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iys小菊花 2017-08-30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艾窝窝,北京风味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朝《酌中志》中就有记载,这种食品的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成之后就能食用,非常的方便,而且味道美味。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豌豆黄,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是一种应时佳品,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以纸盒盛之,每盒十块,与云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豆面糕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之所以又称“驴打滚”,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是老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质量稳定,主要是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奶油炸糕是一种富有营养的北京特色小吃,它选用上好的面粉为原料,将白糖、奶油、香草加入面团中,用手将面团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做好的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以知道,它的制作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蛤蟆吐密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在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炒肝作为北京传统小吃,已经有百余年了,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吃炒肝方法既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好处是肠、肝和芡汁分布均匀。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馓(san)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相对其他小吃比较麻烦,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虽然已故去,但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正宗老北京“十三绝”小吃,都吃过的人不多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糖火烧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 成为北京小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