几年新建的养老设施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设计理念,如“去机构化”、“弱医疗化”等。这些理念使养老设施的空间环境在体现家的氛围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


但在我们近期调研的一些养老设施中常能发现这样的问题:老人虽然居住在空间环境像家一样的养老设施中,但却无法像居家时那样自主地展开生活。以往生活中那些与家人团聚、上街购物、散步遛弯儿等普通而实际的需求,在养老设施中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部分养老设施提供给老人的仅仅是一味的护理服务,且缺乏日常生活所需的变化,对于包括一日三餐在内的日常起居形式进行了过多的“规定”。这一方面导致老人在养老设施中的生活较为单调,缺乏多样化的日常活动,身体机能可能出现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尚能自立的老人因为感觉受束缚而不愿入住养老设施,使养老设施内部的活力明显不足。


根据国际先进的老年护理理念,老人的身体机能是“用进废退” ;且一些国外的先进养老设施提倡在护理服务的基础之上,鼓励老人自立,尽量保持其正常化的日常生活能够延续。我们也认为,虽然老人离开了家,入住到养老设施中,但是并不意味着老人的正常生活要被中止,老人入住养老设施应该是另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下面通过我们近年的一个实践项目——张家港市澳洋优居壹佰老年公寓(图1),来分享生活化养老设施的相关设计经验。

图1 项目外观及项目概况


项目前期的设计准备

1、分析地段特点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东北角市郊,靠近城市边界的东二环和北二环交叉处(图2)。

图2 项目地段分析图


我们在踏勘地段时有这样一种感受,因为该城市尺度较小,乘车15分钟之内即可到达周边医院和市区商业中心,但在项目地段周边,老人步行可达的500米范围之内却没有商场、菜场和其他日常活动场所(图3)。

图3 项目周边环境


这要求我们在周边配套不成熟的情况下,在养老设施内部满足老人日常生活所需的配套功能。


2、调研老年客群

对于当地老年客群的调研与定位,我们是在与甲方的密切配合中完成中。甲方是一家在张家港市经营十余年的多产业大型集团,对于当地市场状况和客群需求有很深的了解。因此从项目一开始,我们就十分注重与甲方的密切交流,而首先讨论的问题就是老年客群的定位。

甲方针对张家港市的老年群体,曾做过一份全面、详细的市场调研。该调研选取老人经常活动的公园和广场,进行了四百余份的一对一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富裕老人约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4。而在这些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老人中,愿意入住高端养老设施的占31.3%(表1)。可见,近1/3的富裕老人愿意支付一定费用,去享受更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表1 不同收入段老年人养老意愿统计表


(2)机关或事业单位、国营企业的退休老人更倾向于入住高端养老设施,其意愿度远远高于其他单位或职业的老人(图4)。我们分析,这些老人之所以更愿意入住养老设施,除了是因为其经济条件较好之外,还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有一些同一单位的老同事,或同一居住区的老邻居,愿意一起“抱团”养老,结伴入住养老设施;二是他们中有些高知老人,其子女往往在外地读书或工作,不能在身边照顾自己,因此需要入住养老设施。

图4 不同职业的老人中愿意入住养老设施的比例统计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能够感到,张家港市作为全国最为富裕的县级市之一,老人的经济条件相对优越,思想也较为开放,如果养老设施具有良好的条件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他们是愿意来入住的。这和我们与当地政府部门退休管理者、退休教师的深入访谈,以及对于周边已运营老年公寓的调研结果是一致的。


3、确定项目定位

通过项目之初对于地段条件、客群特点的大量调研和与各方的反复沟通,我们确定了本项目的客群除了需要护理的老人之外,还要囊括部分身体尚健康的自理老人,并提供丰富、充足的日常生活配套,将本项目整体定位为一间综合型的中高端养老设施。


4、项目基本情况说明

根据客群的不同,我们将自理老人和护理老人的居住空间分设为三个部分:北楼、南楼两个高层部分,是自理老年住宅,以一室户、两室户为主;东楼是五层的老年护理公寓,主要包括护理型的双人间和四人间,以及相应的护理服务空间(图5、图6、图7)。在这三个部分均可联系到的中部位置,我们设置了两层裙房作为老人的日常生活配套空间,配置了丰富的公共活动与服务空间,并将其命名为“生活街”。

图5 鸟瞰图


图6 2015年4月的施工状况


图7 总平面图


设计特色

特色1:打造满足老人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街

(1)创造具有活力的“街道”空间

我们在既往调研中观察到很多老人的一项重要日常活动是上街购物,老人喜欢徘徊在街道中的一个个商店之间,产生自发的购物和交往行为。因此,我们将公共活动和服务空间设计为一条配套丰富的“生活街”,“沿街”设置了餐饮、集会、接待、售卖、休闲、医疗、保健等一系列功能空间(图8),并且在立面造型上取得丰富的“室外街道”效果,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生活、交往场所。另外,我们将生活街设置为上设天窗的二层通高空间,也为体量较大的裙房内部争取到良好的采光与通风。

