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区85岁老人用20年积蓄修复子午峪口清代古桥--20160309

 qinhuanwei 2016-03-09

来源:西部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长安区85岁老人用20年积蓄修复子午峪口清代古桥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 西安长安区子午峪口,自古以来就是古长安城通往巴蜀、汉中和南方各地的重要通道,随着时光流逝,这里曾经辉煌的栈道和桥梁也被人们逐渐淡忘,而在西安长安区北豆角村,这位85岁的常宁州老人却用自己20年的积蓄,将古道中的头道桥重新修复,老人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现在更多的人们能知道,曾经发生在家乡的一些历史故事,把家乡这段源远流长的历史铭记下来。

从西安长安区北豆角村步行不远就到了子午峪口,一块刻有子午古道的大石头旁立着一块大型的子午古道全图,据当地村民说,这幅图的就是常宁州老先生绘制,山道走不多远,就能远远的望到一座石头桥,看起来似乎是桥上还落着一座桥,走在桥边,耳畔里充斥着潺潺的流水声,放眼望去流水穿过古桥的龙头窜至龙尾,走在桥上有种恍然间穿越历史的感觉。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修复这座桥的常宁州老人,他告诉记者,子午道历史源远流长,有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正是古桥现在所在的地方,而真正有这座古桥,是在清朝时期,左宗棠指导修建的。

修桥老人常宁州:“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就叫子午道的北进出口,左宗堂当陕甘总督的时候,为了搞洋务建设,就恢复西北经济建设,就想给西安修一个机器制造厂,把这条路通得比较整齐一些,所以在这修了三个桥,这叫头道桥。”

常老先生说退休后他回到子午峪口的老家,发现这座从小伴随他成长的古桥破败不堪,于是动了修复的念头。修桥老人常宁州:“我觉得这个桥现在怎么破成这样,桥西已经冲断了,有一个十乘十米的一个大坑,这边也从底下冲透了,站到南边可以看到北边人走路,所以想把这个历史遗存想恢复起来。”

修桥既保护了历史遗存,又可以让附近的两个村互通往来,还可以让进山的驴友或老人歇个脚,于是常老先生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结合自己幼时的记忆,画好桥体草图,为了复原原貌,他收购了大量古石料,并冒着危险,用人工和麻绳吊运一块块沉重的古石料,在保持原有的桥基和桥廓情况下,历时大半年复原出了这座中国古式双层石拱桥,因古石桥最初为左中堂所建,他还特意给桥起名为左氏桥,而桥头那个句“今是古”的字句更是点明了老人的心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