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智者1111 2016-03-10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多日之后,你步入了一马平川的关中腹地,在秦帝国的行政区划中,这里属于“内史”,也就是京畿地区。它的行政长官同样叫“内史”,类似晚清时期的直隶总督,是“三公九卿”中的一员。秦始皇时期有好几个人担任过这一职位,比如灭韩大将“腾”除了当过南郡守,也任过内史;蒙恬刚走上仕途时,也在这里留下过奋斗的足迹。还有一位内史马兴,据《广韵》载,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孙子,由于赵奢封马服君,赵国灭亡后他们就以马为姓,后来在秦朝当了官。
  你的车马飞驰在当时的高速公路——“驰道”上。这是秦始皇统一之后在全国修建的道路网络,筑起的夯土将路面抬得比两旁土地要高,里面还隐藏着一定密度的“金锥”(铜条),类似钢筋混凝土。各地道路的标准也都是统一的:路面宽50步,按1步为6秦尺换算,就是300秦尺;再按1秦尺=23.1厘米换算下来,约宽69.3米,要知道如今北京的长安街也不过60米宽,这样的气魄够惊人吧?
  和如今的高速路一样,驰道也被分为三条车道,中间那条道有三丈宽,两侧被松树隔开,是皇室车马和紧急信使才能走的快速通道,一般人是不允许走的,这点可见汉朝延续下来的规定:“诸侯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三丈也。不如令,没入其车马,盖沿秦制。”
  凭借驰道组成的交通网络,由咸阳发出的命令可以迅速传遍全国,也极大便利了各种物资的流通。这些驰道中最牛的要数从云阳(今咸阳淳化)直通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那条,全程1500公里几乎都是直线,修建过程中“堑山堙谷”(逢山开路,遇谷填埋),几乎无视地形的起伏变化,它也因此被称为秦直道,为后来汉朝反击匈奴提供了最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一路走来,你见识了关中的不少旅游景点,坐落在咸阳东面骊山脚下的始皇帝陵就不用说了,后面会专门详细介绍,那一带还有两个重要景点值得去。一是丽(骊)山汤温泉,考古人员曾在唐代的华清宫遗址内,发现了秦汉文化层的一些遗迹,足以证明这里早在秦朝就是洗温泉的胜地。另一个景点是建在骊山之巅的始皇祠,也叫露台,不过据《三秦纪》记载,去那里拜谒前一定要好好斋戒,否则会招来狂风骤雨:“骊山巅有始皇祠,不斋戒而往,即风雨迷道,强行即死之。”
  北阪宫殿群则是最早的“世界之窗”主题游乐园,它坐落在咸阳以北的山塬上,也就是如今从渭城湾到杨家湾之间。统一战争期间,秦始皇每灭一国,就下令模仿那国宫殿,在这里修建一个山寨版,这一带出土过楚国形制的瓦当、燕国的“云山纹瓦当”、齐国风格的“双兽树枝纹”瓦当,足以证明对六国宫殿风格的模仿。假如你想短时间内看完六国王宫,这里是不错的选择。到了汉朝,这里被称为五陵原,是当时的富人区,《琵琶行》里的“五陵年少争缠头”,就是说那些纨绔子弟们都来自这里。
  兰池同样著名,它是引水造成的一个狭长人工湖,热爱求仙的皇帝在这里模仿东海的那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造了几座小岛,还在湖中放了一条巨型石鲸,据说足有200余丈长。后来秦始皇有一次微服出访,在这里遇到刺客差点没命,幸好卫士们经过奋战保证了他的安全。
  上林苑堪称最大的原始森林公园,它位于渭水以南,里面珍禽异兽无数。始皇帝有一次想把上林苑一直扩大到西到陈仓(今陕西宝鸡陈仓区),东到函谷关(今河南三门峡),宫中一位叫优旃[zhān]的小丑侏儒讽谏说,陛下这主意太好了,您多养点珍禽异兽,等敌军从东面打过来,让那些麋鹿用角去顶他们就足够了,秦始皇听出了他的反讽之意,因此打消了这个念头。