图8 一层生活街平面功能分析


(2)设置适合于全家共享的多样功能

我们希望老人在养老设施中的生活并不是孑然一身,而是经常有家人的陪伴。因此,生活街不仅要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所需,而且要能够为老人的全家所共享,以促进老人的亲属经常来看望老人。我们在内庭院中设置了儿童游戏场地,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玩耍空间。并将场地靠近餐厅和茶室设置,利于老人及其亲属在就餐、喝茶时能够方便地照看孩子,以安心地进行团聚。另外,我们希望通过设置教室,能够让亲属陪同老人一起听取养生、健身方面的课程;通过设置小超市,能够为老人和亲属提供共同购物的机会。总之,通过多样化的休闲、娱乐空间设置,我们希望老人的亲属来养老设施时不仅仅能够看望老人,而且能够进行更多有意思的活动,以延长亲属与老人团聚的时间。


(3)提供老人自主选择的餐饮方式

根据我们对一些养老设施的调研发现,公共餐厅的就餐人数有时候并不多。原因在于,老人对于就餐方式的需求常常发生变化,有时仅希望买个包子、打个菜回自己房间简单就餐,而当亲属来看望时,又希望在餐厅包间里进行正式的全家聚餐。因此,我们希望增加餐厅的多种功能,为老人的餐饮方式提供更多灵活的自主选择。于是,我们在餐厅沿生活街一侧设置了外卖窗口与冷热饮店,供老人购买后带回就餐,或在生活街中与其他老人边吃边聊(图9)。

图9 生活街餐厅段效果图


另外,生活街二层还设置了不同大小的包间和茶座,供老人和家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餐饮方式(图10)。

图10 二层生活街平面功能分析


(4)贯通室内的回形散步道

为了锻炼身体,很多老人都有每天散步的习惯,可是在阴雨天或寒冷的冬季,户外散步会变得困难与危险。因此,我们将生活街与内庭院联通,并在内庭院的人行道上设置雨篷,形成一条室内化的回形散步道(图11),以供老人在天气不好时依然可以进行散步活动。

图11 回形散步道平面示意图


(5)烘托温馨而热闹的购物氛围

为了满足老人的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我们在生活街中设置了药店、手工艺品店和餐厅的外卖窗口等。特别地,我们将生活最必需的超市置于最为显眼的生活街转角处,并且在超市对面设置了灵活可变的临时售卖摊位,希望将转角空间打造成为一个温馨而热闹的小型购物“广场”(图12、图13)。

图12 生活街转角空间平面设置


图13 生活街超市前效果图


特色2:使公共活动空间灵活、多功能化

1、将空间联通以便于开展大型集体活动

除了日常的个人生活外,院方也希望过年过节组织老人进行集体活动,例如新年联欢会、重阳节晚会、全院大会等。因此,在养老设施中,设立一个大型的开敞活动空间十分必要。经过我们与甲方的测算,入住老人及其亲属,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数量,最多时可能达到600人左右,如果按照每人占用1.2㎡面积计算,大致需要一个700㎡的大型空间。不过,大型集体活动毕竟不是经常举办,如果专门设置一个较大规模的会堂很可能因空间利用率不高而造成闲置和浪费。

我们最终考虑,将餐厅、内庭院进行联通设计,来解决举办全院级别集体活动的问题。我们在餐厅面向内庭院的一侧设置了多个落地门窗,当需要联通时,可将门全部打开,使两个空间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约700㎡的集体活动空间(图14)。另外,大型集体活动空间的内部不宜设有柱子,否则会影响视线的贯通和空间的开敞灵活。在经过结构计算后,将餐厅内原设计的两根柱子取消,使餐厅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图14 餐厅与内庭院空间联通分析


2、根据入住率和老人兴趣灵活调整公共空间

在养老设施开业初期,预计入住的老人数量并不会很多,公共活动空间所需要的面积也不会太大。因此,我们考虑,将必有的一些公共空间集中设置在生活街一层靠近主入口的区域,以便在老人入住不多的情况也能形成相对热闹的氛围。而为了满足将来老人入住饱和时的配套需求,我们在生活街的二层西侧也预留了公共空间。这些二层的预留空间,在开业初期将根据甲方需求,作为临时办公区进行使用(图15)。

图15 生活街二层西侧预留的公共空间


另一方面,不同群体的老人所喜爱的公共活动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希望部分公共空间能满足多种功能,可以灵活地根据入住老人的兴趣来进行配置。为了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将公共空间设置得相对开敞,其次在每个公共空间中均配置了用水点,避免在空间尺度和设施设备上有碍活动的开展。以生活街一层东侧的公共空间为例,它们可以根据老人的需要作为教室、手工室、陶艺室、托儿所、棋牌室等功能空间使用(图16)。

