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就是这个味儿

 青梅煮茶 2016-03-10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北京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之深已无需佐证,漂泊、打拼、坚持、告别……繁华和落寞交错,这座城有太多故事可以言说。

城市日益摩登,但扎根骨子里的老味道却不会轻易忘怀。什么是你最爱的帝都美食?

1
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源于满洲,缘起于承德,盛行于北京,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先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再将黄豆炒熟轧成粉面。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卷起来,切成小块,撒上白糖就可以了。这道美食因为制成之后要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2
艾窝窝
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先将糯米洗净浸泡,然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做好了。艾窝窝色泽雪白,质地粘软,口味香甜,明代小说《金瓶梅》中还有它。

3
糖卷果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这几样可补益脾肺,补益气血,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4
豌豆黄
将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等到它冷却成坨后,扣出来,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就做好了。清宫的豌豆黄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它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5
糖耳朵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有“嚼着惊动十里人”的说法。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6
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 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7
面茶
先把小米面倒入锅中,用少许的凉水调成面糊,等到面糊调匀后上火熬制,熬的时候要不停的搅拌,当面茶已经很粘稠,又很容易倒出来的时候关火。再浇上一层芝麻酱,撒上一些花椒盐,面茶就做好了。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

8
焦圈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这说的就是焦圈,酥脆油香的味儿,男女老少都爱吃。

9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炸制而成,历史悠久。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质地酥脆,香甜可口。古代还将麻花、馓子作为寒具的代表,寒食节禁火之日,多食此品。

10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用料为面粉、奶油、鸡蛋、白糖、香草等,吃起来稍有些嚼头。

11
蛤蟆吐蜜
蛤蟆吐密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12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

13
炒肝
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故事尽在旅游卫视,请关注每周六21:30由中航信托独家冠名的《中国故事》 

声明: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文字内容由网络内容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