  传说中的阿房宫也位于这里,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尽管杜牧的《阿房宫赋》把这里吹得人间仙境一般,又是低头长桥卧波,抬头复道行空;又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考古显示,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只建了个基座就被项羽一把火烧了精光,杜牧笔下的各种景色都是他自己脑补的,秦始皇却为此背了上千年黑锅。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这些景点的分布大有玄机,对照关中地图你会发现,它们全和天上星辰的位置逐一对应:马上就能看到的渭水象征着银河,跨过渭水的横桥对应着牵牛星,位于渭南地区的极庙对应的是南斗,阿房宫对应“营室”;阿房宫西部的章台宫对应营室西部的渐台星;兰池宫和兰池对应着毕宿的“咸池”;宜春苑、上林苑对应昴宿的“天苑”等。咸阳本身对应的当然是天帝居住的“紫宫”,也就是北极星。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假如运气足够好,没准你能在去咸阳的途中赶上皇帝的花车巡游,哦不,是巡狩车队,你最先看到的会是一队队仪仗,人人头戴一种白狐狸皮制成的帽子“狸皮白首”,传说有一次始皇帝巡狩,有猛兽突然窜出来,当时刚好有武士头戴这种帽子,猛兽看了很害怕就逃掉了(不知什么原理),从此这一头饰就推广到整个仪仗队。
  接下来是车队,正式叫法是“卤簿”,分为大驾、法驾、小驾三种规格,区别主要是车辆数目的不同,规模最大的“大驾”足有九九八十一乘“属车”(侍从们乘的车),“法驾”的数目只有一半。所有的车都有黑色的车盖,车内侧为赤红色,车轓[fān](车厢两旁用来遮尘土的屏障)朱红色,竖着各种戈矛弩等兵器,最后一车还悬挂着豹尾。其中还有一种仪仗车叫辟恶车,车上装备着桃木做成的弓、芦苇制成的矢,这种完全没有杀伤力的兵器只是为了祓除不祥。
  你伸长脖子等了很久,待到这些“属车”滚滚而过,皇帝的“金根车”终于姗姗来迟。这种车据说是根据殷商时期的“瑞山车”改进而来,装饰着金子,竖着一种黑色的旗帜“元旗皂斿”,由六匹马拉动,还配以安车(可以乘坐的车)、立车(驭手只能站立驾驶的车)各五辆,每辆车都由四匹马拉,五对车驾分为青、红、白、黑、黄五色,代表五个季节(青为春,红为夏,白为秋,黑为冬,黄为“季夏”,即夏历六月),十辆车统称“五时副车”,秦始皇陵出土的一对铜车马,据专家分析就是这种安车和立车。后来秦始皇在沙丘宫去世,尸体就放置在安车里,这种车也叫辒[wēn]凉车,人在里面可以坐可以卧,车窗也可以根据温度开闭,后来演变成真正的丧车。
  皇帝的车驾轰隆隆开过了,你的目的地也快到了。看到远处那大片绵延不绝的宫殿群落没?那就是北京咸阳了。你可以发现,这座城市坐北朝南,南北各有一山一水包围环绕:北面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山塬,形成一个向南面张开的巨大弧形,这就是北阪,它属于九嵕[zōng]山;泾水从西北流向西南,从咸阳北面流过,汇入南面的滔滔渭水,这就是杜牧所说的“二川溶溶”,泾水清澈、渭水混浊,这一景象因此促成了“泾渭分明”的成语出现。两条大河夹成一个向东的锐角,咸阳刚好位于这个夹角中;再往南就是当时被称为南山的秦岭,隔绝开了关中与汉中。
  如果是从南面进入咸阳,你势必要跨越渭水,一道长长的石桥由此连接了渭水的南北两岸,用杜牧的话说,仿佛“长虹卧波”,它被称为横桥,后世叫渭桥,《三辅故事》说它是秦昭王时期修建,《三辅黄图》、《水经注》则说是始皇帝建的。它宽六丈,长380步,桥边立有大力士孟贲的石像,传说一开始建桥,桥身太重,桥柱无法承受,立起石像、向它祭祀后才好。
  你迫不及待地随人群走上长桥,眼前是熙来攘往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建筑,视野分外开阔。你带着第一次出国的中国游客那样的兴奋与新奇边走边看,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自己什么时候能进城啊?