图16 公共空间可满足多种功能


3、考虑年轻护理人员的育儿问题

招收合格的护理人员在养老设施的运营中,是非常重要且困难的一件事。如果能在功能配套中,适当考虑护理人员的生活需求,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可以更多地吸引并稳定住优秀的护理人员。

本项目的甲方希望招收一批高素质、年轻化的护理团队。而20-30岁这一年龄段的护理人员往往有学龄前的儿童需要带在身边照顾。因此,我们在内庭院的东侧,设置了托儿所,希望集中照顾护理人员的孩子,内庭院也可成为孩子们与老人共同游戏的空间(图17)。

图17 托儿所与内庭院、老人餐厅的位置关系


特色3:将医疗区定位为老人日常交往空间

医疗区是养老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老人就医、取药、体检等基本功能。在以往的设计理念中,医疗区一般会被认为是老人短时停留的场所,是老人偶尔、或在紧急状态需要医疗服务时才来的场所。但我们在与甲方中一位具有多年经验的医务管理者的沟通中,了解到医疗区往往成为老人进行日常人际交往的地方,老人并非得了大病才会来就诊,而是会把打点滴、体检或其他康复保健作为日常活动来看待,并且在这些活动中与其他老人或护理人员产生很多的交流。我们在国外的生活经验也支持这样的判断。

因此,我们在本项目的医疗区中,除了设置常规的诊疗区,还设置了接待服务区、点滴区和康复保健区(图18)。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日常交往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以下三部分设计尝试:

图18 医疗区平面图


(1)促进老人候诊时与他人交流

老人在候诊时最容易与他人产生交流。为了提高老人的交往舒适性,又不与通行产生矛盾,我们在设计中首先是适当扩大了候诊区的面积。其次,使候诊厅居于中部,与各功能空间紧密相连,便于老人之间或老人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再次,改变候诊区靠墙一排布置椅子的传统形式,将部分等候座位面对面设置,以便老人在等候时形成良好的谈话氛围(图19、图20、图21)。

图19 候诊厅平面分析


图20 候诊厅与服务台紧密结合,座位形式便于交流


图21 候诊厅可以布置便于交流的座椅形式


(2)使打点滴与其他休闲活动进行结合

为了消除老人在打点滴过程中的枯燥感,我们在点滴室中配置了电视,将座位围绕电视布置,并设置了足疗设施,可以让老人在打点滴时进行看电视、泡脚、聊天等休闲活动。另外,点滴室与候诊厅的隔断上部采用大面积玻璃,以便于护士站的工作人员对老人进行照看(图22)。

图22 点滴室平面分析


(3)扩展按摩、保健功能,吸引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

医疗区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还可以扩展出理疗按摩、康复保健等功能。这样一来,不再仅仅是需要就医就诊的老人会出入医疗区,更多健康的老人也会经常来此,以进行按摩、保健相关的活动。这无形中加强了医疗区的亲切、活跃氛围,为老人的日常交往带来了新的体验(图23)。

图23 康复训练室为老人、护理人员提供了交往场所


养老设施的建筑设计不仅要符合经济、实用、美观的要求,还应更进一步地去体会老人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深入研究老人的生活状态。一个好的养老设施除了要为老人提供身体上的舒适照料环境外,还应能给老人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使老人能够尽量保持原有生活的延续。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具有亲切生活气息的高品质的养老环境。


下面我们来看下实景图片

室外部分:

楼栋鸟瞰


活动场地鸟瞰


景观花园


公寓楼栋


主入口


公寓楼栋底部的架空层


内庭院


室内部分:

主门厅


生活街


医疗区


宴会厅(方桌模式)


宴会厅(圆桌模式)


咖啡厅/茶室


棋牌室


康复泳池


公寓楼栋门厅


老人居室

注:本文原载于《建筑学报》2015年第6期

本文封面图片及图6、图9、图13由江苏省张家港市澳洋置业公司提供,图20引自《小规模病院设计》(知久董[日]著. 彰国社.2010.P30)

其余图片均由作者自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搜建筑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小编个人微信:qq957997191

关注微信公众号搜建筑或微信号sjz9999,回复对应的数字或关键词,查看精品内容!


2015年全新回复:

万科回复:1101或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龙湖回复:1301或1302 1303

恒大回复:1201

规范回复:0901

车库回复:1001或 1002


高层办公回复:0101 或 0102 0103 0104 0105 0106

多层办公回复:0201 或 0202 0203 0204 0205

综合体回复:0301 或 0302 0303 0304 0305 0306 0307

酒店回复:0401 或 0402 0403 0404 0405

学校回复:0501 或 0502 0503 0504 0505 0506 0507

售楼处回复:0601或 0602

博物文化展览馆回复:0701或 0702 0703 0704 0705 0706 0707

图书馆回复:0801或 0802

每周户型回复:0001或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