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鉴为何将女儿嫁与王羲之
要知此事,先看一看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雅量19”:
郗太尉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至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
郗鉴在京口,打发门生送信给王导,想找个女婿,王导对送信人说:“你往东厢房去,随便选”。门生回去,报告郗鉴说:“王家的几位郎君都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表现得很矜持。唯有一位郎君,在榻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没有这回事”。郗鉴说“就是这位郎君好”。一打听,乃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我认为其原因有三:
1.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是丞相,王家是东晋的第一望门大族,郗鉴居太尉,入三公,他二人同时为官,感情笃厚,必然锁定王家做亲家。在封建社会里,往往把联姻看作是官场上的交易。
2.郗鉴出身贫贱,为人忠诚,有文采,著文集十卷,王羲之是当时第一才子,世人敬仰。晋人崇尚空谈,而王羲之文风朴实,与郗鉴志趣相投。
3.王羲之善书法,性格奔放,不矫揉造作,很受郗鉴赏识。
拘于以上三点,郗鉴毅然决然地将女儿“郗璇”嫁与王羲之。
附:
郗鉴(269-339)字道徽,高平金乡人。生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年七十一岁。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不应辟命。晋明帝初,(公元三二三年)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为王敦所忌,征还。寻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与王导、卞壸同受遗诏辅少主。祖约、苏峻之乱,鉴登坛流涕,誓师勤王。事平,进太尉,封南昌县公。卒,谥文成。鉴作有文集十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琅琊王氏,从太保王祥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王祥族孙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王导是王衍的族弟。王导的祖父王览,官光禄大夫;父亲王裁,任镇军司马。东晋建立后,身历要职。咸康五年(339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文献。有六子。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