  你已经进来了啊。
  很意外?的确,当时几乎所有城邑都要有城墙,城门口还要站着守卫关卡的士兵,逐一检查过往行人的证件,伍子胥过昭关、公孙龙白马入城、孟尝君鸡鸣狗盗等故事,都是发生在入城时。
  可咸阳偏是个例外,它真没有城墙。
  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和长安、洛阳、北京、南京等北京一样,咸阳必然有着高大的城廓、森严的戒备,“以弱黔首之民”嘛。何况《滑稽列传》还记了个段子:胡亥即位后,想整点面子工程,打算把整个咸阳的城墙都刷上漆,这主意的想象力之宏伟,好比如今给明长城贴瓷砖。这时又是那位侏儒优旃讽谏说,陛下这主意太好了,敌人打过来了也爬不上城墙(漆太滑了),没说的咱赶紧办吧!就是有一个问题:刷墙的漆好找,可是哪找能把这么大城墙晾干的“荫室”(地窖,用来把刚上好漆的器具晾干)呢?以胡亥的智商居然也能听明白这话的言外之意,笑了一通作罢了。
  段子本身很精彩,但从考古发现来看,胡亥要漆的墙很可能只是咸阳宫的墙,而不是这座城市的。王学理先生专门考察过咸阳城遗址,确认了这座天下第一大城市没有城墙的事实。原因一是咸阳周遭地理位置极佳:关中地区有“四塞”(东面函谷关,西面大散关,南面武关,北面萧关)的保护,只要重兵扼守险要就可保证安全;二是秦国一直在不断扩张,而且胜多败少,因此没必要太在意防御问题,这也体现出秦人强烈的进取扩张精神。换句话说,优旃所谓“敌人打过来也爬不上城墙”的说法,根本不在历任秦王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他们觉得:敌人根本就打不过来!就这么任性。
  不过作为这种“任性”的结果,当刘邦的军队从武关进入关中后,子婴只得乖乖请降——没办法,咸阳根本没有城墙,无险可守,继续抵抗没有意义了。
  广义的咸阳范围极大,《三辅黄图》称:“咸阳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鄠、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也就是如今陕西北至淳化,南至户县,西至宝鸡,东至黄河这一大片区域。渭水南岸散布着许多行宫和附属建筑,以及祖庙、苑囿、池陂、先王陵寝、居民墓葬群等;北岸则是政治经济中心,有冶铜、铸铁、砖瓦、陶器、骨器等大量手工业作坊和市肆,直属中央官署的国营作坊分布在西部,民营作坊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考古学家们还在咸阳地区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大量当地“里”的名字,如:屈里、完里、右里、泾里、当柳里、阳安里、沙寿里、芮柳里等。
  你可能不会想到,自己脚下的土地里还埋着很多下水管道。考古学家们在咸阳一带发现了许多陶制水管,有圆形的也有五角形的。前面说过,冀阙遗址是一座三层夯土建筑,它每层都有一个污水池,四壁砌着空心砖片,底层铺着板瓦,中间还有一个用来泄水的大型漏斗,一直连着陶制的下水管道;北阪宫殿区总计有30多处陶质管道;秦始皇陵西内墙底部甚至发现了五个并列的五角形陶水管,足见整个咸阳排水系统的发达。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市区北部是咸阳宫的所在。越往那边走,你越会觉得地势在逐渐拔高,等走到咸阳宫前时,你不得不仰视这片宫殿群,这也正是建造者们的本意:地理上的居高临下也象征着王权的至高无上,而咸阳地势刚好又北高南低,宫殿群建在这里更符合这一规律。
  来到咸阳宫前,你最先看到的就是“冀阙”,这是咸阳的标志性景点,商鞅变法时秦国迁都这里,最先建成的就是它,各种法令发布后都会记录在上面,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它的遗址位于现今咸阳市秦都区东北15公里的牛羊村以北,是宫门外一对由夯土筑起的三层高台建筑,类似塔楼,也有点像牌楼。考古学家复原后发现,它高17米,两座“塔楼”之间用悬空的飞阁复道连接,西边那座“塔楼”的底层围绕台基排列着七个房间,上层为主室和露台等。各个房间的地面平整光滑,呈暗红色,墙壁上还有彩色壁画或者墨绘的几何纹图案,室内甚至还有用来冷藏食品的竖井、取暖的壁炉,以及排水的陶管。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冀阙之后就正式进入咸阳宫殿群了,它们无不坐落在高耸的夯土台基上,有着“四阿五脊”,也叫重檐庑殿顶,也就是故宫太和殿的那种屋顶,“四阿”是屋顶的四面斜坡,“五脊”是五条屋脊,包括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宫殿的墙壁不是砖石而是夯土的,墙面粉刷成红色、白色,有的甚至画上了彩色壁画。考古学家曾在咸阳的三号宫殿基址发现一道30多米长的走廊,廊道两侧的墙上绘有百戏图(耍杂技的图)、车马仪仗等,颜色有红、黑、紫红、石黄、石青、石绿等很多种;地面是朱红色或者青灰色,有些是用方砖铺地;柱子上还裹着带花纹的丝织品,显得十分华丽。这叫“木衣绨绣,土被朱紫”。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宫殿里充满了各种珍宝,你一定会对李斯《谏逐客书》里的这一段印象深刻: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是不是被这一大串华丽名字晃瞎了眼?有没有好奇过,这些珍宝到底都是什么稀罕玩意儿?这就揭晓答案。
  昆山之玉:其实是和阗玉。“昆山”是昆仑山,位于如今新疆、西藏之间,著名的产玉胜地——新疆和阗就属于那里,其中最有名的是羊脂玉。
  随、和之宝:随侯珠与和氏璧。和氏璧知名度高到不用多说了,随侯珠倒颇有神话色彩:传说春秋时期随国君主出游时见到一条受伤的大蛇,很同情它,让人给蛇敷药包扎放了生,大蛇痊愈后衔了一颗宝珠来报恩,所谓“灵蛇之珠”说的也是它。
  明月之珠、夜光之璧:夜光珠、夜光璧,都是一种磷光型宝石,王学理先生认为应该是萤石或者某种水晶,白天的自然光照射后,这种物质内部特殊的微量杂质元素就会活跃,到了夜晚,会把吸收的能量以可见光形式释放,看起来就是在发光。
  太阿之剑:也叫泰阿剑,知名度同样极高,以至于成为宝剑的代称,《战国策》形容韩国出产的宝剑锋利,就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击鹄雁”。
  灵鼍[tuó]之鼓:鼍是扬子鳄,这种鼓是用扬子鳄皮制成的,《诗·大雅·灵台》有“鼉鼓逢逢”的说法,也就是说这种鼓会发出“逢逢”的声音。
  翠凤之旗:用翠鸟羽毛装饰起来的旗子。当时翠鸟只在岭南地区有,羽毛极为珍贵。《淮南子》称秦始皇是贪图岭南的“翡翠”才发兵百越,其实这里的翡翠不是你熟悉的那种碧玉,是翠鸟的羽毛。
  犀、象之器: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当时中原地区比现在炎热很多,犀牛、大象都有,典籍中经常把这两种动物相提并论。
  郑、卫之女:郑国、卫国的姑娘,当时这两个地方以浪漫多情著称,“郑卫之音”就是靡靡之音的代名词,所以出自那里的妹子也被认为风情万种。
  江南金锡:对于“金”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青铜,湖北江陵等地有多座春秋战国铜矿的遗址,或许证明当地的矿冶业很发达;另一种理解是黄金,《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楚国南部的丽水一带盛产黄金,很多人偷偷去采。
  西蜀丹青:丹青你很熟悉了,是国画中红色和青色的颜料,这时候应该是用作宫廷建筑的涂料,它们其实是丹砂和青雘[huò],丹砂还是炼制水银的原料,由于出自蜀地,很可能是那位女富商寡妇清提供的。
  ……
  看够了没,游客“奋”?为什么你两眼放光还流起了口水?喂喂把你的手缩回去,请记住穿越是带不走身外之物的……别再恋恋不舍啦,我们继续往前走。
  想要像逛故宫那样在不同宫殿之间随意乱串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咸阳宫的每座宫殿都是相对独立的,互相之间以甬道、复道、阁道连接。
  甬道就是两边用围墙围起来的道路,由于始皇帝听信了方士的鬼话,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行踪,因此宫中全是这样的道路。
  复道是架在两座高耸建筑之间的空中走廊,曹魏时期的学者如淳在《汉书》中注解道:“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你也可理解为天桥。
  阁道类似长廊,是在道路上架起帐篷,两侧立起护栏;每隔一段距离就建一座亭阁,在各建筑之间回环曲绕,显得很美观。考古学家们就在阿房宫前殿的遗址发现了一条阁道,南北长230米,宽2.5米。

到咸阳啦,来看北京深度游指南!  沿甬道走入咸阳宫殿群,走着走着你忽然看到前方宫殿外一片金光灿灿,开始还以为自己花了眼,走近才不由得惊叹:一群熠熠生辉的巨人列在皋门外,足有五丈之高,个个耸入云端,正是那著名的十二金(铜)人。它的来历你已经清楚了: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把全国的兵器都收集到咸阳,把它们铸成眼前你看到的这些铜像,重量各达千石;传说统一那年,陇西临洮出现了十二个身高五丈、脚足有六尺长,身着夷狄服饰的巨人,这些金人就模仿了他们。
  前面就是巍峨庄严的咸阳殿了,其他大臣们都在这殿外的广场上济济一堂,快加入他们吧,朝会就要开始了,你即将见到那位千古一帝,想想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